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书单|14本书聚焦交通运输的历史与变迁

2022-11-30 18: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字面意思也是说道路是人走出来的。这是道路的起源,是最为古老的交通,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后来,更多的路是人工开挖砌造而成的。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演进,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现代交通,包括陆上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将来可能还会有太空交通。

——节选自王茂春为《悠远的古道:武平古代交通印记》所作序

交通作为人类活动的纽带,对生产生活和社会文明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今日,文献君整理了14本交通运输史相关书籍,从古代到现代,细看交通的概貌及其历史演变。

古代交通运输史

《厩牧令》与唐代驿传厩牧制度论稿

侯振兵 著

2021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01-9362-7

本书以《天圣令·厩牧令》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本和制度两个层面,对其所涉及的唐代驿传、厩牧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立体地展示了唐代养马以及交通用马制度的运行情况。在文本研究方面,本书以前人成果为基础,复原出了新的唐《厩牧令》令文,并研究了《厩牧令》与唐代法典的关系。在制度研究方面,本书充分利用《厩牧令》,对唐代的传送制度、驿丁制度、专使出行、私马管理、闲厩制度、牧监制度以及杂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同时还关注了《天圣令》所附唐令的年代问题,对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作了回应。

秦汉交通史稿

王子今 著

2020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01-6460-3

秦汉时期是中国交通史进程的重要历史阶段。本书总结了秦汉交通道路建设、津桥、车辆制作、运输动力开发、内河航运、近海航运和海外交通、造船业、都市交通等多方面的成就;对于秦汉主要文化区的交通结构、仓制和主要粮路、产业布局及运销区划、运输业、人口迁徙与人口流动、通信形式、域外交通等也有所论述。交通与秦汉政体的成立,交通与秦汉经济的运行,交通与秦汉文化的发育,在“秦汉文明的交通史背景”这一主题下有所说明。“秦汉人的交通心理与交通习尚”也作为历史文化考察的对象有所讨论。

悠远的古道——武平古代交通印记

陈厦生 主编

2017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01-1775-3

为系统整理、展示“千年古邑 文化武平”的独特风情和深厚底蕴,推动历史文化挖掘研究、宣传阐释和传承弘扬,中共武平县委宣传部组织编撰这套系列文化丛书,命名为“梁野文库”。《悠远的古道:武平古代交通印记》即其中之一。书中梳理荟萃了武平境内古道、古桥、古亭、古渡、古埠等交通“五古”的基本情况,藉以折射武平古代交通概貌及其历史演变,同时,作为“千年武平”的一个侧影,供读者管窥。

近代交通运输史

流通、枢纽与近代中国区域性变动

江沛 黄镔 主编

2022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28-0770-6

2007年,由南开大学主持召开的第一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领域的第一次会议,具有学术史的开拓性价值。会议论文经过最新修改收入本书,全书分为“现代交通体系的传入及体制政策”“现代交通体系与航运变迁”“国际视野下的现代交通体系”“现代交通体系的功能”“现代交通枢纽初成及其成长”“现代交通体系与城市化进程”“现代交通体系与区域变动”等主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主干”与“动脉”

李海滨 著

2022年9月出版

ISBN:978-7-5228-0682-2

本书以近代中国国有铁路干线之一、连通华北与东北地区的京奉铁路为研究个案,深入探析了与该路有关的政治、外交纷争,铁路与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展现了其作为交通干道和经济动脉的角色、功用和价值,为近代中国铁路史研究增添了一抹新色。

铁道史研究(第1辑)

祝曙光 董粉和 主编

赵伟 执行主编

2022年6月出版

ISBN:978-7-5228-0178-0

《铁道史研究》系苏州科技大学中国铁路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是铁道史研究与教学的学术对话平台,旨在总结中外铁道发展的经验教训,为国家铁道发展战略提供借鉴。本刊主要刊载探究中国和外国的近现代铁道历史、当代铁道问题,以及更广义上古今中外轨道交通相关的研究文章,并探索铁道史的课程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路径。

日本车站史

[日]原田胜正 著

叶晓瑶 译

2022年1月出版

ISBN:978-7-5201-8821-0

铁路是近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它为人们带来了不受限制的、平等的移动自由。作为铁路与城市的“接口”,铁路车站也成为近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明治初年,响彻新桥站的一声汽笛,拉开了日本近代化的帷幕。以横滨站和东京新桥站的出现为开端,车站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往来车站的每一天”成为新时代的象征之一。同时,作为城市枢纽和住宅区中的重要公共空间,车站不仅影响着城市的面貌,还控制着人群和信息的集散。正是在这种集散中,近代社会的“公共意识”得以逐步确立。本书从选址、城市规划、建设等多个角度,佐以文学著作、纪实作品和调查报告,追溯日本近代关于铁路车站的共同记忆。

