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生只有一件事》:成年人最难得的修行,活好自己

2022-12-19 13: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陈小木 樊登读书

作者 | 樊登读书 · 陈小木

主播 | 樊登读书 · 一凡

✎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樊登读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遇见》。

今天给大家分享由樊登老师和金惟纯先生解读的《人生只有一件事》。

让你摆脱焦虑,放下执念,活出幸福的人生。

知乎有个热门话题,“长大的我们,为什么越来越不快乐?”

答案五花八门:想要的太多、顾虑太多、能力不足……

不快乐的理由有很多,高赞的一句“活得不舒展”,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

人生难免有很多事我们左右不了,命运、意外、各种关系,给我们带来各种伤痛和困扰。

也许我们无法掌控生活,但可以决定自己怎么活。

是呀,人这一生最好的修行,就是活好自己。

金惟纯先生在《人生只有一件事》这本书中,对如何活好自己,给了我们三把钥匙。

起心动念,外修于行

金惟纯在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朋友的生意做得不错,公司有两千多位员工。

他平时认识的人有限,能叫出名字的更少,只记住了几十位员工的名字。

但自从他开始学习关心人,短短几个月,能叫出八百多人的名字。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拉近了和员工之间的距离,也收获了忠诚、经验、反省……

他也因此发现了很多过去看不到的问题,下决心整顿一番。

如今他和公司、员工之间彼此的归属感更强,经营公司也更加得心应手。

记名字这件事,映射的是把别人放在心上,也是外修于行。

卡耐基也曾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人的名字因为读音拗口相当难记,平时别人称呼他都是直接以昵称来代替。

有一天,他接待了一位来客,在听到对方向自己问好“下午好,尼可德慕斯.帕帕多洛斯先生”时,他惊讶极了。

在愣了好几分钟后,他热泪盈眶地说,自己来这个国家十五年,还从没人愿意费事叫自己全名。

微博上有医护小姐姐分享过暖心瞬间:

当气切辅助呼吸的阿姨艰难地说出我的名字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是来ICU 以来第一次有的。

她感慨道,被人记住名字,是件很幸福的事。

每个人的名字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的名字能被人记住,会油然而生被人看重的感觉,由此产生亲近之心。

而记住别人的名字,这不仅仅是一种社交礼貌,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记名字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体现的是我们个人的一种素质。

起心动念是因,所思所得是果。

放下傲慢、狭隘,代之以谦和、尊重,从记住名字这一件小事做起,开始自利也利他的修行。

放下焦虑,内修于心

我也曾有过一段深陷焦虑的经历。

今年十月,我第一次参加自考。在奔四的年龄选择自考,很多人都不看好。

加上自己杂事多、底子差、记性也差。

重点知识好不容易背下来,第二天起来就忘,通常要背诵三四遍才能记住大概。

考前我曾一度想放弃,总想着万一没考好怎么办?

耽误的工作,浪费的时间,还有购买大量复习资料的花费……常常纠结到难以入睡。

距离考试时间越来越近,我逐步沉浸在专心记笔记和背诵中。

根本没有多余精力去胡思乱想,不知不觉忘了之前的各种担忧。

考前的充分准备,加上好心态,那次报考的三门课程全部顺利过关。

你看,当我放下“万一考不好”的假设,也不去在意别人的看法,焦虑自然离我而去。

我终于发现,焦虑的本质,是我们亲手把自己关进情绪的笼子。

金惟纯有一次在纽约参加大会,主讲人年事已高。

远道而来旅途劳顿又患上重感冒,不时咳嗽、打喷嚏,英文也不流利,让人为他接下来的开讲担心不已。

但他在大会中表现十分出色,自在欢喜地用英文开讲,赢得了全场倾倒。

事后,金惟纯向他请教,遇到那么多不利因素,为何还能保持泰然自若?

他回答:

我为什么要焦虑?我来此的目的,不是要让人佩服我,而是看我能帮别人什么。

我有什么,就全部拿出来,而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有什么理由需要焦虑?

金惟纯恍然大悟,原来焦虑的来源,与面对什么处境无关,只与自己的想法有关。

如果你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你,不想控制事情该如何发生,就没有理由焦虑。

《人生只有一件事》里提到,对治焦虑的方法只有两个:行动或放下。

作家刘心武也有过类似应对方法,他在心乱时,会写出心乱的原因。

能化解的就划去,一时化解不了的,也因为经过这一番心绪上的梳理而坦然许多。

很多时候,不是焦虑选择了我们,而是我们选择了焦虑。

情绪就像喊山,喊出的是什么,收到的就是什么回声。

当我们把畏惧、偏见等负面情绪剔除,面对的就不再是两难选择,而是以自己的节奏掌控事情的走向。

先放松身心,后有大自在。

与其让焦虑自我攻击,不如守住节奏,安顿好自己的内心。

“心亡”则“忙”,活好当下

你是否也曾有类似的经历:做了一天家务,却看不到什么成果,身累心更累。

在外奔波到晚上十一点才回家,连休息时间都没有,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却说不出到底忙了些什么。

《人生只有一件事》里也提到这样一个人,他抱怨自己每天忙得团团转,都没时间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金惟纯问他忙些什么,他仔细想想,虽然看起来做了很多事,却没忙出什么结果,觉得自己的人生很难随心所欲。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忙”这个字本身就已经揭示了答案:“心亡”则“忙”,心不在了,所以才忙。

当“心”跟不上身体的节奏,大部分的忙也就失去了意义。

想要不忙,最高效的方法莫过于把心找回来。

金先生说,“‘忙’的反面不是‘闲’,而是‘活在当下’。”

而用心才能活好当下,做什么都有趣味,忙得才有意义。

那怎么才算趣味?梁启超曾如此解释:

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另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一件事为手段。

比如为输赢而游戏,为利益而来往,为升迁而工作,哪怕开头有趣也终会无趣,反而白白浪费了当下的时光。

老舍对此也很有心得:

所谓真忙,如写情书,如种自己的地,如发现九尾彗星,如在灵感下写诗作画,虽废寝忘食,亦无所苦。

所谓瞎忙,表面上热闹非常,其实却使人麻木,使文化退落,因为忙得没意义。

《人生只有一件事》中说,“用心活好当下”。

内心平静,专注当下,哪怕只是看一页书,走很远的路去看一场日出。

或者休息日给家里来一场大扫除,都是愉悦的。

心安定,才从容。

日子,是由无数个此时此刻组成的,是否用心过,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用心,才会忙出节奏和效果,闲出生活的韵味。

人生除了“活好”,没有别的事情

金惟纯在《人生只有一件事》中写道,“除了活好,人生没别的事。”

确实,忙别的事都是庸人自扰。

起心动念,外修于行,从记住别人名字这件小事开始。

放下焦虑,内修于心,卸掉包袱轻装简行。安定于心,活好当下。

这是金惟纯先生给我们总结的活好自己的三把钥匙。

金惟纯在书中还提到一只小蚂蚁,它在沙漠里匆匆赶路,路人得知它是去朝圣,嘲笑它一辈子也到不了圣城。

它说,“没关系,只要能死在朝圣的路上,我就无比幸福。”

对于它来说,圣城有多远、能不能走到、到了以后会怎样,这些都不是要考虑的事情。

它只需要过好当下,就已经很幸福。

人这一生,也是如此。

爱自己也尊重别人,不急躁也不焦虑,听一听内心的声音,放下一些也拾起一些,活得自在随意。

原标题:《《人生只有一件事》:成年人最难得的修行,活好自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