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江南风物丨西风起,羊肉香

2022-12-10 15: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作者:谢玩玩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要说《世说新语》里我最佩服的人,不是嵇康、桓温那样流芳百世、自有骨节的英雄人物,而是桓温的幕僚——罗友。

罗友此人后世声名不显,却是个千载难得的奇人。他记忆很好,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曾随桓温平蜀地,灭成汉[1]。回建康(今江苏南京)后,相王司马昱问起成都情况,“蜀城阙观宇,内外道陌广狭,植种果竹多少”,罗友对答如流。因人家问一句,他立马就能抛出答案,回答太不假思索,司马昱和桓温心里便起了疑,觉得罗友是在胡编乱造。谁知让人把簿册拿出来核,某事某物,和罗友说得完全一致,“曾无错漏”,顿时满座叹服[2]

这样的才干可不是谁都能有,只可惜,罗友早年仕途一直不很顺畅,原因无他,行事太过散漫——后世提起魏晋风流,大多要赞名士们不拘礼法,仪态自然;但细考史书,很多人看似言行不羁,其实仍要顾全家族声誉,仍要汲汲于名利富贵,与其他时代,没有什么不同。但罗友不一样,他是真真正正不为任何虚名挂心的人。

南宋 马远《诗经豳风图卷》局部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小时候家里穷,吃不饱饭,罗友便趁天色未亮之时,去往一户人家,在大门口施施然坐下。主人开门,抬头猛见一人端坐,吓一大跳,几次定神,才看清这人乃是罗友,便问:“罗郎君大清早来访,有何贵干?”罗友看人家一眼,老老实实回答:“听说你家今天祭神?我来讨一顿饭吃。”神情坦然,仿佛只说今日天气甚佳。主人被他震住,最后竟真给了他一顿饱饭。罗友吃饱喝足,洒然而去,深藏功与名[3]

清 佚名《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

他后来为谋生去桓温府上做事。有天桓温设宴送人,罗友不请自来,坐了很久才走。桓温心里奇怪,把他叫住:“你是有什么事要向我汇报么?”罗友缓缓摇头:“我早就听说白羊肉好吃,但一直没机会尝。人家说今天席上有这道菜,我就来了;现在吃好,没什么事做,就准备走了。”了无惭色,极其平静,竟叫桓温计较也不是,不计较也不是,拿他没奈何[4]

因他行事奇诡,往往出其不意,所以人家说他痴[5]。可都云罗友痴,谁解其中味?羊肉是真好吃。

清 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苏州西边的藏书镇,明清时羊肉就很出名了。最开始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地卖,人家见这羊肉好吃,口碑慢慢做起来,藏书周家场(今苏州市吴中区藏书镇兴奋村)有个叫周孝泉的人,便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了第一家堂吃羊肉店,叫“升美斋”。民国时,章太炎还来吃过呢!

元 赵孟頫《二羊图》 局部
弗利尔美术馆藏

深冬时节,细雪簌簌落在身上,笼着手进老字号——那时候的老字号多,什么“老义兴”,“老协兴”,“老源兴”,“新德和”,“老庆泰”,各有各的特色。无论进哪一家,才坐下便有跑堂殷勤问。先上一盘羊杂碎,让客官你暖暖身。悠悠吃几口,细雪薄霜消融,身上有了些热气,却见面前已有了一份羊肉羹饭,细碎肉丝儿铺在饭上,汪汪汤汁儿慢慢浸下,连忙拿起筷子拌,“呼呼”炫几口,背上一层汗,好[6]

元 佚名《百祥衍庆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羊肉汤也好。放养的山羊切成几大块,旺火烧开,加盐慢熬,到肉烂味浓后,拆骨上桌,却见汤汁乳白可爱,羊肉香气直扑脑门。捞块羊肉干吃,没什么膻味儿;要再蘸些调料,膻味儿就更淡了。

南宋 陈居中《四羊图》故宫博物院

要是想吃羊本来的鲜美丰腴,就选清炖。咬一口,肉肥泡而鲜,放冷了尝,依然鲜美、不膻——这可是顶打顶的真好羊肉,不必用孜然、辣椒这些香料掩盖气味。

清 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藏书镇的羊肉好,够嫩,“一刀切下去,会有血水滋出来[7]”;且还是现杀、现煮、现吃,滋味鲜嫩,可想而知。只放一碗盐水蘸着吃——这是藏书羊肉最早的吃法——就已美味,何况现在还有红烧、脆皮、爆炒、烧烤不同吃法,羊肉水晶糕、清蒸羊肉、清蒸羊蹄、羊肉芦粽许多品类,四五十种吃法,任君挑选!

