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写出世界真实的响声,和人心真实的响声

2022-12-10 13: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由鸟而及文学写作,由自然而至非虚构创作,作家张庆国阐释自己关于非虚构写作的观点。“虚构小说写不好就是无,什么也没有,可非虚构作品写不好,也是无。非虚构要写得看得见摸得着,关键是要让人懂,让人读了心跳加速,要写出世界真实的响声,人心真实的响声,飞鸟真实的婉转鸣叫,要写出可靠可信的世界的美丽。”

鸟与文学写作

文/张庆国

刊于2022年12月8日《文学报》

拙作《犀鸟启示录》2021年在上海获奖,很意外和振奋,时间过去一年,线上颁奖,参会者分处中国各地,坐在家中书房,打开笔记本电脑,就与世界面对面。

我马上怀念起鸟来,我在原始森林中观察和寻找过的那些鸟,它们能力更强,天地更大,我们无线连接的云上活动,跟鸟在无边的空中飞翔稍类似。鸟是最文学化的一种动物,天生的诗人,最好的小说家。我在中缅边境的原始森林暴雨中,躲于小棚,观察雨中归来的犀鸟。可它的观察力比我更强,早就对悬崖边一间人类建造的小棚产生怀疑,飞来后并不归巢,声东击西地远远停到另一棵树上。

凭这一小点感受就说鸟是作家有些牵强,但说鸟是诗人就在理。鸟永远在鸣叫,大多数鸟都叫声婉转,我们听不懂鸟的语言,但它一定是在歌颂另一只鸟,赞美生活或诅咒危险,人类的诗歌也是这样。

犀鸟在森林中盘旋飞翔,大翅膀有力扇动,找到大树高处的天然树洞,要先分析树洞是否安全,这个思考过程很复杂。有一个村民找到犀鸟窝,发现犀鸟就是不进树洞,最后还飞走了,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几天躲在树下观察,看到飞鼠爬树进了树洞,恍然大悟。

人们以为犀鸟只吃果子,其实它也会飞到峡谷寂静的山涧边,捕食青蛙和小蛇,一种生命的存活,总是跟别的生命有关,犀鸟自己的命,也被别的命关注,它就很警惕。犀鸟与世隔绝地在树洞中生活半年,保证自己平安,把小鸟养大,带小鸟飞去跟犀鸟群汇合,这差不多就是一个小说由封闭走向明亮的过程。

我写鸟,写人跟鸟的关系,先是理解地球上的生命。我用一场夜晚的暴雨做一本书的开头,就因为雨是地球上的重要事物,跟所有生命有关。那天晚上的暴雨引起山地滑坡塌方,山谷里就有几个人消失,可以理解为他们变成鸟飞走了。

森林不沉默,有隆隆的声响,你要能听出来,还要能写出来。雨声也是这样,那天晚上我在高山村寨住,夜晚的暴雨摇撼小屋。我知道自己会写到这样一场雨,但重要的是写出雨声,不然写雨就无效,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原始、现场的、独一无二的雨声,第二天起床再写,已经来不及。我赶紧摸黑起床,在手机上仔细记下听到的雨声,因此我发现暴雨中声响极其复杂,不是哗哗哗的描述可以解决,我在后来的作品叙述中,就写了四种雨声。

昆虫也在树林里制造响动,鸣叫会发声,在土里爬动也有声音,在树干上爬行,啃咬树叶或撕打,都有声响。不要以为只有虫子在空中飞行,翅膀的震动会发声,虫子触须的摇动,也会在空气中引发震颤。我曾在江苏乡下的村子里采访,获知村民喂蚕,一间小屋里层层叠叠的蚕吃桑叶,竟然发出整齐如雨声的响动,浓浓的一团蚕吃桑叶的声响,似雾在屋中悬浮。

树叶和树干的摇动有声,风穿过树的缝隙,摩擦出的声音很大,植物生长的拔节之声,树根朝泥土深处伸展,都会出声,这些要写出来,怎么写?后来我找到了一种昆虫,就是土蜂。土蜂是大蜂,人类拇指长,食肉,在土洞里筑巢,传说中几千只土蜂抬着一个沉重的生命,人类哭喊着找去,一阵混乱,巨大的响动回荡在传说的时间深处。这是一种传说中的真实。我听这个传说的那个下午,也是真实的。这就好办了,我把传说写出来,把我的经历写出来,就写出了森林的奇异声响,并连带写出了各种森林的喧嚣。

我去寻访的那个山村,高居于原始森林之后,不远处就是缅甸,村民跟我讲述自己的生活,很随意地就说到了出国。国家边界他们当然是知道的,边境线和界碑他们也清楚,但他们的思维却没有国界,边境线只在地图中,他们经常在中国和缅甸两边找活干,挣钱养家活命。我去的那个村子,明朝皇帝逃亡,曾从村后的山崖下去,进入缅甸,当时的缅甸差不多是中国藩属国的概念,或者不叫国,叫被中国保护的一些山地部落之类,那边还是战国时期,各部族争斗,抢夺资源和地盘。

这给我的写作带来了更宽广的视野,想像中,若干年后,人类最好的关系是没有国界,只在史书中出现,都是人类。也就是说,我们思考的是同一个世界的概念。写作写的也不止是一国民众,而是地球上的人类,生息繁衍,欢乐与悲伤,无非如此。

我采访了几十位人物,把一个事件的所有相关人物都拜访了,或者有可能相关的更边缘人物,我也找到了,都进行了采访和研究,但我不是采访他们的工作,而是他们个人的生活成长史,家庭生活史和个人生命史。我要的是生命经历的研究,一种生活样式的研究,有了这个,才有文学。

要从鸟的高度来写作,俯瞰和理解世界,交叉小径的花园,站得高才看得明白。非虚构写作,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真实?录音机记下的是真实?拍的照片是真实?看见的是真实?我采访录音了几十百把个小时,近五十万字,拍了无数照片,住在村民家,走遍了全村,走遍全县,可事情没那么简单,虚构与非虚构,界限模糊,不小心就会滑倒。

阿列克谢耶维奇,她的非虚构写法是记者式,把实录的话原原本本抄下来。她有清晰的选择,选了自认为有价值的,冲突大的,感情浓烈的。美国的卡波特式,是另一种。卡波特是优秀的小说家,他非常仔细地调查,研究资料,采访了五年,彻底理解了人所不知的事件起因,理解了寂寞和被忽视的严重性,成为当事人的好友,把小说功夫加进去,把真实的想象加进去。开头就描写美国西部的风景,写路边邮局一个歪七八扭的人,写当地人奇怪的口音,写风怎样吹过那里的山峰和草原,我喜欢这种写法。

要写埋藏中的真实,就像把一只埋在土里的蝉挖出来,蝉出来鸣叫,就是那个人心里的真实想法。他说不出来,我试着帮他说,他进森林去,那种感受说不清,我帮他表达清楚,我了解了他整个生命的成长史,了解了他的家庭生活史,了解了他这个人的性情,了解了他所生活的那片土地,发生在那片土地上的事也就容易理解,写起来就有底了。我采访整理出来的五十万字,帮我理解了那里的人和那片森林,帮我理解了天上飞翔的鸟。

虚构小说写不好就是无,什么也没有,可非虚构作品写不好,也是无。非虚构要写得看得见摸得着,关键是要让人懂,让人读了心跳加速,要写出世界真实的响声,人心真实的响声,飞鸟真实的婉转鸣叫,要写出可靠可信的世界的美丽。

原标题:《写出世界真实的响声,和人心真实的响声 | 此刻夜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