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种视频火到国外,太丢人了!

2022-12-09 19: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Quasimodo 易简读书

作者:Quasimodo

“注意看,这个男孩叫小帅,他住在姨夫家当了十一年的卧底!”

如果仅从这段话,就能猜到这是哪部作品,那么你或许还认识小美、大壮、丧彪与佛布勒等人。

而且还很可能对这样的标题见惯不怪——

“富豪被娇妻算计,最后一招破局”

“大聪明为爱抢劫,造就史上最大现金抢劫案”

“一个男人无数次穿越时空,只为干掉自己”

图源:抖音

它们也是“电子榨菜”的一种,但凡在短视频中驻足过10秒的人,都会无意识地点开来……

有人说,它们正在“杀死”电影。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被肢解的电影,在国外火了

不像是古早的影视解说博主“谷阿莫”会采取独特的台湾腔和无厘头的比喻来彰显独特性,

如今的电影解说删繁就简,轻装上阵。

“男人捏着兰花指,吃人生中第一口炸鸡,他问司机,骨头扔哪”,是电影《绿皮书》。

“小丑来到了一场综艺节目,莫名其妙地开枪杀了主持人”,讲的是《小丑》。

“男人有个特殊的癖好:装瞎,然后肆无忌惮地偷窥别人”,是悬疑片《调音师》。

AI声音一响,他们不评论电影,只是故事情节的搬运工,用“白描”的方式,解说最主干的剧情内容。

图源:抖音/解说中的《绿皮书》

为了让观众能迅速代入剧情,所有电影的主人公都共享着同一套名字——

男主强壮的叫“大壮”;瘦的叫“小帅”;

女主天真善良的叫“小美”,聪明狡黠的叫“大漂亮”;

警察被称作佛波勒(FBL的拼音,为FBI的误写);

坏人则是丧彪,路人统一是卡拉米。

图源:微博@迷因牧师

据不完全统计,抖音里的电影解说,已经差不多有一万个小美、八千个小帅和五千个大壮。

偶尔,还能撞见几个带有东北特色的铁蛋、二丫与翠花。

以至于,看太多的观众都能自己解构“新世界”——

图源:网络

为了引起你的注意,电影解说博主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在视频开场就开始在“整大活”。

“一生气就会变身美杜莎的小美,露出真身——竟是为了惩罚好色司机……”

紧张刺激的画面,促使你点开视频。

围绕开场“主角”,开展简单直白的情节梳理,又仿佛让你在看视听版的《故事会》。

以防你会错过很重要情节,还会适时来个温馨提醒:

“注意看”“别眨眼”。

于是,一种酣畅淋漓的爽感,在三分钟电影解说视频中达成。

在独自吃饭的时候,在等公交的时候,在半夜失眠的时候,你还能抵挡住“电子榨菜”的诱惑吗?

图源:微博视频号

值得玩味的是,这种简单粗暴的电影解说视频,原本是中国独有的“土特产”,如今成功漂洋过海成为“香饽饽”。

抖音国际版的TikTok上,有一批人将国内的三分钟电影解说搬运到这里,这些视频的点击、收藏量轻松过万。

“这个女人把房子里的所有东西都打翻了,然后抽了800毫升自己的血。”

在TikTok上,电影《消失的爱人》的几分钟短视频结束目前总流量已经突破了300万。

视频的模式基本保持“换汤不换药”的状态,熟悉的背景音乐,熟悉的AI语音,熟悉的标题党。

唯一不同的是,语言不再局限为中文,范围涵盖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泰语等等。

来源:TikTok@looklookmovies/小美变成了Mary,小帅变成了Jack

即便字幕带有些明显的机器翻译痕迹以及语法错误,但并不损害外国网友的“观影体验”。

评论区里,有不少网友追着问电影名字,甚至催更下一集。

图源:TikTok

文化输出,在这一块赢麻了。

“我知道,我看过”

为啥这种“电子榨菜”能够在国外如此爆火?