元 朱玉(传)太平风会图 局部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不过,无论哪种吃法,煮羊肉,都得用木桶烧。

为什么非得用木桶?原理说不清,只知道从前藏书善人桥塘湾里有个人叫姚木碗——倒不是真叫木碗,只是他靠制作木碗为生,久而久之,人们便叫他木碗罢了!

有一天,姚木碗上山砍木头,却见有棵树下坐着两个鬓发全白的老人,一张棋盘摆在粗壮的树干上。他是做木碗的,对这种好木头自然会多关注几分,便不自觉地上前几步,却又被棋局吸引,默默看了半天。

清 丁观鹏《烂柯仙迹图 》
著录:《石渠宝笈》三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第9卷

两个老人正在下棋,也没注意到,等发现时,只笑着说了句:“你看棋太久,应该回家了。”

没等姚木碗说话,清风掠过,眨眼间什么老人,什么棋盘,统统消失不见,只有那根粗壮的木头静静地躺在面前。

姚木碗这才知道自己是遇到神仙了!但神仙已去,踪迹难寻,忙自己的正事儿才好。谁知道转身找斧头,斧柄早已烂的不成样儿!树是砍不成了,好歹面前有段现成的好木!姚木碗便把这段木头背回了家——可回家哪儿有家?房子都塌了!不远处还有几座坟,都是他家人的名字。

姚木碗大惊失色,找人一问,才知道山中无岁月,世上已千年!好事还是坏事?到底说不清。姚木碗也不纠结,把木头做成碗送给左邻右舍,当纪念这段缘分了。邻居们用碗吃饭,都觉得比平常更香。这事儿传开后,便有个卖羊肉的人找姚木碗,请他把剩下的木头做成桶,用来烧羊肉,味道果然更加鲜美。别人听说后,木桶烧羊肉,就成了藏书镇的一大传统了。

姚木碗遇仙这事,很像魏晋南北朝时《述异记》中的一个故事。都是上山伐木,看到人下棋,回去后人世已变。只是主角名字从王质变成了姚木碗,下棋的人从小童子变成了老人而已[8]

典故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吃羊肉的风俗,也可以追溯到那时。

清 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水草丰美,土宜产牧[9]”,羊肉已很叫人垂涎。

当时养羊的人很多。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368年-433年),少年时便以牧羊为生;北魏末年的枭雄尒朱荣,在家乡秀容(今山西省朔州市)的牧场,“牛羊驼马,色别为群,谷量为群[10]”,数量已多到无法以“头”计,只能按占的山谷大小算。北朝民歌唱,“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不算夸张。有时朝廷赏功臣,“羊二百口”,“羊五百口”、 “赐帛千匹,羊千口”,动辄成千上百头;北魏、北齐时,若有人家里生了两个儿子,朝廷还会给五口羊作为奖励。总之,如果在北方生活,你在哪里都能看到羊(这或许是罗友的梦想之一)。

羊既然多,吃羊肉的机会当然也就多。北魏赵琰送儿子去冀州定亲,路上仆人顺手牵羊,赵琰命他送回原处,主人感激不尽,盛情邀请他们喝羊肉汤——得一羊,失一羊,算来还是自己愧对于人,所以赵琰“卒辞不食”,坚持不喝[11]。北魏末年烽烟四起,宗室元晖业“以时运渐谢,不复图全”,成天靠吃吃喝喝打发日子,一天能吃三头羊,三天能吃一头牛[12](这或许是罗友的梦想之二),可见北方人吃羊之普遍。

唐 周昉(传)《蛮夷执贡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因他们常吃羊,羊的做法也多起来。煮羊肉、烤羊肉、蒸羊肉自不必说,对那时的人而言,羊浑身都是宝,肉、肠、蹄...哪个地方不能吃?灌肠炙,羊肉洗干净后,“细锉”。锉本身就有把东西弄碎的意思,中医有个说法,叫“上锉”,把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譬如沉香、檀香等弄成粉末的意思。灌肠炙里说细锉羊肉,当然不至于磨成粉(那还怎么吃!)但将肉锉得细之又细,却免不了了。羊肉锉好后,下一步是加料:盐、姜、豉汁、椒末,还有葱白,每样切得细细的,混在一起搅拌均匀,灌进羊肠衣后,一条羊盘肠就成了[13]。现在江苏那边吃羊盘肠,大概也是这么个做法,只是用料更精细。

不过,羊盘肠做好后的吃法,古今就不大一样了。现在是煮,煮好后蘸酱料,跟魏晋南北朝时的“羊盘肠雌斛法”类似。羊盘肠雌斛法也是将羊盘肠煮好,再蘸酱和醋[14]。但灌肠炙不同,两条肠夹在一块儿烤,眼见带着葱姜盐香味的烟气腾腾起来,肠衣渐皱,油滋啦滋啦地落——这时就可以抄刀子下嘴了。割上一片儿,味甚香美[15]

