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冬奥志愿者的背后:微笑的雪,为大地开花

2022-12-10 12: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张依林、李志强 新青年非虚构写作集市 收录于合集#新青年非虚构写作集市 117 个 #我们的时代 92 个 #在基层 63 个 #时代记忆 12 个 #重拾身边 19 个

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故事

——冬奥志愿者的背后:

微笑的雪,为大地开花

作者 | 张依林、李志强

前言

“微笑的雪,为大地开花……热情的雪,为大地融化……燃烧的雪花,梦想照亮天与地……”2022北京冬奥会早已落下帷幕,志愿者之歌《燃烧的雪花》却仍轻轻回荡在耳边。当绚烂的灯光退场,热烈的掌声消寂,那些时刻被人们关注却始终不曾成为主角的冬奥志愿者们,终于渐渐显露出他们最真实、亲切的身影。那么,这群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给予了高度评价的、可爱的人们,他们是如何成为冬奥志愿者的?除了在镜头前、见诸于报道的那些集体性工作,他们是否还有更多不曾为人所知的故事、更多的温暖或是需要他们克服的困难?

怀揣着对这些问题的好奇与追索,我们对北京大学医学预科辅导员、冬奥志愿者九华山庄驻地辅导员李卓群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0级直博生、冬奥会反兴奋剂领域专业志愿者曹梦奇进行了线上采访。

通过对采访资料的梳理,我们发现,尽管面临曲折的报名准备、漫长的时间跨度、巨大的工作压力,他们仍然能够怀揣着最大的热情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尽管志愿者们可能来自各个地区、互不相识,他们仍然能够互相团结、戮力同心。他们的故事值得被聆听。

报名与准备

严格来说,卓群并不是普通的所谓“志愿者”,于她而言,更恰如其分的称呼可能是“志愿者的志愿者”——2021年年底,北京大学对辅导员队伍发起了一个报名,招募冬奥闭环内面向学生志愿者的服务保障教师。

尽管参加这个工作,就意味着放弃寒假、过年不能回家,为了不携带病毒,还要经历从一月份到四月份的长时间闭环管理、工作结束后的21天隔离,但这是冬奥会,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是一份莫大的荣誉。包括卓群在内的大部分辅导员都报了名。

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卓群说,其实最初被选中的名单里,并没有她。

学校在做选择时,会考虑很多因素,比如会挑选尽量年轻的党员,因为没有家庭的负担,精力也更加地充沛;会考虑各院系的分布,因为每个院系调走太多人可能会影响学校的工作。卓群这边,被调走的是小陈老师。

遗憾吗?怎么会不遗憾呢。

卓群入学时,还是09年,当时北京刚举办完08年的奥运会。当时的奥运会之于她,正如今日的冬奥会之于我们。在入学的时候,看着学长学姐们顺利归来,讲述着各自志愿服务的故事,其实是特别特别羡慕的。因此不能参与冬奥会的工作,多多少少是个遗憾。

卓群自我调解说,不管是去冬奥服务也好,还是在学校陪伴同学们也好,其实都是很重要的工作。有的人去了,那他在学校的工作就得有人分担。“因为你们也很重要,也不能把你们丢在家里不管了”。所以尽管有点小失落,但是也接受了。

然而转机来了。12月底,领导打电话通知还需要一批闭环外的志愿者,相当于扩了名额,卓群于是被派过去了。再紧接着,1月10日,距离出发没有多久的时候,发现有一位闭环内志愿者由于过敏体质未曾接种新冠疫苗,可能并不适合这份工作。领导问卓群愿不愿意接替,卓群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比起卓群的曲折历程,梦奇的报名显得顺畅许多。

梦奇曾参加过建国七十周年的国庆游行,那种在国家大事、家国情怀中的沉浸感让他深感沦陷。2019年12月,国庆节刚过去两个月,2022北京冬奥志愿者工作正式启动,梦奇很快以北大的名义团体报名。当时北大的报名人数达到了7000,是全国高校中最积极的。

梦奇选择的是兴奋剂检测领域。由于专业对口,且提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他经过2020年12月30日的面试后,于当年三四月份被学院的老师通知,选上了。他从2021年的9月份开始接受正式的培训,既有志愿者通用培训,包括礼仪方面、外国风俗、冬奥场馆,也有兴奋剂领域的专业培训。培训每周都有,越临近冬奥频率越高。他们还要提前设想出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境,做出预案。

从2019年到2022年,这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跨度。事实证明,他们后来所赢得的赞誉也确实没有辜负当初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挑战与困难

当冬奥志愿者工作正式开始后,梦奇说,“大家都是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心情去做这个工作的”,对困难的估计比较充分。

对于梦奇而言,他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作息时间的调整。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习惯于12点多到1点多睡觉,但是兴奋剂检测工作要求他们凌晨三点钟起床,气候和作息导致他连续几天流鼻血。

