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谢有坤︱西西·大陆作家·张爱玲

谢有坤
2022-12-21 11:20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西西编过一套书,能连接起很多我们熟悉的名字。

她像她写过的蜜蜂,不分两极,没有地缘成见,自有方向感,飞往有花朵的那一方。长期在香港写作少有人知,早年甚至被当成台湾作家,她毫不介意;成名后她又深入内地寻访大陆作家,引介优秀作品在台出版,在两岸传播着文学芬芳。

莫言与西西在北京的合照

这张照片是台湾地区《文讯》杂志2016年在社交媒体发布的,配文说:“1987年西西与手持洪范版《红高粱》的莫言于北京合照,由郑树森提供。”2017年,莫言则在微博转发分享过这版《红高粱》的幕后故事。两边的图文串联起来,可推测当时是编者西西给作者莫言送来了样书,他便在扉页题下:“莫言自存/此书印刷精美/令人爱不释手/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莫言的微博

莫言很感激西西。在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我城》里,他也谈到了西西请吃饭的事:“她自己生活很艰苦,而她每次跟我们见面都要请我们吃饭,这个现在我想起来也感觉到很惭愧,我们当时以为香港人都比我们过得富,外国的人都比我们有钱,所以我们感觉到她请我们吃饭是理所当然的,后来我知道她的写作环境比我还差,她甚至要在卫生间里面、在厨房里写作。”据1987年丘彦明的报道,西西家约二十七平方米,住着她和母亲、妹妹,布置得当,养花又养鱼;西西经济不宽裕,却大请自助餐,丘回请时,她不肯受,争执半天才选了便宜的饼店。这版《红高粱》其实是一本西西编的小说选集,莫言小说只是书中的一篇。看来她在大陆请过不少饭。

西西编的四册“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小说选”

西西一共编了四册“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小说选”:《红高粱》《阁楼》《爆炸》《第六部门》,都由台湾洪范书店出版。每册收录五位大陆作家的小说、散文各一篇,书前有西西撰写的评析序言,书末附一份详尽的“推荐篇目”,为读者提供资料。莫言入选两册,文章较多,他也由此与洪范书店展开了长期合作,在台湾地区不断推出新著。曾任台湾《联合报》副刊主编的痖弦回忆:“我的印象中,当时莫言在大陆出书还不是很多,海外知道莫言的人,多半是洪范这一系列的出版所造成的印象。后来他得诺贝尔文学奖,跟洪范为他出版了八本书,应该有些关系。”

这套大陆小说选的影响力同样远播海外,连幽居美国的张爱玲都读过。1988年11月15日,香港作家宋淇给张爱玲寄去一批书,就包含西西编的这四本,他附信介绍说:“西西选的中、短篇小说集,她最近为台、港高知共誉为最有份量、前途的作家;受南美、欧陆作家影响,自成一派,但不能成为畅销,因不讲究情节。中年、独身、终日翻阅大陆报纸、杂志、冷门书、发掘好作品,范围之广胜过大陆自己。我对她的taste[品味]有信心,早买了一套,极欣赏。”1989年1月23日宋淇又询问张爱玲收书情况,并说:“友人特别欣赏标点校订的《金瓶梅词话》和西西选的四册大陆短篇小说。我也想听听你的意见。”

张爱玲终于在1989年3月6日回复:“大陆小说看了一本,有的很好。”6月29日又说:“大陆小说有两篇非常好,我想是或然率——人口多,现在识字的又多了。”这个反应倒很像她自传性小说《小团圆》描写的性格:“九莉是宁死也不肯大惊小怪的。”

张爱玲遗物中保存的“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小说选”(2016年台北国际书展展出)

可惜张爱玲没说哪两篇非常好,不妨将这四本书的目录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红高粱——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小说选1》(1987年11月出版)

目录:

西西《序言》

张承志《九座宫殿》《美文的沙漠》

陈村《一天》《赘语》

郑万隆《陶罐》《我的根》

韩少功《火宅》《好作品主义》

莫言《红高粱》《天马行空》

推荐篇目

《阁楼——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小说选2》(1987年11月出版)

目录:

西西《序言》

叶蔚林《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思想境界及其它》

邓刚《全是真事》《走向世界的忧虑》

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文化”的尴尬》

张波《鸽子·鹞子》《红舞鞋啊红舞鞋》

王安忆《阁楼》《归去来兮》

推荐篇目

《爆炸——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小说选3》(1988年7月出版)

目录:

西西《序言》

李锐《厚土》《“锄禾日当午”及其他》

蔡测海《老楂》《〈穿过死亡的黑洞〉自序》

尤凤伟《我的旅程》《旅程之后的闲语》

贾平凹《天狗》《变革声中的思潮》

莫言《爆炸》《也许是因为当过“财神爷”》

推荐篇目

《第六部门——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小说选4》(1988年7月出版)

目录:

西西《序言》

李陀《七奶奶》《意象的激流》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看海去》

史铁生《毒药》《答自己问》

韩少功《女女女》《文学与宗教——致友人书》

崔京生《第VI部门》《和一个假设老师的问答记录》

推荐篇目

以上有两位作家倒是喜欢评说张爱玲的。贾平凹有言:“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他大概没想到张爱玲也读了他的小说。王安忆曾多次改编张爱玲作品,在2015年末上海举行的话剧《金锁记》新闻发布会上,她说:“如果张爱玲有机会看到我的小说,我猜她会给我不错的分数。”这话至少成立了一半。

这份目录中的很多作者作品如今已成为名家经典,足见西西之慧眼。有些内容是珍贵的研究史料,如西西点评青年作家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完全是一个大孩子在说话,那语言,俏皮、有趣,充满开放的新感性。……余华的确是一个年轻的作者,他的小说,我一共读过五篇,喜欢他的叙述语言,不赞成他细意经营残酷剧场。《一九八六年》里的疯子不停伤害自己;《现实一种》里的一滩血,总是不淡出,最后一章又那么冷峻地解剖尸体。暴力不宜过分渲染;美感,需要适度的距离。”这番意见亦能观照出西西自己的创作理念,她喜欢创新,叙事手法总是跟着人物走,最擅长模拟童言趣语,所以会与余华这篇小说投契。她不喜欢悲哀抑郁的手法,因为觉得世上的悲剧已经太多了,“我就想写得快乐些,即使人们会以为我只是写嘻嘻哈哈俏皮的东西”。

“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小说选”后来还出过两册,但换了郑树森主编,西西没有接编大概是因为1989年查出患乳癌。手术康复后她右手失灵,改练左手,继续创作三十多年。 

西西葆有童心,在纪录片镜头里,年近八十的她会趁摄影师不注意,悄悄玩起“躲猫猫”的游戏来。现在她是真正躲进书里了,只要有人阅读,她就永远都在。

    责任编辑:郑诗亮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