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滚烫岩浆下,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

2022-12-11 13: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杜鹃 十点人物志

撰文 | 杜鹃

十点人物志原创

这是一段天造地设的三角恋。

主角是一对来自法国的科学家,和他们研究了一辈子的“伴侣”:火山。

在上世纪70、80年代,全世界仅有约300位火山科学家,其中专注于研究活火山的不到50人。而其中就包括这样一对活火山倾尽热爱,甚至付出生命的夫妻,卡蒂亚和莫里斯。

25年间,两人走访了近170座活火山,以人类能靠近火山的极限距离(50米)观察、拍摄记录火山喷发,为后人留下近200小时,震撼绝美的珍贵影像。

漫天喷涌的红色岩浆,如地球的脉动,将渺小的恋人衬成一对不合时宜的入侵者,无视火山喷发的恐怖,执着地探身一窥其言语无法评说的壮丽,那是“蚂蚁凝视巨兽”般的究极浪漫。

来自美国与加拿大的两位导演,将卡蒂亚和莫里斯留下的影像和采访资料集结梳理,凝缩成纪录片《火山挚恋》,该片一经上映,拿下2022年圣丹斯电影节纪录片单元最佳剪辑奖。

这个精致、震撼的纪实故事已经跳脱出冒险的范畴,更像是在探寻人与自然关系过程中,对爱情的礼赞。

喷发的火山,肆意而热烈,成为了莫里斯夫妇的精神信仰,象征着他们跨越世俗的自由灵魂。

滚烫挚爱

卡蒂亚和莫里斯的相遇、结合,是命中注定的。

卡蒂亚不是一个乖巧的、执着于书本的学术女孩,相反她个性不羁,曾因为不服管教被家里送去专治叛逆女孩的学校。

成年后,卡蒂亚说服父母带她去意大利看埃特纳火山,当天便遇上了岩浆流和火山爆发,布满石头和矿物质的岩浆在傍晚如流水般窜动,卡蒂亚为眼前的美景惊讶、震撼,书本中精湛的语言此刻突然有了色彩,那一刻她惊觉原来人类生活的土地是如此鲜活。

而与卡蒂亚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莫里斯,是个古灵精怪的孩子。

7岁时,他跟着父亲去斯特龙博利火山,非但没有恐惧,反而被火山的生命力深深吸引。此后,他常常畅想自己生活在恐龙时代,亦或是三叶虫时代,喜欢去空无一人的山洞里假装是史前人类,过着钻木取火般的原始生活。他的梦想是坐着皮划艇,在岩浆上漂流15公里。

有关卡蒂亚和莫里斯的初见,能考证的资料不多。有人说他们相识于大学的长椅上,有人说他们相知于一场与火山相关的电影首映礼,经朋友撮合后相爱。

传言充斥着浪漫色彩,而真相常常会打破这种幻想。事实上,他们是通过相亲认识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城中的一间咖啡馆,聊天的过程中,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彼此的“初恋”--他们曾在青春时代探寻的火山。

卡蒂亚和莫里斯

聊到兴起,莫里斯提到,19岁时他再一次去观摩斯特龙博利火山,他像探访老友般满怀激动与欣喜,看到火山如12年前一般巍峨伫立,这让莫里斯心中忽然生出一阵寂寥之感。

那种悲凉的情绪,卡蒂亚却懂得。二人聊到咖啡店打烊,连天空下起小雨都浑然不觉,对火山同样执着的热爱让他们惺惺相惜,迸发出如火山般,永恒的爱意,从此二人形影不离。

他们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余波尚未完全消散,战争的残酷对他们的童年时期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1967年,越南战争也愈发激烈,早已厌倦战争的卡蒂亚和莫里斯在巴黎加入反战示威游行,照片登上《人民报》的头版。

很快他们发觉,战争在群众的哀嚎下毫无止歇之意,人类对于权利的贪婪让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卡蒂亚和莫里斯见过因战争流离失所的妇人、无法饱腹的孩童,他们有心反战却无力改变现状。因为对人类社会的失望,他们选择在自然世界的谜题中寻求慰藉。

