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苏东坡的治愈主义》⑩ | 心宽了,好运自然会来

2022-12-20 12: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 | 江徐

十点人物志出品

昨天,我们了解到的是:苏东坡在多漂泊、多风雨、多虚无的人生里,提出一种治愈主义的活法,那就是通过听琴、画画、写作、美食等事情来化解烦恼,正如他的词:“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世间万物之中,他为何选择琴、酒、云这三样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建构一种无限的游戏

假如你遇到不开心的事,去找苏东坡聊天,想让他开导一下,他会说些什呢?

他多半不会讲什么道理,而是找来一壶酒,邀你一起喝了再说。或者邀你听他弹古琴,又或者拉你下楼,一起躺在草地上,看云来云往。

生活中的烦恼,通过哲思、冥想,可以化解一些,但更应该回归生活,去体验具体的、细微的、美好的事情,在体验中让心胸慢慢变得开阔。

世间万物,千姿百态,美好的事物也各有各的意趣,苏东坡为何选择琴、酒、云这三种事物作为治愈主义的表现元素呢?

在书中,费勇教授分析了三点原因。

第一,这三种事物都是有形的东西,看得见,听得着,触得到。最关键的,这些都是能够让我们去实践具体的事情,即弹琴、喝酒、看云。

这几样东西有一个共同点——都不是生活必需品,它们都属于无用之物,都属于业余爱好。这几件事,不是必须做的事,却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值得花费时间去做的事。

弹琴,让欲望得到升华和净化,让人变得风雅。苏东坡一生写下几十首关于古琴的诗歌,还拓展了琴论。

看云,将个人融入大自然,能够让人变得更有趣。苏东坡喜欢看云,他有诗云:“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喝酒,是承认欲望和肉体的愉悦,在微醺中疏解痛苦。喝酒的真正意义,其实在于学会节制和平衡,让自己变得更好。

第二,这三样事物不仅仅是器物,还代表一种场景和一套爱好体系。

“一张琴”所代表的琴棋书画,包括阅读和写作,是中国传统最典雅、最广泛的业余爱好,可以陶冶性情,属于心灵层面的事。

“一壶酒”代表茶和养生在内的美食体系,这一体系的事情,可以带来愉悦和陶醉,让人身体安康,属于身体层面的事。

“一溪云”代表自然风景体系,大自然是身心最佳的疗养院,正如一首禅诗所写: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上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第三,这三样事物背后,包含一套价值观。

琴,代表音乐,代表儒家所讲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样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酒,代表借助直觉和非理性来探索生命的本源。云,代表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归纳起来,“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不是生活必需品,却是随时随地可得的审美之物。

这三样事物所代表的爱好、美食、自然三个体系,建构出生活美学,让人在庸常中变得更有品位,更有趣味。

这种生活美学,这种无用之用,正如周作人说过的一段话: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看起来简单,带来的趣味和意义却可以无限叠加。通过这些事物和体系,我们可以从时代的洪流里抽离出来,从现实的烦恼中解脱出来,通向人生的本来面目,也通向自然法则。

这就是苏东坡选择琴、酒、云的原因。

这些不仅仅是爱好,而是一种重组,在重组当中为身心找到安顿之所。古琴、喝酒、看云、赏月、阅读、写作、画画,在这些欣赏与陶醉中,激发内在直觉,生命就会突破边界,从有限走向无限。

换言之,苏东坡以琴、酒、云作为媒介,建构了一种无限的游戏,用自然与生活中那些微小的美好事物,来抵御现实的平庸和束缚。

做一个理性的人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这是苏东坡一生的愿景,也是他向往的生活方式。

闲,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闲人,是一种怎样的人?

谪居黄州时期,在朋友帮忙下,苏东坡得到一块官府废弃的荒地。那块地在东边的坡上,他便称之为“东坡”。

从此,他成为一名农夫,躬耕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个号,意味着他想学陶渊明,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他在词中写道: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陶渊明辞官归隐,是主动的选择,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他创造的桃花源,是一个具有治愈性的梦境,描绘出中国人千百年来沉淀于内心的向往。

苏东坡躬耕黄州,是身不由己,但他既来之则安之,种田、栽树、筑水坝、挖鱼塘,建雪堂,在此开辟出新的家园。

费勇教授认为,从桃花源到东坡,是中国式“治愈主义”生活方式的完成。

桃花源,只是一个抽象的地理概念;而东坡,不仅是一个具有实践性的意象,由一块贫瘠山坡变成一个最治愈中国人的人名,还体现了中国式治愈主义的观念系统和行为系统。

有一次在雪堂,苏东坡将自己的意愿告诉友人:

予之所为,适然而已,岂有心哉。

他说,自己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为了避开各种算计,避开勾心斗角,作个闲人,做一个适意的人,做一个自然而然的人。

为他写传的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最可爱之时,莫过于自食其力谋生活的时候。

大概是因为,在那个时候,他做回了闲人,达到了闲的状态。

这种状态,是苏东坡一生的追求,直至生命走向终点。

1101年的夏天,从儋州回到常州的苏东坡病倒了,可能患上了痢疾,加上常年漂泊带来的疲惫,他一天天衰弱下去,没有了复原的希望。

在他临终之前,老朋友维琳法师一直陪在他身边,两人随时谈话,讨论现世和来世的问题。

弥留之际,维琳法师贴到他耳边,提醒他想想来世,不要忘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苏东坡轻声回答:“西天不无,但此中着力不得。”意思是说,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没有,但不应该刻意用力求取。

这个时候,老友钱世雄也劝导他,既然一生践行于佛道,这个时候更应该用力啊。

对此,苏东坡回了四个字,也是他最后一句话:“着力即差。”

作为佛教徒,苏东坡相信西方极乐世界,但又认为去往那里不应该用力,更不应该刻意。因为,用力,就错了。因为,执者失之。

苏东坡一生漂泊,历尽风雨,对于生存和死亡,他始终保持坦然的态度。其实,对于终将到来的事情,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坦然面对。

作个闲人,最终极的意思就是,做一个活在空性里的人。换一种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做一个自然而然的人,做一个理性面对生活的人。

有一年,苏东坡乘船南下,去杭州上任,路过泗州僧伽塔,自然界的风雨让他对人生中的顺境逆境有一番哲思,也表达了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观。其中写道:

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

这两句诗,是苏东坡一生作为闲人的最好写照。

结 语

今天,我们了解到的是:苏东坡通过琴、酒、云三种事物建构出一种无限的游戏,借此化解现实生活的烦恼。他用一生的实践告诉大家,作个闲人,就是做一个理性的人,无惧风雨。自然而然,着力即差。

好了,到今天为止,《作个闲人:苏东坡的治愈主义》这本书已共读结束。林语堂曾说:“读苏东坡的生平,我们一直在追察一个伟大思想和性灵的人生足迹,而他只是在尘世上偶然成形,留下了短暂的印记。但他却为我们留下了他灵魂的欢欣和心智的快乐,这都是万古不朽的宝藏。”

原标题:《《苏东坡的治愈主义》⑩ | 心宽了,好运自然会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