比利时—中国

[比]约翰·麦特勒 等 编著

刘悦 张畅 牌梦迪 译

2021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01-9586-7

从1870至1914年,比利时逐渐成为世界金融与工业强国之一,比利时的工程师与企业家们在世界各地建造了数百公里的铁路。这些成就背后的驱动力源自西方人的优越感与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殖民梦。国王的野心在中国表现为两项工程,即京汉铁路与天津有轨电车交通网的建造。本书就是关于中比历史关系(1870—1930)、京汉铁路及天津电车交通网建设的研究,根据弗朗索瓦·内恩斯与斯普鲁伊特医生兄弟的私人文件与照片编写而成。

满洲交通史稿补遗 : 全八卷

武向平 孙彤 主编

2021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01-9529-4

《满洲交通史稿》是满铁为了使东北铁路突破1万公里时开始编纂的,其目的是搜集整理有关近代交通发展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证性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正握并了解中国东北及其邻近地区交通事业的总体状况。本书是《满洲交通史稿》的补遗,该补遗部分资料是在满铁中心进行数字化过程中新发现的遗漏部分,内容分为四部分:海运港湾编,包括海运、港口法规,满铁与上海航线,北清轮船、大连合名轮船公司;港湾编第三类运营关系资料;铁路编;汽车与公路编。本部分资料的公布出版,对于满铁及相关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大船航向

[美]罗安妮(Anne Reinhardt) 著

王果 高领亚 译

2021年8月出版

ISBN:978-7-5201-8062-7

轮船,作为对华扩张的持续手段和外国特权的重要标志、冲突和批评的对象,根深蒂固地烙印在近代中国的物质与政治图景之中。本书借考察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水域中的轮船及其航运,来探讨欧美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作者罗安妮打破“冲击与回应”的中国近代史经典研究范式,回到具体问题本身,以近代中国航运发展为切入点,揭示19世纪中叶至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中国航运企业与外国航运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角力,开启认识近代中国的全新视角。

电车交通与城市社会:1905-1937年的上海

李沛霖 著

2019年4月出版

ISBN:978-7-5201-4484-1

本书首先通过管窥电车运行的道路系统建设、传统交通方式等发展背景,由此延伸电车出现的历史进程;其次,研讨战前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华界电车业经营与管理的整体态势;再次,以电车与人口需求、人口分布、人口流动等交互界面,展现电车交通与城市人口的良性互动;复次,通过上海三界当局机构设置、人员训验、行停管控、交通肇事及违法惩治等向度,研判电车交通与近代城市治理的逻辑关联;最后,以电车与社会现代性、公共参与、国家利权等视域,洞悉电车交通与战前上海社会生活的互相推演。

奉系与东北铁路

易丙兰 著

2018年7月出版

ISBN:978-7-5201-2929-9

铁路以及围绕铁路主权和利益产生的路权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大课题。本书从东北铁路在铁路发展以及路权纷争的特殊性出发,以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为首的奉系集团为主角,围绕铁路这一主线,探讨奉系的铁路建设基本历程及其成败得失、奉系主导修建的铁路对东北近代化进程的效应,以及奉系与苏联、日本围绕东北路权产生的长期纷争等问题,揭示九一八事变前东北铁路问题的复杂面貌。

现代交通运输史

扩张的动脉

张雪永 等著

2021年1月出版

ISBN:978-7-5201-7793-1

本书以中国铁路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40年来中国铁路主动求变、突破藩篱,改革传统体制,由国民经济“瓶颈”成为国民经济“引擎”,由落后时代到引领创新,由追赶先进到世界领先的历史进程。书中以铁路系统自身运转与国家社会需求变化的双向互动为研究主线,围绕中国铁路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如何进行改革、改革中遭遇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等问题,探讨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中国铁路现代化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新中国西南铁路历史文献选编

田永秀 张雪永 编

2019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01-5233-4

西南铁路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铁路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一。本书以档案、报刊、文件为主体,力图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铁路决策、规划、建设等的完整历程及其重大社会影响,对于加深西南区域铁路史研究,对于总结西南铁路建设的巨大影响,对于进一步以铁路为视角,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原标题:《书单|14本书聚焦交通运输的历史与变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