面对来自各个国家、有着各自不同习惯的运动员,他们也必须谨小慎微。有的运动员被叫起床来做检测时会有起床气,有的运动员,比如俄罗斯运动员,可能只会俄语,但俄语专业的志愿者却不多。作为直接接触运动员的志愿者,他们戏称自己为“村儿里最权威”和“村儿里最不受欢迎”的人,不过能看到在冰雪场上叱咤的各国健儿睡眼惺忪和“话痨”的一面,也是一种乐趣。

除了各种零零碎碎的小事,梦奇的记忆中并没有发生什么比较大的突发问题。他说,“如果有特别重大的事情,那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国际丑闻了”,“没有新闻就是最好的新闻”。

而卓群的回忆也大抵相似,“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其实困难特别特别的多,但现在回想起来所有的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并没有那么难”。

为了防疫,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都必须佩戴N95口罩,还要戴手套,下班回到九华山庄驻地时都要在门口用酒精把全身喷满,做好消杀。光是防御手册,就有着厚厚的文档。

卓群说,为了这次冬奥会,他们生生造出来了一个巨大的闭环,这需要各方都做出牺牲和努力,但好在有着党和人民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他们有底气克服所有困难。

温暖与感动

在整个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挑战与困难虽然总是存在,但温暖与感动却是主旋律。

谈到温暖与感动的话题,卓群和梦奇都表示有太多太多温暖的瞬间,所有的温暖与感动都体现在大家相处的小细节中,他们是所有驻地中最团结、最有爱、最亲的一群人。

令卓群印象最深刻的是元宵节的元宵晚会。元宵晚会由12所高校联合举办,北大的辅导员们也准备了一个节目。

在其他高校表演的时候,观众里北大的同学并不多,因为有许多同学是凌晨上班,晚会的时间点在睡觉,也因为有许多同学在上晚班。当到了十一点最后一个节目的时候,晚班的同学要下班了,卓群去接了一下同学们之后就赶紧回到后场准备表演了。

卓群本以为同学们都去休息了,没想到一上台却发现同学们一下子都出现在台下,大家都拿着条幅和标语,写着每一个老师的名字,这也让卓群热泪盈眶。

元宵晚会中北大同学们与老师打call

让梦奇心底被触动的则是被肯定的一瞬间。

梦奇是一名党员,在工作中总是会挺身而出,不言苦不言累,早上大家要值班,梦奇便一个人帮整个楼层带早餐,在岗位分配时,梦奇也总是让大家先选,大家不愿去的岗位他去。

在回到学校的一天,一个和梦奇同组的同学对梦奇说觉得他一直都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从他身上看到了党员冲锋在前的意义。同学的肯定让梦奇心中流过一股暖流。

志愿服务,服务的是人,工作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志愿者们如亲人一般,带给彼此无穷的温暖与感动。

感悟与收获

冬奥志愿的经历,对卓群和梦奇而言都是永远难以忘怀的回忆。困难、挑战、疲惫、和谐、有趣、暖心……一切的一切构成了整个冬奥回忆。卓群和梦奇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巨大收获,深刻感悟。

梦奇表示,志愿经历给他的情感上带来了太多温暖,对他的情感和性格有很大的填充。另外,梦奇对爱国情怀和青年担当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梦奇说到:“你不做一次志愿者,你不会知道自己有多爱国!”志愿工作中,以梦奇为代表的志愿者们代表的是国家形象,见到身边所有的青年们在为冬奥盛会、为我们的国家去努力、去付出,所有人不辞艰辛,艰苦奋斗,梦奇真正感受到青年在一步一步走上建设国家的大舞台。

梦奇说,在以前,他认为“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一句正确的话,而现在,这是他可以为之实践的话。

志愿者们与俄罗斯花滑运动员谢尔巴科娃的合影

卓群则从老师的角度为我们提出了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卓群说到:“你越是积极主动,自己的成长才越多,机会才越多。”无论何时,积极做事,主动担责,承担的越多,收获的锻炼、成长、友情都会越多。

能亲身参与到冬奥这场国之盛事之中,卓群和梦奇都非常自豪,他们在这场盛会中倾尽所有,也收获良多。

总结

一场冬奥盛会,再次惊艳全世界,而冬奥的胜利举办,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们,是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为冬奥保驾护航。他们的故事便是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故事。

我们采访了李卓群老师和曹梦奇学长,了解了他们的冬奥故事。

从报名、培训到最终上任进入闭环,漫长而又短暂的志愿生活对卓群和梦奇而言已然在他们的生活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凭着爱国热情和一腔热血参加冬奥志愿服务,他们经历了困难和挑战,感受了温暖与感动。

他们是无数志愿者的代表,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青年应有的样子——爱党爱国,担当尽责,艰苦奋斗。我们希望通过讲述他们的志愿故事,吸引更多人来了解志愿者背后的付出,了解这群可敬可爱的人。同时,我们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感悟这种志愿精神,并参与到各种志愿活动中去。

最后,向千千万万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伟大志愿者们致敬!

本文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年《光影里的百年中国》课程作业,获得“新青年非虚构写作集市”优秀作品。

原标题:《可爱的中国故事 | 张依林、李志强:冬奥志愿者的背后:微笑的雪,为大地开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