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大片20年⑦|春节档,国产商业电影的“年终大考”

刘春
2022-12-23 08:13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1997年,冯小刚以一部充满温情的市民喜剧《甲方乙方》拉开了电影“贺岁档”的序幕。对于彼时的中国大陆电影市场和观众来说,“贺岁片”还是个新事物,就此展开的讨论也主要集中在影片的内容题材以及类型、风格上,档期意识并不清晰。随后几年,冯小刚和成龙等知名导演陆续在元旦前后推出新作,市场反应积极,贺岁片的档期效应逐渐凸显、确立。

《甲方乙方》剧照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电影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全国院线和影院建设发展迅猛,电影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共享、受众面广的重要文化消费方式,再加上长假经济的兴起和民俗文化对春节的重视、资本市场对春节档期前景的敏锐,新世纪以来电影“春节档”大有取代“贺岁档”之势。

《长江七号》

2008年,《长江七号》和《大灌篮》推动春节档票房首次过亿,2013年的爆款影片《西游·降魔篇》再次加深市场信心,2014年至2016年,成为春节档常客的郑保瑞“西游记”系列和王晶“澳门风云”系列,档期意识及档期红利均引发行业关注,2017年始三四线城市春节档票房贡献突出,而2018年的春节档则首次试水“限制票补”,推动良性市场机制建立。至此,商业电影春节档整体趋向成熟,成为年度最重要的档期之一。

《西游·降魔篇》海报

某种程度上,春节档已然相当于国产商业电影的“年终大考”。一方面,数部大制作、大导演或市场预期乐观、营销亮点突出的影片集中上演“神仙打架”,另一方面,大多数中小成本影片也避之不及地另择档期以免沦为票房炮灰。总体而言,敢于最终杀入“春节档”的影片,如果从电影自身的工业层级、艺术水准、市场预期、营销能力等方面综合考量,相当一部分影片尤其是票房头部可以代表年度商业电影的最高水平,而如果从观影人次、受众分布、票房走势、大盘成绩等方面考量,很多影片也能够部分地反映出该年度的市场热点、文化热点和观众审美趋向。

影片质量过硬之外,春节档的火热与近年来“春节假期看电影”这一文娱活动的走红不无关系。在举国欢庆、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欢乐氛围中,人们会以多种形式庆祝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有文化感召力和情感凝聚力的春节。农耕文明熟人社会常见的祭祀、庙会、社火、灯会等集体参与性活动,在现代文明都市化转型中,其生存空间和文化吸引力或不断衰减或沦为刻意设置的商业景观,社区、家族的春节集会日益被小家庭或同学、同事之间的小聚会取代,团圆饭之外人们还需要一些能够增添新年仪式感,促进情感交流的文娱活动。看电影因其相对参与便捷、价格低廉、观赏门槛低而受众广泛,即便春节档电影由于各种原因票价不断上涨,选择去电影院的观众也不在少数。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春节档的主要票仓区域波动明显。新冠疫情暴发之前,三四线城市“小镇青年”观众不容小觑,全国票房前十的影院往往产生自这些地区,而一线城市由于流动人口锐减、其他文娱活动多样,整个档期表现持平。2020年以来,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以及“就地过年”政策的提倡,一线城市票房贡献突出。2021年和2022年的春节档都在全球票房低迷的形势下取得瞩目成绩,2023年的春节档更被寄予行业厚望。数年经营后,春节档的市场潜力和号召力已然毋庸置疑,那么,当人们在春节假期走进电影院,什么样的影片才会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呢?

《你好,李焕英》打破《流浪地球》的票房纪录时,后者的官微发图祝贺——你好,李焕英,欢迎光临春节档票房新纪录,小破球为你助力加油!中国电影加油!中国电影人加油

纵观历年春节档,票房高的影片如《澳门风云3》《功夫瑜伽》《疯狂外星人》等饱有争议,口碑高的影片如《人潮汹涌》《狙击手》等市场份额并不太高,而2018年、2019年的春节档接连出现的“黑马”《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都在预售一般的情况下成为档期冠军,依靠口碑效应不断追高票房收益。成功的春节档电影不断印证了中国电影“内容为王”的铁律,且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你好,李焕英》剧照

其一,剧情完整、情感深刻,有效回应时代热点。如《红海行动》《水门桥》等影片触动观众的家国情怀,《你好,李焕英》以喜剧化的幽默方式沟通代际情感,《奇迹·笨小孩》具象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个体奋斗,都能够引发多数观众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

《刺杀小说家》剧照

其二,制作精良,代表中国电影工业的较高水准。如《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等影片,故事有趣、情节曲折之外,影片电脑特技特效打造出的视听奇观也呈现出当下电影不断探索的工业水准;

《美人鱼》海报

其三,符合春节情感基调和文化定位的“合家欢”喜剧影片,相对更受欢迎。如青春喜剧《乘风破浪》、爱情喜剧《美人鱼》、奇幻喜剧《捉妖记2》以及开心麻花团队打造的都市喜剧片,都在为观众带来欢笑的同时获得了市场认可;

其四,某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影片。近年来,国产商业电影“西游”“叶问”等热门IP退潮、武侠电影风光不再、青春爱情片令人审美疲劳,无不因为影片缺乏内容、风格、思想等方面的创新。《流浪地球》《唐人街探案》《长津湖之水门桥》等影片的类型融合和题材拓展正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

《长津湖之水门桥》剧照

内容之外,春节档自身的档期特点也值得关注。首先,档期依赖突出。由于热门档期所具有的高市场回报,春节档的小收益影片如果换到其他时段上映,票房就可能明显降低。与此“虹吸效应”相关的还有“马太效应”,即强片排片愈多收益愈多,弱片反之亦然,因此,对于档期的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和市场引导、机制协调势在必行;

其次,类型多元。爱情、悬疑、科幻、魔幻、喜剧、青春、动画以及新主流影片满足了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但头部影片过于集中,部分影片类型、题材撞车,纪录片、文艺片缺失等因素,导致选择余地不大,仍需进一步考虑观众细分、扩展观众群边界以及丰富影片多样性;

第三,新生代导演、Z世代观众成长迅速。张艺谋、成龙、徐克等资深导演之外,陈思诚、文牧野、韩寒、宁浩、贾玲、路阳等中青年导演春节档表现突出。许多影片内容加入穿越、跑酷、动漫、网游、二次元等青年文化元素,更重视视听语言创新,总体而言,市场对Z世代观众的重视正在逐步加深。

《流浪地球2》海报

院线电影春节档已成为出品方必争之地,与之相应,网络电影春节档这一疫情当下出现的新生事物,作为线下电影放映不足的有效补充和网络电影品质提升的有力推动,也迈出了关键一步。2021年,中国电影家协会网络电影专业委员会联合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家国内流媒体龙头平台,首次策划推出了网络电影的春节档,影响力突出。2022年,该档期由于部分新片口碑较低、作品数量不高等原因,整体表现下滑。目前,网络电影春节档还处在摸索方向、积累经验、培养观众的初期阶段,但网络平台在电影产业制作、发行、放映等环节中的重要潜力和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已成为共识。

鉴于“观众对春节档影片的满意程度有可能影响全年票房”的档期重要性,中国电影有必要以长远布局和精细运营来推动构建合理的春节档“档期生态”,并以优质作品带动暑期档、国庆档、情人节等主要档期,以及培养儿童节、母亲节、重阳节等具有市场潜力的新档期;同时,借助不断提升的电影工业体系和5G时代的技术优势,以更多体现民族文化、民族自信、民族艺术的优秀影片,促进中国电影“由大向强”的产业迈进。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