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想退出伊核协议不容易,特朗普不怕影响美朝首脑会晤?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吴昊昙
2018-05-08 21:15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7日发推特称,他将于5月8日当地时间14点宣布他是否退出伊朗核协议的决定。特朗普早在竞选总统之时就宣称2015年在奥巴马任职期间由伊朗、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中国七方共同达成的伊核协议是“有史以来最坏的交易”,并扬言其上任后就将废除它。随着近期白宫官员的大幅变动,特别是对伊强硬派人物约翰·博尔顿出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和迈克·蓬佩奥出任美国国务卿,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伊核协议的可能性大大上升。那么,美国能否如特朗普所愿,顺利退出伊核协议呢?

特朗普为何要退出

特朗普政府反对伊核协议的原因集中在以下几点上:1.伊核协议对伊朗发展核项目的时间限制太过短暂(有效期为10年,并将于2025年失效),而2025年之后限制伊朗核项目则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对伊朗的发展核项目的限制不够彻底;2.伊核协议缺乏对伊朗发展弹道导弹的限制条款;3.现有伊核协议框架下,伊朗依然可以进行一定限度的铀浓缩活动;4.伊核协议框架下的审查机制并不能覆盖到伊朗的军事基地,而这些军事基地曾被用作发展核项目。

此外,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希望伊核协议能遏制伊朗在中东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叙利亚、也门进行的代理人战争以及对以色列的挑衅行为。然而,伊朗并未因为签署伊核协议而停止这些美国不愿看到的行为。美国借此协议遏制伊朗地区影响力的企图并未得逞。

同时,撤出伊核协议将给特朗普政府带来一些“正面”影响:首先,如果美国不撤出伊核协议,那么特朗普敦促欧盟修补伊核协议,否则将单方面撤出的宣示就成了空话,削弱美国的话语影响力。其次,撤出协议以及对伊实施二次制裁将给伊朗施加新的压力并可能遏制其增长的地区影响力。再次,撤出协议将为美国、以色列等打击伊朗核设施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此种情势之下,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似乎势在必然。

退出伊核的重重障碍

然而,考虑到美国国内分歧、美国与其盟友分歧、俄罗斯掣肘、复杂的撤出和再制裁程序、伊朗内部抵抗以及其对即将到来的美朝核谈判的消极影响等因素,特朗普撤出伊核协议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美国国内分歧。虽然特朗普政府内强硬派人物主张撤出伊核协议,并期待在欧盟盟友的支持下增大对伊朗核项目和地区影响力的限制,但是美国政府高层仍不乏对伊核协议的支持的声音,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就曾公开表达其对伊核协议的支持,暗示一定的让步并非坏事。

美国与其盟友分歧。目前,美国盟友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以及欧盟等均不支持美国单方面撤出伊核协议。特别是伊核协议的签署方英、法两国周一均表示即使美国宣布撤出伊核协议,两国将继续履行该协议。另一签署方德国则公开表示伊核协议让世界更安全,一旦撕毁协议,冲突升级的可能性将上升。因此,如果美国一意孤行决定撤出伊核协议,势必给持不同意见的盟友造成压力,使同盟关系面临尴尬境地。

俄罗斯掣肘。面对美国单方面撤出伊核协议的威胁,俄罗斯表示美国的行为反而将有利于俄罗斯。因为美国在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情况下单方面撤出伊核协议,俄罗斯将无压力地发展与伊朗的双边关系,包括在能源、交通、高科技和医药等领域。美国单方面撤出反而将进一步拉近俄罗斯、伊朗,形成“对抗轴心”。

复杂的撤出和再制裁程序。目前,即使美国单方面宣布撤出伊核协议,按照美国国内规定,对伊朗发动新一轮制裁仍然需要至少180天的时间,因此,欧盟、伊朗等国依然可以利用半年的时间与美国进行战略斡旋,以避免对伊朗实施二次制裁。同时,即使美国现在撤出,有了其他签署国的支持,伊核协议依然可以在美国撤出的情况下生效。美国重返伊核协议的可能性也依然存在。

伊朗内部抵抗。美国宣布单方面撤出伊核协议并不能对伊朗造成根本性的消极影响。

第一,伊朗迄今并未违反核协议,特朗普如此宣称,旨在威胁伊朗作出全面外交政策调整,但是这种威胁也许不起作用。首先因为这一威胁还不足以迫使伊朗作出重大外交政策调整;其次,这种威胁未必可信,伊朗或许认为仅是特朗普在虚张声势。

第二,伊朗表示已经做好准备应对特朗普政府撤出伊核协议的后果。伊朗目前拥有话语权优势,是美国单方面宣布撤出伊核协议,因此撕毁协议的后果应由美国承担。尽管伊朗总统鲁哈尼7日暗示,即便美国退出伊朗核计划协议,伊方仍可能与核协议其他各方留在协议中。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伊朗以美国退出为由加速发展核项目,并进一步施加其在也门、叙利亚的影响力,甚至军事打击以色列的可能性。而这将给奉行在中东地区“能少花钱就少花钱”的特朗普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

最后,特朗普单方面撤出伊核协议将给即将到来的美朝核谈判带来消极影响。美国撤出伊核协议将向朝鲜显示一个在核谈判上出尔反尔的美国,而这是非美国所愿看到的。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