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欧盟代表”马克龙访美:“跛脚总统”和他的外交雄心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张钰韬
2022-12-06 13:12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总统乔·拜登(左)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白宫南草坪举行的国宴上举杯。澎湃影像 图

当地时间11月3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抵达美国,对美国开展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法美同属北约成员和G7集团,马克龙和美国总统拜登并不缺乏互动机会。马克龙此次在刚刚闭幕不久的G20峰会后又再次专程前往美国开展国事访问,也从侧面反映了此次访问的重要性。

这是马克龙自2017年就任法国总统以来第二次对美国展开国事访问,上次访问还要追溯到2018年,特朗普(Donald Trump)担任美国总统时期。那次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马克龙和特朗普两人之间的“握手较量”。以用力握手而著称的特朗普在那一次遇上了年轻的马克龙,双方在仪式性握手结束后留在对方手上留下的握痕,反映的正是两国之间的裂痕。

2021年初上任的美国总统拜登希望可以通过改变特朗普时期的种种单边主义外交方式,来更好团结盟友,发挥美国的影响力。但对于法国来说,言语上的各种承诺远不及实际行动。事实证明,“美国优先”政策并未随着特朗普下台而完全消失,这也构成了马克龙此次访美的最主要背景。

俄乌冲突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021年9月的“澳大利亚核潜艇案”。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签订的三边安保联盟协定AUKUS框架下,澳大利亚单方面撕毁与法国签订的常规潜艇订单,转而选择美国的核动力潜艇。这导致法国的造船业丢失了奥朗德总统时期签订的“世纪订单”。作为美国的盟友,对于AUKUS的组建和潜艇订单毁约,法国政府因美国对法国方面的隐瞒表现出了极大不满,时任法国外交部长让-伊夫·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甚至将法国订单被美国截胡的结果比作“被盟友在背后捅了一刀”。

正因如此,法国政府在事后取消了一系列双边活动,并且召回了驻美大使以示抗议。尽管拜登政府此后做出了一系列示好表态以缓和双方之间的气氛,尤其是之后双方在俄乌问题上一系列立场协调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回暖,但“澳大利亚潜艇案”给双方的信任造成的损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恢复。

此次马克龙访美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也和俄乌冲突密切相关。俄乌冲突已持续近十个月,依然看不到尽头。尽管法美都一再重申己方对乌克兰的长期无条件支持,但是相较身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欧洲受战争影响明显更大。这场爆发在欧洲的冲突不仅直接威胁到了欧洲的安全,更对欧洲的能源供应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欧洲更有动机推动这场冲突早日停止,以减少对其经济的影响。况且冲突爆发时间正是新冠疫情缓和后世界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

从马克龙的角度看,作为在俄乌危机期间始终与俄罗斯总统保持电话联系的西方大国领导人,他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冲突的解决上发挥更大作用,以达到提升法国国际地位的目的。正因如此,马克龙希望可以软化美国在俄乌冲突方面的立场,推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对话。

事后看来,马克龙在这一议题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在他和拜登会谈结束后举办的联合记者会上,拜登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出了对马克龙路径的支持。拜登表示,如果普京愿意结束战火,愿意在咨询法国以及北约盟友的基础上与普京会面。

贸易战?

相比卓有成效的外交议题,马克龙在访美的另一个关键议题——经济上,却没能够取得具体的成果。俄乌冲突所导致的能源短缺迫使欧洲大量从俄罗斯以外的国家进口天然气来保证供应,其中包括页岩油储量丰富的美国。随着冬季到来,“供小于求”的市场形势一路推高能源价格,让美国能源企业大赚了欧洲人一笔。

马克龙访美前两个月,法国经济部长布鲁诺·勒梅尔(Bruno Le Maire)就在华盛顿的G7集团经济部长会议上公开质疑美国在能源问题上对待欧洲盟友的态度,并且表示希望美方能为出口欧洲的能源提供价格折扣。但美方对这些诉求都没有明确的回应和表态。

