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宝钢工业遗存“蝶变”的吴淞国际艺术城,将会是艺术居住区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2018-05-11 08:20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艺术,钢铁之都的蝶变”——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论坛今天将在上海举行,“澎湃新闻”获悉,来自上海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专家、学者,以及包括泰特现代美术馆馆长弗朗西丝·莫里斯、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秘书长斯蒂芬·修斯、巴黎东京宫馆长让·德·卢瓦奇在内的来自欧洲、亚洲、南美洲和港澳台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将就“复兴——工业遗存的价值再生”、“审美——城市的美学追求”、“过剩——时代给予的机会”、“产业——艺术与观众的桥梁”这四个话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研讨。

与会专家昨天参观走访工业遗存“不锈钢厂”,未来将作为上海美术学院校区

论坛海报

论坛前一日,与会专家参观了将作为上海美术学院校区的宝钢工业遗存现场,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秘书长斯蒂芬·修斯在参观之后告诉“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说:“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内部结构推倒重来,而吴淞国际艺术城则不同,仅保留7个原有设施,并做新的用途,发挥新的经济用途,把其中一个厂房改建成美术学院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

未来位于宝山长江边的宝钢“不锈钢地块”,这块最早建于1938年,由吴淞炼钢工坊、上钢一厂直至21世纪的不锈钢厂,在2017年全面停止生产,未来将以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的面貌呈现,计划依托宝钢工业遗存的丰厚资源,以艺术教育作为核心动力,将现当代工业记忆、国际都市生活有机融合,促进文化艺术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为城市更新、艺术教育、企业转型发展打造的“院城融合”的新范式。

“不锈钢厂”车间

不同于798、M50,吴淞国际艺术城将是艺术居住区

提起工业遗产转型的艺术园区,北京的798、上海的M50作为比较早期的范例为人熟知,但对于“吴淞国际艺术城”的未来,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认为:“我们打造的不是‘M50’式的资源集聚区,而是一个艺术的居住区。上海美术学院就是这个居住区的第一批原住民和垦荒者。”除“原住民”外,汪大伟还提出了“朋友圈”和“产业链”两个关键词——让全世界的艺术家的朋友汇聚于此;让艺术的消费欣赏圈纷至沓来;艺术的营销、经营的朋友们也被吸引而来,由此形成生态产业链,而这一切的核心是一批“居住”于此,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

嘉宾参观宝钢工业遗存现场

在上海2035的规划,宝钢所在的吴淞地区有26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将成为上海的副中心,“不锈钢厂”是其中的3.25平方公里,在未来的规划中“不锈钢厂”的型钢车间将在2020年由上海美术学院入驻,作为核心教学区建成开放式的大学。其他标志性的炼钢厂房、炼铁高炉、煤气柜、冷轧厂房计划会变身成为美术馆、音乐厅、酒店等,供创意办公、文化休闲、展示展览等入驻使用。

嘉宾参观宝钢工业遗存改造模型

在3.2平方公里的大厂区中,开始一片试验田,绘制最有想象力的作品。“我们憧憬把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建为一个无疆、无界、无限可能的无界之城。在这儿能够实现的是‘想你未想,见你未见,做你未做’的事情。同时借鉴英国普利茅斯艺术学院的经验,在实行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从3岁到90岁的生命全周期创造力的教育,将来居住在‘艺术城’里的人都会成为创造力教育的试验者。”汪大伟说。届时,这座从老工业遗存上蝶变而生的艺术之城将成为上海的文化新地标,将为“上海文化”品牌增添“标识度”,成为一个终身教育的未来艺术之城。

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介绍未来美术学院愿景

“国际艺术城”视野下工业遗产的蝶变

城市工业遗产记录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风貌,是工业化开拓者创造并遗留给我们的历史财富,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业遗存”和“过剩时代”是当前产业发展及当代艺术中最热议的话题之一。在5月11日和12日举行的“艺术,钢铁之都的蝶变”便是以过剩时代的工业遗存面临的新机会为起点,共同探讨以“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为代表的“国际艺术城”视野下的艺术、工业、城市、可持续、转型等主题,面向当代教育、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趋势、新目标、新模式,围绕工业遗存转型更新的需求构建全新的“开放、全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专家探讨

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发展研究院艺术总监李龙雨认为,虽然论坛只有2天,但钢铁厂已经存在80多年了,他希望两天的论坛会形成一个思维的摇篮,更是创造一种规范和共同集体的力量。不仅仅是振兴城市,而更多是形成一个社群和平台台,作为讨论、收集、沟通和社群联系的一个地方,如同熔炉一般,把艺术教育、艺术实践以及策展实践都能够聚合在一起。以科学、有机和自治的社会治理方式来驱动都市工业遗存变革,为工业遗存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辑:钱雪儿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