很简单,因为省钱啊。

长期以来,很多海外观众想要观影是有金钱门槛的,要么到影院花钱买票,要么订阅Netflix、HBO、迪士尼等多家平台的会员。

而如今,他们打开TikTok就能刷到剪辑好的解说版本,一个崭新的娱乐世界展现在他们眼前,自然是乐此不疲。

图源:TikTok/ 在评论区,有网友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谢谢好人,原来大片还可以免费看啊。

而在国内,同样如此。

我们工作越来越忙,电影票却一天天疯涨。

随便一个2D电影已经40元起步,更不要提IMAX的价格。

甚至有些电影还玩起了“诈骗”,最精彩的部分竟然就是预告片。

有多少人曾充满期待地走进电影院,结果全程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人家预告片是开胃小菜,它倒好,原来是正餐。”

图源:2021年电影《日不落酒店》曾被骂“营销诈骗”

在某个程度上,电影解说能够降低了看烂片的可能,还能以最高效的方式进行“试吃”,判断电影是否符合自己口味。

尤其对于那些想看又不敢看恐怖片的人而言,电影解说的方式,稀释了电影中的惊悚元素,打卡一千部都不害怕。

四舍五入,相当于为我们节省了荷包,也为我们节省了时间。

图源:网络

是的,在如今讲求速度的时代,这类视频无形中传递了一个信息:

原来,我们可以这样节省时间。

我的某位习惯在短视频看影视解说的朋友也是相同看法:

“要怪就怪现在有太多‘注水剧’了。一集剧45分钟,精华可能就5分钟。在短视频看合集比电视开倍速好,至少不会错过高能片段。”

她在短视频上用三分钟就能追完一集热播剧,毫无障碍就能跟上朋友的节奏,讨论起最新的剧集。

在信息迭代的社会,这何尝不是一种轻盈社交资本?

另外,在观看解说的过程中,我们满足了自身的代偿心理。

简单来说,直白的解说降低了知识获取的准入门槛,观众亦容易沉浸于“这个电影我看过”的自我收获感。

也正因如此,才会有网友表示,希望解说博主们加把劲,把名作都搬来:

“如果百年孤独的人名,可以改成大壮、小帅和小美,一个月就能炫完三本。”

图源:网络

人类果然是最会偷懒的动物。

只是我们是快了,但留下的究竟是什么?

快了,也毁了

老实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影解说的诞生是必然的。

要知道,像是意识流电影《蝴蝶效应》、历史片《末代皇帝》等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是有理解难度的。

也基于这个原因,有一批影视解说者@木鱼水心、@电影最TOP等人会采用拉片式的方式梳理剧情,还会穿插着作品的背景以及个人主体性见解。

每个视频背后,是动辄数十万字的资料和上万字的脚本文案。

只是这样以“慢工出细活”为卖点的匠人解说,逐渐被互联网新时代的人们所嫌弃。

究竟原因,就是我们慢不下来。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这是一个三分钟热度都嫌长,三倍速播放都觉慢的时代。

确实在高压社会下,个人生活被工作压缩到所剩无几,让人难以拿出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消化整块的信息。

大脑出于自我保护机制,更愿意主动走进低功耗的模式,降低身体损耗。

这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在摸鱼期间或者深夜下班后,大部分人都只想沉醉于一些“躺尸”不走脑子的活动。

短平快,碎片化的内容成了我们最受欢迎的产品。

而三分钟电影解说,也深谙此道。

他们对电影的解构,其实算不上是一种结构重建,而是将所有细节磨平,人性的复杂性不谈,美轮美奂的空镜删除。

所有的价值观都落在:好人得胜,坏人必死的套路。

有网友认为,三分钟电影解说就像是料理包,初尝的时候,会很惊艳,但时间一久,就会有种说不出来的厌烦。

图源:小红书

另外,“水过地皮湿”的观影方式,表面看是帮助人们增加了信息量,但那些知识体系却是支离破碎,难以覆盖成面。

所谓的了解很多,可能最后只是留下了个看过的印象,具体的讲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基本张口就忘。

差不多每两周更新一批的“大壮与小美”故事再劲爆,等待他们的只有“爽后即忘”的命运。

而我们的时间,却迷失在一个个“大壮与小美”的故事里。

资料来源:

知著网,在“小帅”式快餐电影中,寻一个对话的出口

硅星人 ,抖音电影快餐解说“入侵”TikTok,给老外们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那個NG,注意看,“小帅和小美”正在肢解电影

作者:我是Quasimodo,寻些人,讲他们的故事。图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原标题:《这种视频火到国外,太丢人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