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何肠癌一发现就是晚期?身体有5个异常,当心癌症信号

2022-12-21 07: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提醒大家的九叔 39健康网

前几天,九叔收到了一位医生朋友的私聊……

《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42.9万人新确诊为结直肠癌,约28.1万人死于结直肠癌,死亡人数在癌症中排名第五。在我国40~74岁的居民中,肠癌高危人群的总人数高达1.2亿。

另外,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我国人口大概占全球的17%,但结直肠癌患者的占比达到了31%,且有上升趋势,反差很大。

中国的肠癌越来越多,其实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肠癌的风险大幅提升:50岁时发病率约为50/10万,60岁时发病率为95/10万,70岁时发病率达到250/10万,80岁时发病率高达375/10万,是50岁的7.5倍。

哈佛大学对2.7万中国人进行了一项长达20年的大型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约50.4%的常见消化道癌症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包括饮食不健康、超重、吸烟、喝酒、缺乏运动等。

《柳叶刀》的研究表明,任何类型的息肉,都会增加肠癌风险。其中,无蒂锯齿状息肉、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腺瘤会明显增加肠癌的死亡风险。

发现肠息肉主要靠肠镜检查,但在我国,人们的肠镜筛查意识不足,许多息肉不能及时被发现,容易一拖再拖,变成肠癌。

肠癌的发展过程

大规模肠镜筛查让美国的肠癌发病率降低了40%,死亡率降低了51%。而在我国,肠癌的筛查渗透率只有16.4%。

其实,早期肠癌的治愈率非常高,如果能及时手术,辅以化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高达90%。但如果拖到晚期,5年生存率就只剩下14%左右。

据统计,肠癌的误诊率约为41.5%。早期肠癌常会“伪装”成阑尾炎、肠炎、胃炎、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溃结、痔疮、肠梗阻、肠结核、缺铁性贫血等疾病,导致许多肠癌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十分可惜。

那如何才能更早地发现肠癌呢?九叔建议大家关注以下2点。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指出,肠癌高危人群包括:

上述6类人群应留意不适症状,并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而对于非高危人群来说,一次高质量的肠镜检查,可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作用可持续10年时间。

作为消化道肿瘤,肠癌与饮食息息相关。所以想要预防肠癌,不妨从饮食入手。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第专家报告指出,日常食用全麦食品、乳制品、鱼类、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钙的食物,有助于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饮食、营养、体育活动等因素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系丨图源:WCRF

增加运动,戒烟限酒。体育锻炼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复发率,还有研究发现,如果吸烟者、酗酒者尽早戒烟限酒,也有助于降低肠癌风险。

总而言之,防癌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属于高危人群,那么更要引起重视,定期筛查。

如果不幸确诊也不要过于担心,目前有关肠癌的多种抗癌新药在国内正开展多项多中心、开放性的临床试验招募,只要符合条件全程免费用药,给不少患者带去了希望。

如果你也有需求,可以扫码下方二维码,添加绿色通道小助手咨询报名:

参考资料:

[1]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制订专家组. 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8, 21(10):6.

[2]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J]. 中国肿瘤 2021年30卷1期, 1-28页, ISTIC PKU CSCD CA, 2021.

[3]陈宏达,代敏.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和控制的思考[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10):1627-1632.DOI:10.3760/cma.j.cn112338-20200423-00629.

[4]WuY, Li Y, Giovannucci E.(2021).Potential impact of time trend of lifestyle risk factors on burden of major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n China. Gastroenterology. doi:10.1053/j.gastro.2021.08.006.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4389341.

[5] 周昌明, 冯小双, 沈洁,等. 饮食,营养,体力活动与癌症[J]. 上海医药, 2021(022):042.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