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洪智库视角 | 郭万达:“二十大”之后大湾区创新发展的三大机遇

2022-12-09 11: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11月29日,由马洪基金会主办的“‘二十大’后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和前景”研讨会在CDI大厦顺利举办。研讨会以“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契机,聚焦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为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平台。以下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洪基金会理事长郭万达现场发言,现整理以飨读者。

大家下午好!

我讲的题目是“‘二十大’之后大湾区创新发展的三大机遇”。我主要讲三个机遇:一是大湾区产业创新发展的机遇;二是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机遇;三是大湾区制度创新发展的机遇。

一、大湾区产业创新发展的机遇

“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这句话特别重要,“二十大”报告3万多字,要把各方面的内容涵盖在里面,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心任务,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创新是第一动力。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特别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在集群前面加了一个融合。战兴产业提了七个领域,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环保,这里把人工智能单列出来。国家最早讲战略新兴产业,是应对2008、2009年金融危机,国家提出了战略新兴产业,把人工智能含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里,这一次特别把人工智能单列出来,说明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当然,13年前提新一代信息技术,其含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讲大数据、算法、算力、web3.0,和13年前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都是先进制造业。发展战兴产业就是要发展先进制造业。

为什么把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放在那么重要的位置?这是涉及国家竞争和安全的重要领域。2020-2021年,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北约、兰德公司发布的三份研究报告,预测到2040年,全球最重要的竞争领域、技术领域都涵盖了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生物技术,都把人工智能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大湾区在战兴产业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和东莞。我们通过企业大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新材料企业在广州、东莞和深圳,生物医药企业在广州、深圳,绿色低碳环保企业在广州、深圳,高端装备企业在广州、深圳、东莞。当然,大湾区的其他城市比如佛山、惠州、中山、珠海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也很快。

2020年广东省提出20大产业集群,其中包括10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划分的标准有些不同,根据产值规模进行划分。10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分三个档次,超过2万亿、超过1万亿、超过5000亿。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分二个档次,一个是超千亿、一个是超百亿,这两年广东把战兴产业集群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2022年4月深圳市政府重提工业立市、制造强市,5月份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若干措施》,6月份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也就是我们一直讲的“20+8”。20个战兴产业集群细分领域,关键是先进制造,包括网络与通信产业群制造、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制造、超高清视频显示制造、智能终端制造,智能传感器制造等等。8个未来产业就是未来五年、十年、十五年要培育发展的产业。未来已来,不是遥不可及。区块链、合成生物、细胞基因等技术已经在广泛应用了。

“20+8”着重在补链和强链,“20+8”要补的链就是芯片,比如网络通讯芯片,重点是基带芯片、光通信芯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重点布局12英寸的硅基和6英寸及以上的化合物半导体新片,激光与增材产业集群重点是高功率激光芯片,现代时尚产业也要发展家具智能芯片。强链主要强“智”和“融”,智能终端、传感器,工业母机都是要“融”。深圳强调“四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二十大”报告把教育链和人才链放在一起,强调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突出了资金链。

深圳“20+8”产业集群规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空间集聚,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超过300平方公里,包括在宝安、光明、龙华、龙岗、坪山和东部滨海区域,还有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宝安为例,宝安原来已经有一些制造业园区,规划了十几个制造的增长点,现在相当于把这些增长点重新集群化,提升园区发展的质量。

深圳的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是多层次的,提出灯塔工厂+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灯塔工厂是什么?就是工业4.0、智能制造,但是我们也不能说都是大的,都是灯塔工厂,我们要有专精特新小巨人。因此,我们既需要科学家精神,还要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按规划数据,2025年战兴产业增加值1.5万亿,占到GDP的37%,规模是大大的扩大了,先进制造业的规模在深圳会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二、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机遇

“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可以说,大湾区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迎来重大机遇。2019年深圳先行示范区意见里提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国家科学中心,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特区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以大湾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大湾区科学中心成为国家科学中心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们讲到科学中心一定会谈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讲到这个关系的时候会讲到波尔模式、皮特森模式、巴斯德模式、爱迪生模式,我们比较强调的是巴斯德模式,由产业应用引发的基础研究,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又是有企业家思维的科学家,从这个角度上看,即便我们讲科学中心、基础研究也仍然比较强调巴斯德模式。

颜宁教授回来深圳创办医学科学院,她回来是不是AI取代了生物科技?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如何把科学发现应用到产业领域,转化为市场供给,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她发现深圳这方面是最有条件的,所以下决心回来。

深圳早几年开始布局在光明科学城、西丽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合作区做基础研究、引领性的创新。大湾区的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包括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中子科学城、广州科学城,这几年大湾区的基础研究发生很大的变化。大湾区科创中心的布局,是两廊两点:“两廊”一个是广州、深圳、香港,还有一个是广州、珠海、澳门。两点一个是横琴、一个是河套。河套的定位就是科技的创新合作区,前海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大湾区如何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区?要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科技要素市场、数据交易市场、个人所得税、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等,这些都是我们强调的制度创新。

三、大湾区制度创新发展的机遇

“二十大”报告指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大湾区在国家制度型开放中非常重要。香港、澳门是自由港,香港实行普通法,又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澳门本身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我们现在加大制度型开放,已经加入的RCEP,以及在谈的CAI、CPTPP等,涉及到的标准开放问题、服务业的开放问题、营商环境的问题,都是制度型开放。

大湾区的制度型开放首先是对港澳的开放,包括落实港澳居民同等待遇。港澳居民到大湾区投资、就业、居住,就需要同等待遇,这本身意味着要开放,不开放就没有同等待遇。当然这个开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大湾区涉及“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都不一样,标准的差异、市场准入的门槛、体制机制都不一样,还面临着很多挑战。我们过去这几年总在讲规则衔接、要素流动,八个字说得容易做起来很难,衔接了多少规则,有多少要素流动,这里有疫情的原因,即便没有三年的疫情,又有多少要素流动?这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

制度创新的关键就是如何准确理解、坚持完善“一国两制”。“二十大”报告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要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进行政策和制度的顶层设计,“关境”不等于“国境”,口岸更加要和城市融合。这就需要通过改革破解各种部门利益,破解各种“小门”的难题。

大湾区制度型开放加快,就会产生开放的“红利”,资源可以流动了,就可以组合资源,企业家就有机会了,通过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开放的创新网络,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与全球的大学、研究机构合作构建创新的节点,成为世界人才中心基地。大湾区的前景很重要的就是取决于开不开放,规则能不能衔接,要素能不能流动,对此我还是有信心的。

我就和大家分享这些内容,谢谢大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