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车棚变诊室、核酸亭变哨点……上海一半发热病人去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2022-12-24 17:2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宝山区罗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急将非机动车车棚改建为发热诊室,开辟出中心第二发热诊疗区域。 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 供图

随着上海第一波感染高峰步步逼近,市民因发热就诊的需求逐步提升,上海各级医疗机构发热患者数量均有明显增长。

12月19日起,上海各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服务站、村卫生室2594个发热诊间全部启用后,通过扩容发热诊室、配备人力资源、保障常用药等方式,多措并举,效果明显,有效缓解了二三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压力,就近满足了发热病患就医配药需求,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网络。

统计数据显示,12月23日,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接诊发热患者40338人,较前一日增长5.6%,占全市发热诊疗量比例达到50.2%。相比之下,市级医院发热门诊诊疗量占比已从58%降至18.7%。

宝山区罗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二发热诊疗区域,设置了一个个诊台。

车棚改建为发热诊室,药品物流配送情况逐步好转

“其实,我们很早就已经成立了发热门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来院的发热病人数量明显增加了,从以往每天个位数,增长到了日均170多人次。12月23日一天,截至晚上5点,就已经来了239个病人了。”宝山区罗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高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中心开设的24小时发热门诊,所辖的12个卫生服务站最近也都全部开设了发热诊室。

高峰坦言,看着发热门诊的病人排队时间逐步变长,很多病人还要在寒冷的室外排队,为了让病人有更好的诊疗环境,也为了应对这一波就诊高峰,该中心用了2个晚上,在宝山区卫健委和罗泾镇政府的支持下,紧急将非机动车车棚改建为发热诊室,开辟出中心第二发热诊疗区域,保障发热病人的就医。

改建后的第二发热诊室,占地约180平方米,内设候诊区、挂号收费发药区、诊疗区三个区域,能容纳3-4个诊疗工位,配足了中西医药物,可满足每日200人以上的就诊需求。“这使得原本1个诊疗工位,拓展到了4个,最多同时可以有4个医生一起坐诊发热门诊。”

高峰表示,当前来就诊的病人中,大部分是发热病人,配药需求突出,“按照现在的药物存量,按照每日200多人的发热门诊就诊量来算的话,我们的药物还可以满足4-5天的社区居民的用药需求,目前在药品物流方面已经逐步好转,药物的种类也在增多,病人可选择的余地也多了一些。”

宝山区月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哨点,前来排队配药的病人近日增加明显。

核酸采样亭改建发热哨点,长处方减少普通病人来院间隔

在距离宝山区月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向北50米的位置,设立了一处发热哨点诊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发热病人如果有配药的就诊需求,都可以在这里完成,不再需要进入中心内看诊、付费,还能在这里直接刷医保卡。

月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晓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一发热哨点由核酸采样亭改建而来,其实从12月12日就已经开放使用了,经历了三天的搭建、拉网线等前期准备工作,其间也得到了月浦镇政府、区卫健委和医保局的大力支持。

“在我们对外开放的最初几天,日均接待量在几十人次不等,但从12月19日以来,病人数量急剧增长,现在一天已经超过了300人次,绝大多数都是发热病人,不仅有附近居民,还有周围工业区的工作人员等等。”张晓琳说。

这一发热哨点的“诞生”有其背景。

张晓琳解释说,原本来我们中心看病的人群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很少,而我们中心的就诊空间也有限,担心一旦发热病人、感染者数量多了,对普通患者群体的就医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有一些普通患者存在疑虑,担心来医院配一些常用药、慢病药物时会存在感染风险,因此我们就想到了中心门口的核酸采样亭,“一方面,沿街的站点更便于发热病人找到,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深夜有就诊需求的人来说,也不要再绕路进入中心,可以更为便捷地开到药,同时也减少了中心内的交叉感染的风险。两周运行下来,病人的接受度也都很高。”

张晓琳也提及,来发热哨点就诊的病人中,一些病人存在用药误区,“有些人觉得自己阳了之后全身痛,想来配布洛芬,考虑到站点内没有布洛芬,医生为病人开出了洛索洛芬,病人不知道,其实这两个药物都是解热镇痛药物,医生给予了详细的解释,最后病人终于理解了。”

此外,张晓琳也表示,“当前仍然有个别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就来配药,在药物相对紧缺的前提下,我们医生希望把它留给最需要的人。”

“当前医疗机构的压力都很大,不止我们中心。我们也很感谢卫健委推出的‘长处方’政策”,可以让一些有基础性疾病的普通病人,来一次社区医院就可以开足3个月的用量,这样我们中心也能把人力节省出来,全面做好医疗保障工作。”张晓琳表示。

宝山区月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哨点由核酸采样亭改建而来,里面配备了药物,可刷医保卡。

开设夜间发热门诊,畅通绿色转诊通道

在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月23日当日,该中心发热哨点的就诊量也从2周前的4-5人/天增至了500余人/天。

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街道的帮助下,新开辟的发热哨点。

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董嘉天向记者透露,随着发热病人的诊疗量的上升,在江川街道的帮助下,该中心的发热哨点大幅扩容,“街道征用了我们中心对面的一处办公楼,两个楼面都用作了发热哨点,最多可以同时开设6个发热诊间,病人的候诊区域也变大了,另外我们的碧江分中心还设置了一处发热哨点,同时在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了发热诊疗区,12月23日当天,11个发热诊间的总就诊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超过了500人次。”

董嘉天表示,目前来中心发热哨点诊室就诊的病人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发热、咳嗽病人为主,年轻人居多,我们白天安排了2个医生,晚上提供“微急诊”服务,周一至周五服务到24时,周六周日服务到22时,晚上“微急诊”就诊量相对比白天少一些,大约在50-60人次/天。

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的诊室,近日前来的发热、咳嗽病人居多,以年轻人为主。

“当前配药需求突出,解热镇痛药品相对紧张,我们也采取了药品拆零的方式,可以确保病人三天的用药量,有效提高了解热镇痛药品的使用率,这点也得到了社区病人的理解。”董嘉天强调,“目前来看,我们的药品供应量基本可以满足发热患者的需求。”

他进一步表示,目前来院就诊的重症倾向病人很少,但整个辖区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医联体转诊制度,“如果遇到就诊病人中有重症倾向的,我们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诊到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当前,我们中心的发热诊疗数量仍在日趋上升,同时几乎每天都在‘减员’,约有四成医护人员出现感染、发烧的情况,目前还在困难时期,也有不少医护人员带病上岗,各个部门、科室之间都在互相支撑,还是需要坚持到高峰期拐点的到来,相信这个难关是可以度过的。”董嘉天说。

    责任编辑:邹娟
    图片编辑:蒋立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