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六号墓出土砖壁画《烤肉图》

这些都是咸口儿,也是最常见的吃法,但魏晋南北朝吃羊,与后世不同,他们也吃甜口儿羊。

酸羹法,两幅羊肠,六斤糖,再加葱姜蒜、豉汁、橘皮,味道有点像糖醋排骨,但又不全像。它糖加得多,尝起来更偏甜一些[16]。还有羊百叶。一枚羊百叶与三升米、少许葱同煮到半熟;再把肥鸭肉、羊肉、猪肉分别细剉成末,混在一起熬成肉羹,“下蜜”,“令甜”!最后往这甜丝丝的肉汤里,加入半熟的羊百叶,煮好后尝一口,确实甜[17]

大多数时候,羊肉是主角,但有时候也做配角。譬如鸭臛法,先用酒把六头小鸭子、五头大鸭子煮熟,再加两斤羊肉,混入橘皮、生姜等作料——这些作料用量得准,三升葱、二十个芋、三片橘皮、五寸木兰皮、十两姜、五合豉汁、一升米,多一些不能,少一点也不成。混好后慢熬,十一头大大小小的鸭子,两斤羊肉,全部煮烂,最后只能出两斤左右的羹。舀一勺,尽是细细碎碎的肉沫[18]

羊肉多,做法也多,但正因为它多且常见,所以要做到能让人家称赞的程度,就不是件容易事。也因此,有时机运来了,还能靠羊肉做官。

唐 阎立本《职贡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譬如毛修之(375年-446年),他本是南朝宋的冠军将军,打仗战败后,成了南朝宋敌国北魏的俘虏。起初境况不算太好,但因他给北魏一个尚书做了次羊羹——肉是绵软不烂,汤是浓稠适度,那尚书才尝一口,就恨不得仰起脖子一饮而尽,最后舌头还要旋个圈儿,把碗底舔干净,便让毛修之再做一份,贡给当时的皇帝,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拓跋焘一吃,也大赞此乃人间绝味,立刻将毛修之提拔成太官令,长留在宫里管御膳了[19]

毛修之做羊羹,是把羊肉和汤同煮,混了南方的吃法。胡人自己还有一道羊肉名菜,知道的人不少,叫胡炮肉,就是现在的胡羊肉。

挑周岁左右的肥白羊,肉和羊油都切细——这是考验刀工的紧要关头,得切成柳叶子般粗细!再加入豉、盐、姜、椒、葱白、荜菝、胡椒……搅和均匀后,放到羊肚子里填满,缝好。这时地坑早烧旺,灰拨开来,余热未消,火红一片。羊肚放入,把两边灰火拨转回来盖上,扔几条长柴禾到上面,点燃继续烧,一顿米饭的工夫,就能吃了。端上桌,先切羊肚。小刀轻划,肉汁儿便顺着小缝流出来;用刀尖将缝口稍撑大,蒸蒸热气哄然上头,羊肉香混着油脂香扑面而来。热气散尽后,见羊肚里热汤汪汪,成丝儿的碎肉牵连不断,捞一口下嘴,绵化成汁,烫烫落到肚里,真香[20]

参考文献:

1. 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96年

2. 魏收:《魏书》,中华书局,2018年

3.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0

4. 李百药:《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

5. 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华书局,2015年

6. 汪曾祺:《汪曾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7. 任昉:《述异记》,吉林出版集团,2005年

8. 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9. 高飞:《苏州“穹窿老会”研究》,苏州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21年

注释:

[1]《晋书卷八•帝纪第八》:三年春正月乙卯,桓温攻成都,克之。又《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六十八·桓温传》:时李势微弱,温志在立勋于蜀,永和二年,率众西伐。朝廷以蜀险远,而温兵寡少,深入敌场,甚以为忧。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及军次彭模,乃命参军周楚、孙盛守辎重,自将步卒直指成都。势使其叔父福及从兄权等攻彭模,楚等御之,福退走。温又击权等,三战三捷,贼众散,自间道归成都。势于是悉众与温战于笮桥,参军龚护战没,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于是攻之,势众大溃。温乘胜直进,焚其小城,势遂夜遁九十里,至晋寿葭萌城,其将邓嵩、昝坚劝势降,乃面缚舆亲请命。温解缚焚亲,送于京师。温停蜀三旬,举贤旌善,伪尚书仆射王誓、中书监王瑜、镇东将军邓定、散骑常侍常璩等,皆蜀之良也,并以为参军,百姓咸悦。

[2]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襄阳罗友)为人有记功,从桓宣武平蜀,按行蜀城阙观宇,内外道陌广狭,植种果竹多少,皆默记之。后宣武漂洲与简文集,友亦预焉。共道蜀中事,亦有所遗忘,友皆名列,曾无错漏。宣武验以蜀城阙簿,皆如其言。坐者叹服。谢公云:“罗友讵减魏阳元!”