适逢大陆漂移说与板块构造说的兴起,火山学成为一个新兴科目,引发科学家们的激烈追逐,卡蒂亚和莫里斯也毅然决然投身于火山研究。他们读遍各类学术文献、神话,钻研前人留下的书籍、影像片段,开始思考地球是如何形成,又如何重组,他们渴望通过研究火山来接近真相。

申请了一笔勉强够用的补助金,开着一辆受捐的车,卡蒂亚和莫里斯到达冰岛展开研究,携手共进后,他们拥有了亲自触及火山的勇气。

初次见面的冰岛火山,并不友好。一路上,他们的车子抛锚了27次,最终撞毁。莫里斯跌进了温度高达140度的滚烫泥水中,右脚踝的皮肤如洋葱一般剥落,他们却笑称,这是对成为火山学家的一次洗礼。

卡蒂亚和莫里斯根据矿物、热度、气体和时间的排列组合,试图理解导致火山喷发的原因,他们形容火山喷发是地球心脏的跳动,而他们则想弄清楚心脏周围血液流动的规律,从而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投入到自然中,体验那种身为人类微不足道的感受。

1970年,卡蒂亚与莫里斯在阿尔萨斯一间小教堂里结了婚,在圣托里尼的火山岛上度蜜月。他们看透了人类社会的虚伪,也早已做好将生命奉献给火山研究的觉悟,所以决定不生小孩。

“从此刻开始,人生只有火山、火山和火山。”莫里斯说。

流浪艺人与火山学家

莫里斯夫妇追随地球的律动,只要有火山苏醒,他们便会组织一行人,丝毫不畏惧地,向火山口进发。

套着耐高温高热的铝箔反穿衣的卡蒂亚,在通红的岩浆面前起舞;穿着马丁靴的莫里斯,在还未完全凝固的岩浆中,踩着火焰前行;缓慢撕裂的焦黑大地,灰黑色的火山灰腾空而起,而带着红色瓜皮帽的卡蒂亚,如林中小鹿般俏皮登场。

如末世一般的景象里,总会有两个身裹银色隔热服的人,为不断翻腾的岩浆雀跃、欢呼,犹如一幅极具赛博朋克风格的创世图画。

但莫里斯夫妇的行为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学术界不被认可,甚至是离经叛道的。早期的报道中,人们将他们定位为“流浪艺人”,一切研究更像是一场场夺人眼球的行为艺术,对此,他们毫不在意,并在下一次的火山探究中,走得更近些。

卡蒂亚像一只鸟,轻盈,爱幻想,对自然万物之间复杂的关联抱有强烈的兴趣。莫里斯像只海狮,高大壮硕,沉迷于对宏观和浩瀚的解读。两人都会观察世界,只是方式各有不同。卡蒂亚用相机精准捕捉静态影像,而莫里斯则追求动态,拍下可能会随时消失的奇观。

珍贵又及其瑰丽的影像,是他们写给后人关于地球的情诗,他们既是科学家,也是天生的电影人。

火山喷发时的图片,来自《火山挚恋》

可人类始终无法摸清自然的脾性,喷发的不确定性也是火山让人类敬畏的原因。火山被莫里斯分为两类:红火山与灰火山。前者会喷射桔红色的岩浆,美丽也相对安全,后者则会产生如核弹爆炸般的灰色蘑菇云,对人类社会造成不可估计的损伤。

直到1977年非洲扎伊尔的尼拉贡戈火山爆发前,两人都致力于研究红火山,沉浸在美景的壮阔下,置身于“可估计的危险”中。可那次,看似无害的尼拉贡戈火山突然爆发,岩浆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在几分钟之内倾泻而出,让周围的村庄生灵涂炭。

岩浆掠过的土地一片焦黑,高温使得死去的人类连骸骨都很少留下,只有两具大象骸骨相对完整。那是莫里斯夫妇第一次直视火山的愤怒,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与无力,如蝼蚁攀爬巨兽的脊背一样滑稽。

