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铜都”鹰潭变智慧之城的秘密:紧抓数字经济,盘活传统产业

澎湃新闻记者 宋昕倩
2022-12-24 20:4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江西 >
字号

当产业单一的传统资源型城市遇上数字浪潮,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地处江西东北的鹰潭市,素有“世界铜都”的美誉,曾长期以铜为支柱产业。但曾几何时,受国内外因素影响,铜价持续下跌,曾经为城市创造辉煌的铜产业一度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如何找到突破口,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自救”,成了摆在鹰潭面前的现实课题。

正当转型迫在眉睫之际,鹰潭紧紧抓住了数字经济这一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建成首个全系列物联网(NB-IoT)全域覆盖标杆城市,从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为数字之城、智慧之城。

2022年12月21日至2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和参加江西双“一号工程”网络主题活动的数十家媒体记者、网络正能量名人走进鹰潭,探寻鹰潭成功的经验。

因铜而生,因“智”而兴

在位于鹰潭的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铜管生产车间里相比传统工厂明显不同,整洁、有序、高效,全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面巨大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铜管成分,关注着生产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空间,一旦有问题立即会报警。

耐乐铜业是一家高档铜管研发生产企业,具备从微量元素到铜管综合机械性能、晶粒度、导电性、清洁度、传热性能等综合测试与研究开发一体的能力,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江西耐乐铜业铜管生产车间在数字经济赋能下整洁、有序、高效。   本文图片均为鹰潭市委网信办提供

澎湃新闻了解到,耐乐铜业从2021年开始进行信息化智能化项目改造,实现了生产、仓储、设备等多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共享。如今,原料准备、生产计划信息、加工过程、生产设备运行情况都实现了透明化、实时化监控,数字化车间仿佛给公司安装了一个智慧大脑。

该企业副总工程师马力表示,近年来,公司用物联网技术,搭建云服务平台,积极推进铜加工数字化工厂改造升级,致力于向“装备+互联网”的模式转型,“通过数字化技术对铜加工设备进行远程监控,不仅能及时维护设备降低成本,也能降低整体排耗,企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升。”

耐乐铜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是鹰潭智慧城市建设的缩影。因铜而生,因“智”而兴,正成为鹰潭铜企的共有标签。

通过数字赋能,以超细铜导体、铜基自润滑轴承等产品为代表的“鹰潭智造”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国际上同样处于第一梯队。目前,全市铜行业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00余项,起草国家和行业标准30余项,均居行业首位。

数字赋能 农业经济大有可为

在数字赋能下,现如今的鹰潭不仅有了“绿色铜都”的新称号,还解锁了更多产业发展的可能性,数字农业便是其中之一。

江西丹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天然色素、果蔬浓缩汁、固体饮料等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化企业,是江西省唯一一家从事植物源天然食用色素和富色果蔬浓缩汁生产加工的现代化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天然食品配料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公司产品销售以出口为主,拥有自主出口权,主要市场为日韩、欧美、澳洲等国家。

丹霞生物总经理熊勇向澎湃新闻介绍,“我们专门从事植物源天然食用色素和果蔬浓缩汁生产加工,拥有多个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像萝卜红色素原料出自胭脂萝卜江西种植基地,藻蓝色素原料出自内蒙古螺旋藻养殖基地,紫甘薯红色素原料出自紫甘薯山东种植基地等等。”

鹰潭一家企业使用的智慧信用分析平台。

熊勇表示,原料种植基地的建设是保障公司发展的根本,是公司天然色素产品生产的第一车间。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优先发展原料种植基地,并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保证原料品质。此外,公司还与江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良种繁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加强优良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服务,不仅满足了原料的供给需求,也为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贡献。

数字技术作为一种高渗透性技术,可以实现对三大产业的全流程数据积累、开发、挖掘,帮助社会生产流程进行系统化整合,从而打通产业壁垒,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全方位重塑。丹霞生物这种工业与农业的“跨界”,便是最生动的例子,不仅既能保证工业发展的品质与效率,也使农业经济大有可为,同时能促进种业培育等农业研究,属实是“1+1>2”的效果。

眼下,鹰潭以双“一号工程”为契机,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其意义不仅在于经济转型升级,更在于通过探索全周期全链条数字化转型盘活三大产业,打通全市经济发展任督二脉,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鹰潭贡献”。

    责任编辑:王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