[3]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襄阳罗友有大韵,少时多谓之痴。尝伺人祠,欲乞食,往太蚤,门未开。主人迎神出见,问以非时,何得在此?答曰:“闻卿祠,欲乞一顿食耳。”遂隐门侧。至晓,得食便退,了无怍容。

[4]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罗友作荆州从事,桓宣武为王车骑集别。友进坐良久,辞出,宣武曰:“卿向欲咨事,何以便去?”答曰:“友闻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故冒求前耳。无事可咨。今已饱,不复须驻。”了无惭色。

[5]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襄阳罗友有大韵,少时多谓之痴。

[6]清袁景澜撰的《吴郡岁华纪丽》写道:“葑门严衙前,方姓熟羊肉肆,世擅烹羊。就食者侵晨群集,茸裘毡帽,扑雪迎霜,围坐肆中,窥食,探庋阁,以钱给庖丁,迟之又久,先以羊杂碎饲客,谓之小吃。然后进羊肉羹饭,人一碗,食余重汇,谓之走锅。专取羊肝脑腰脚尾子,攒聚一盘,尤所矜尚,谓之羊名件。”

[7]《汪曾祺散文· 手把肉》:“羊贝子真是够嫩的,一刀切下去,会有血水滋出来”。

[8]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9]《后汉书·西羌传》:“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羣羊塞道。”

[10]《魏书.尒朱荣传》:“自是之后,日觉滋盛,牛羊驼马,色别为群,谷量而已。”

[11]魏收《魏书·列传孝感第七十四·赵琰传》:尝送子应冀州娉室,从者于路偶得一羊,行三十里而琰知之,令送于本处。又过路傍,主人设羊羹,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12]《北齐书·列传卷二十八·元晖业传》:晖业以时运渐谢,不复图全,唯事饮啖,一日一羊,三日一犊。又尝赋诗云:“昔居王道泰,济济富群英;今逢世路阻,狐兔郁纵横。”

[13]《齐民要术》:灌肠法:取羊盘肠,净洗治。细锉羊肉,令如笼肉。细切葱白,盐、豉汁、姜、椒末调和,令咸淡适口。以灌肠。

[14]《齐民要术》:作羊盘肠雌斛法:取羊血五升,去中脉麻迹,裂之。细切羊胳肪二升,切生姜一斤。橘皮三叶,椒末一合,豆酱清一升,豉汁五合,面一升五合,和米一升作糁。都合和。更以水三升浇之。解大肠,淘汰,复以白酒一过,洗肠中屈申。以和灌肠。屈,长五寸,煮之。视血不出,便熟。寸切,以苦酒酱食之也。

[15]《齐民要术》:(灌肠法)两条夹而炙之;割食,甚香美。

[16]《齐民要术》:作酸羹法:用羊肠二具,饧六斤,瓠叶六斤,葱头二升,小蒜三升,面三升;豉汁,生姜,橘皮,口调之。

[17]《齐民要术》:羊节解法:羊肶一枚,以水杂生米三升,葱一虎口,煮之,令半熟。取肥鸭肉一斤,羊肉一斤,猪肉半斤,合锉,作臛。下蜜,令甜。以向熟羊肶,投臛里,更煮。得两沸,便熟。

[18]《齐民要术》:作鸭臛法:用小鸭六头,羊肉二斤。大鸭五头,葱三升,芋二十株,橘皮三叶,木兰五寸,生姜十两,豉汁五合,米一升。口调其味。得臛一斗。先以八升酒煮鸭也。

[19]沈约《宋书·列传第八·毛修之传》:高祖讨司马休之,以为咨议参军、冠军将军、领南郡相….王镇恶死,修之代为安西司马,将军如故。值桂阳公义真已发长安,为佛佛虏所邀,军败。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佛佛死,其子赫连昌为索虏托跋焘所获,修之并没。初,修之在洛,敬事嵩高山寇道士,道士为焘所信敬,营护之,故得不死,迁于平城。修之尝为羊羹,以荐虏尚书,尚书以为绝味,献之于焘;焘大喜,以修之为太官令。

[20]《齐民要术》:胡炮普教切肉法:肥白羊肉,生始周年者,杀,则生缕切如细叶。脂亦切。著浑豉、盐、擘葱白、姜、椒、荜拨、胡椒,令调适。净洗羊肚,翻之。以切肉脂,内于肚中,以向满为限。缝合。作浪中坑,火烧使赤。却灰火,内肚著坑中,还以灰火覆之。于上更燃火,炊一石米顷,便熟。香美异常,非煮炙之例。

声明:本馆原创文章转载,须经馆方授权。公益原创文章插图,图片版权归属于收藏地或创作人。

统筹:吴文化博物馆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原标题:《江南风物丨西风起,羊肉香》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