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斯蒂芬·修斯:工业遗存的保护并不仅是建筑,更是记忆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实习生 刘冉冉
2018-05-14 17:25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5月11日-12日,“艺术,钢铁之都的蝶变——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论坛”举行,通过对位于宝山长江边的宝钢工业遗存的参观,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就“复兴——工业遗存的价值再生”、“审美——城市的美学追求”等议题开始研讨。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秘书长斯蒂芬·修斯(Stephen Hughes)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对话时认为:“宝武不锈钢厂的改造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不是简单的建筑内部结构的重建。而是在70多个设施当中,保留7个,并依托其原有结构发挥新的作用。其中一个旧厂房改造成上海美术学院,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

斯蒂芬·修斯(左一)在宝武不锈钢厂调研

就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复兴,“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专访了斯蒂芬·修斯,他曾经参与京杭大运河的申遗,他所在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致力于对全球各地工业遗产的改造,再对其进行评估和研究。特别是针对钢铁,纺织等不同行业间的改造,给今后的规划者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在专访中,斯蒂芬对中国工业遗产的复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工业遗存的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场区、建筑体等躯壳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要留下工业的记忆,只有流程和工艺它留下来的才是故事,留下的是历史。

宝武不锈钢厂

澎湃新闻:当工业成为过去,遗产如何在留住过去记忆的基础上为今天所用?

斯蒂芬·修斯:关于什么样的工业遗产可以再利用,现在有两个国际范式给我们提供相关参考。工业遗产的再利用肯定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如果这些旧厂房不再利用的话,我们肯定会失去它们。实际上,这些工业遗产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它还能够以非常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旧时光里的机器设备、生产流程和工艺,并且还能够通过网络让更多人了解;并且这些工业旧址也与当地的社区和居民密切相关。如果这些工业建筑由于时代发展的缘故没法留存下来,那我们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把它们保留下来,成为留给后代们的记忆。

同在宝山板块的纺织工业改建的“半岛1919创意园区”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钢铁和纺织类的工业遗存有何不同之处?或者说将来应该往哪些不同的方向去发展?

斯蒂芬·修斯:不同之处在于那些最具行业特色的东西。以纺织工业为例,我们做了国际研究,纺织行业很早就开始了,也经历了蒸汽机和现代电力这两个时代,所以对于相应的工业遗址改造要尽力保留不同时代的、特征最鲜明的机器设备,而且要有不同的建筑风格,比如说以前都是一层的建筑,现在有多层的建设。

由电厂改建而来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澎湃新闻:中国有很多老厂房变身创意园区或是滨江参观路线,比较著名的是北京的798,上海的M50、PSA、民生码头等,您对此持有哪种态度?国际上是否有可以借鉴的成果样本?

斯蒂芬·修斯:旧有的工业设施变成艺术和创意的例子遍布全球,最早的大规模改造发生在1967年英国一个叫做Snape的地方,是将原来的啤酒厂厂房改建成了音乐厅。我认为这对全世界人民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除了废物再利用,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已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那么未来仍旧依靠人工操作、能够给人提供工作机会的,可能就只有创意产业了。

我觉得中国和外国在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方面非常类似。中国的特殊之处在于经济资源非常丰富,因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它可以在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时候投入更多的资源,并且从其他国家的一些规模较小的项目当中汲取经验,在做规划的时候更加细致,更加妥善有效。

英国啤酒厂改建而成的“Snape Concert Hall”音乐厅

澎湃新闻:M50是上海最早工业园区变身艺术园区的工业遗产之一,但目前却面临艺术家资金上涨、沦为旅游景点等困境,在您看来有什么解决之道?

斯蒂芬·修斯:这样的再利用其实都不是永久的,更多的是一个过渡转型阶段。其实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是过渡性的、阶段性的,所以当地艺术家选择在改造后的厂房过渡,可能同时还会再寻找其他租金低廉划算的地方进行艺术创作。

斯蒂芬·修斯在论坛上发言

附:用艺术复兴城市钢铁丛林(斯蒂芬·修斯论坛发言)

我的祖先来自南威尔士,他们是矿工。这里一度是世界的钢铁制造中心,威尔士在1811年时,就已经有铸铁的房顶支撑。但是到19世纪,这样的建筑就变得多余了。之后一些新的产业基地诞生。铁矿石矿场的资源也耗尽了,从经济上来讲,也很难支撑那么多的人口,结果留下了很多泥瓦匠。

南威尔士有很多工业建筑遗留下来,这些建筑很多是建在山上,是19世纪末建造的,在那个时候造了很多大的熔炉,这些熔炉要重新使用很困难。现在其中有一个熔炉已经成为了“纪念碑”,成为工业遗址。那是一个巨型的石头建筑,它和当地风光紧密结合在一起。1800年建了一个城堡,用于当地的工人居住,当时在整个钢铁建筑之外有一个非常原始的水道系统。

位于威尔士南部的布莱纳文工业景观。布莱纳文的周边地区是19世纪全球主要媒、铁生产地。目前这些矿坑和厂房都关闭,成为供后人参观回味的“铁工厂博物馆”。1999年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那么在威尔士,什么时候工业建筑作为文化遗产作为使用呢?这里有一个建筑是在1830年时是用作瓷器仓库的,当时有一个世界知名的歌唱家在这个改造后的仓库进行表演。到1930年时,这里改成了一个剧院。到1980年时就变成了一个酒吧。所以它是在不断的改造过程当中,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工业遗产改造的黄金时代。我们协会有一个团队,他们会专门看这些建筑,然后进行改造的设计。在这个仓库当中,我们会记录它的改造过程,会把它放到档案当中,并在网站上公布于众。

在美国、法国也有一些大型的将老的工业建筑转化为艺术中心的工作。从工业遗产的角度来看,要记录一些老的工业生产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工业的生产流程要记录下来。

在中国也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工业遗址,实际上它们有上千年的历史。比如说有公元400年造的铸铁塔,还有很多上千年历史的工业建筑。

由火车站改建的巴黎奥塞美术馆

我们协会的网站也在做一些动画以纪念一些工业遗存上的当代的活动,比如说我们有一个两米高的纪念碑来纪念一战中牺牲的战士。在艺术馆也有一系列的公共艺术的装置。在双年展上有一些大规模的对工业遗址的重新使用。

对于“宝武不锈钢厂”的再利用。最近有一个被转变为科学技术博物馆的例子,整个建筑有一公里长,人们到这个博物馆来,常常对它原来的建筑体量感到赞叹不已。我想讲一个伯明罕的例子,伯明罕是一个工业城市,它一开始是在一个小作坊里生产产品的。现在有一些车间,我们已经是在改造使用了。有一个厂是生产甜点的,之后我们进行了改造,和艺术家、工程师共同合作,其实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有了一些社区的作用,现在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枢纽。

宝武不锈钢厂

我们改造的原则是:在忘记这个工业遗产建筑之前的功能之前,我们一定要把它之前的功能记录下来,然后再考虑应用,艺术的介入是借助创造性让工业遗产重新使用,如果没有很好的再利用,我们就会永远失去这些工业遗产。

(本文根据斯蒂芬·修斯论坛发言整理,略有删节)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