此外,马克龙此行的重中之重是针对拜登政府将于2023年正式实施的《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为了推动美国的清洁能源转型进度,法案将为购买电动车、选用清洁能源的家庭或个人提供补贴。但在具体条件中,法案同时规定电动车部件需要在美国制造,电动车整体需要在美国组装。此规定被欧盟视作是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这将导致电动车企业为了获得拜登政府补贴所产生的价格优势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而欧洲的工厂可能因此关闭,随之而来的工作岗位流失,以及投资外流,将毫无疑问地为欧洲经济恢复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作为欧盟中在这一议题上对美国最为强硬的马克龙自到达美国开始就表现得相当坚决。尽管在临行前,考虑到这一法案对拜登政府在内政方面的重要意义,马克龙没有设置过高的目标,但他仍然希望可以从拜登方面争取到一系列“豁免”来保护欧盟的经济利益。

马克龙为了取得尽可能多的战果,几乎是从到达美国后的第一刻就发起他的“外交攻势”。在与拜登夫妇晚餐前,他在法国驻美大使馆的讲话中形容美国这一政策“富有攻击性”,并警告其对欧美关系的影响。

美国在《通胀削减法案》上的做法唤醒了法国在去年“澳大利亚潜艇案”中的记忆——同样是自身利益第一,同样是不与美国的重要盟友欧盟保持沟通。欧盟诚然无法插手美国内政,但是这种单方面行动却是对美国和欧洲之间关系的破坏,有可能如马克龙所警告的那样“会让西方分裂”。

目前,欧洲舆论界对于美欧之间的贸易战前景普遍持谨慎观望态度。一方面,拜登上台以来,尽管在名义上抛弃了特朗普时期的“美国优先”政策,但实际上一系列的政策表明,这一政策的某些特征仍然得到了保留。

从另外的角度来看,通过外交解决双方之间在贸易方面分歧,也是目前欧盟首选的方案。欧盟可以选择采取反制措施,例如提高关税、允许欧盟各国增加国家层面的补助甚至是在欧盟层面制定更加雄心勃勃的补贴措施,但是这些措施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弊端,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问题。

如果提高关税,有可能将美欧之间在电动汽车单一产业的问题进一步扩大到其他的产业。而如果允许欧盟各国分别提升补助的上限,那反而会将欧洲和美国之间的争议内部化。欧盟各国之间发展情况不均,盲目提升国家补助上限,毫无疑问更加有利于德国这种实力雄厚的国家,难免会进一步扩大欧盟成员国内部之间的竞争和不平衡。至于欧盟层面的补助措施,则会涉及到欧盟层面共同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因此目前欧盟也主张通过协商解决与美国之间的问题。

两手准备

当然,欧盟也并非完全没有做其它准备。一旦谈判破裂,没能够达到预期中的效果,欧洲也可以加快通过《购买欧洲法案》(Buy European Act)。为了增加筹码,马克龙在出发前往美国前已经促使欧洲内部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尤其是取得了德国对这一问题的支持。

除此之外,根据欧盟官方公布的日程表,就在马克龙访美后不久的12月5日,欧盟27国的贸易部长举行会议,讨论欧盟方面针对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的反制措施以及反制力度。尽管协商期间欧盟方面特地邀请了美国方面的代表,但毫无疑问的是,马克龙此次访美争取到的拜登的表态将会很大程度上决定欧盟的回应的力度。

如果马克龙能够从拜登方面争取到相对比较积极的结果,欧盟方面自然没有理由做出过度激进反制措施。反之,则会推动欧盟其他国家在与美国的商业竞争上采取更加激进措施,从而促成欧盟层面达成共识。

兴许正是欧盟这种两手准备以及马克龙外交攻势的作用,拜登在和马克龙结束会谈后的记者会上软化了自己的立场:“我们可以做一些调整,从根本上使欧洲国家更容易加入、保障自身,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从未打算把与我们合作的人排除在外。我们将继续在美国创造制造业就业机会,但不是以牺牲欧洲为代价”。

在今年6月的立法选举中,马克龙的党派联盟未能掌握议会绝对多数,这意味着马克龙在内政方面“跛脚”了,但进入11月以来,他在法国总统的“自留地”,也就是外交领域建树颇丰。不管是参加G20、COP27、APEC还是此次访美,马克龙都试图将自己刻画成“斡旋者”、“欧盟代表”。尽管实际效果目前仍待观察,但外交可能是马克龙目前唯一能有所作为的领域了。

(张钰韬,巴黎政治学院新闻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