此后,卡蒂亚和莫里斯自愿接近更加危险的灰火山,他们决心用已获得的知识来避免灾难的发生。

两年后,一座印度尼西亚的灰火山喷发,它的原生火山(落入海底形成新火山之前)曾在1883年喷发,引发的巨大海啸席卷周围海岸,造成36417人丧生。而当火山再次喷发后,莫里斯夫妇毫不犹豫地向海岛进发,整座海岛除了他们二人外全部撤离,他们在岛上24小时轮流观测了3天,在此期间,他们中需要有一个人保持清醒,一旦发现有火山弹向他们喷来,负责将睡着的那个人推开。

在可以选择乘坐游艇离开的时候,卡蒂亚和莫里斯则选择离火山口更近一步,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数据和样本来支撑这次观测,为今后的研究做铺垫。

哪怕如此大胆的行为会让他们被烫伤,会因吸入过多灰尘而长久地咳嗽,也没有丝毫退却。莫里斯在后来的著作中写道:也许你需要某种存在的哲理,来面对这些火山怪兽,但我的原则很基本,我想过精彩而短暂的一生,胜过漫长却无趣的人生。

死亡的另一面是拯救

每次喷发前,火山会像病人一样颤抖,在地表鼓起脓包,从火山口处喷出恶臭。

1985年,哥伦比亚的鲁伊斯火山爆发,造成2.2万人丧生,十几万人流离失所。尽管在此之前,莫里斯夫妇已经明确提醒过当地政府,火山爆发一定会引起泥流,需要对即将受灾人群进行转移,却被政府以财力不足为由,无视了。

卡蒂亚第一时间前往哥伦比亚,在已经没到小腿的火山灰里艰难前行,她本以自己研究地球的心跳为荣,但眼前破壁残垣的景象,让她也跟着心碎。

至此,莫里斯和卡蒂亚彻底清醒过来,即使用客观数据,提前预警当地政府也毫无用处,必须用实地拍摄的火山喷发影像,才能让人们了解这一灾难的严重性,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制作了火山避险教学片,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

为了远离人类,他们将一生的热爱献给火山,而为了守护人类,他们不畏艰险地驻留。

1991年的日本仙云火山,是卡蒂亚和莫里斯探究的最后一座火山。抵达时,天空下起了阵阵细雨,激起的雨雾逐渐模糊二人的视线,他们决定再往前挪一段距离,以求更加清晰的观测。

霎时间腾起的灰色烟云没有给人任何反应的时间,两个穿着明黄色雨衣的身影被彻底淹没。根据涌浪附近的地面痕迹显示,死亡时莫里斯与卡地亚依偎在一起。他们留下的遗物不多,一台摄影机,与一只时间永远停留在下午4点18分的手表。

或许被自己研究了25年的“伴侣”吞噬,是这对爱人完美的归宿。

在他们离世的短短十几天后,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发生震动。许是莫里斯夫妇拍摄的火山避难片起了作用,政府迅速正视这些警示迹象,积极引导5.8万人撤离,将这场菲律宾有史以来最大火山爆发的损伤,降到最低。

能为人类社会规避苦难,是这对恋人钻研火山规律的本意,亦是他们爱情结晶的映射。

每次走在火山上,两人不会并肩同行,而是一前一后,经常是莫里斯走在前面。卡蒂亚解释说,因为莫里斯的体重是她的两倍,他踏过的地方,自己肯定也能走,但如果哪天莫里斯先她一步掉进了岩浆中,她也会毫不犹豫地跳进去。

决绝的爱意,在自然的威胁下微不足道又近乎伟大。在火山口与岩浆对视过后,卡蒂亚和莫里斯便挪不开眼,再也无法满足于庸常的人生。火山的低鸣如同号角,引领他们在世界各地不断朝圣。

“毫无疑问的,我、卡蒂亚和火山,这是一个爱情故事。”莫里斯说。

吐露的火苗如卡蒂亚般轻盈、自由,喷涌的灰尘又似莫里斯,既火爆也危险。普通人穷极一生在找志同道合的爱人,而莫里斯夫妇幸运地碰撞在一起,抛弃一切身外之物的牵绊,通过对火山的挚爱达到精神上的高度契合,这就是当代能谱写出的终极浪漫。

难道他们不怕火山、熔岩、烈焰的滚烫?我想,大概这星球中最炙热的物体,就在他们的胸口,疯狂地跳动着。

封面、配图来自纪录片《火山挚恋》

原标题:《滚烫岩浆下,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