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推动免疫炎症疾病精准诊疗,首个2型炎症共识发布

澎湃新闻记者 张依琳
2022-12-26 15:19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12月25日,全球首部《2型炎症性疾病机制及靶向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对外发布。

这部《共识》是全球第一部归纳总结2型炎症及相关疾病理论知识的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组织编纂,国内的基础医学专家以及变态反应科、耳鼻喉科、呼吸科、皮肤科、儿科等多学科的临床专家等15名相关领域专家合力撰写完成,系统性地阐述了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临床前沿研究结果,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认识并了解2型炎症性疾病,制定适合患者的整体治疗方案,降低社会医疗经济负担。

2型炎症性疾病是2型免疫应答过强所导致的一类炎症性疾病。当人体暴露在不同环境或动植物过敏原时,体内就会形成2型炎症反应,进而可能累及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多个系统,引发2型炎症性疾病,包括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和食物过敏等过敏性疾病。

“全球首部《共识》总结了目前国内外2型炎症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循证医学证据,将对今后临床诊疗2型炎症性疾病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更有助于推动临床专科建设和多学科诊疗的发展,提升临床诊治效率、降低医疗资源和患者负担,促进医患和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王良录教授表示,“2型炎症性疾病涉及多个领域,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2型炎症性疾病有着非常庞大的患者基数,且患者往往多病共患,长期迁延不愈。因此无论是对于患者、患者家庭,还是医疗系统来讲,都是巨大的负担。但目前在临床上,临床医生对于2型炎症性疾病还缺乏认识,没有整体的治疗方案。”

2型免疫应答的特点为启动快,高效性,其刺激源极为广泛。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环境的变化,2型炎症性疾病在我国呈高发态势,威胁着大众健康。然而,2型炎症及其疾病的概念尚未得到普及,临床医生的理论知识有所缺失,因而对疾病临床规范精准诊疗提出了极大挑战。

王良录教授表示,2型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在就诊时往往面临两大“痛点”:其一,由于缺乏专业的疾病知识,同时往往又患有多种2型炎症性共病,患者不知道如何准确就医,辗转不同科室也难以得到确诊,形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其二,很多临床医生对2型炎症性疾病缺乏整体系统上的认知,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难以做到精准规范诊疗。

江苏省人民医院过敏诊疗中心程雷教授表示,2型炎症性疾病的覆盖面是很广的,包括上下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科等领域,涉及到很多个亚专科,很多学科方向,所以我们组建了一个多学科的团队。该专家共识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加上国际临床试验的一些结果,以及我们正在中国做的临床试验。理论结合实践,保证它的科学性、学术性,也保证它的临床实用性。

《共识》总结了一些常见疾病与2型炎症相关的证据,并将包括特应性皮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结节性痒疹、慢性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和食物过敏等13种疾病定义为2型炎症性疾病,此外共识还明确了白细胞介素IL-4、IL-5和IL-13等2型细胞因子是这些疾病主要的治疗靶点。

“2型炎症性疾病干扰世界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在中国这个基数可能会更高。《共识》的出台,受众面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孙英教授表示,“对临床工作者而言,《共识》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对2型炎症相关疾病的跨领域认识,在诊疗时能抓‘主要矛盾’,整体提高诊疗水平;对患者和大众而言,《共识》的发布有助于提高他们对2型炎症性疾病的科学认知,避免他们疲于奔走院内各科室,获得科学、高效、整体的诊断和治疗;对整个社会而言,《共识》能进一步推进国家制定卫生保健政策、加强全民健康素养,做好慢病长期管理,降低社会医疗经济负担。”

此外,共识的出台,也能帮助完善医院对2型炎症性疾病的防治体系建设,促进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建立,从而避免患者在不同科室间辗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变态反应科李靖教授表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变态反应科的专科医生队伍只有300多人。“即使加上呼吸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科室中能够从事2型炎症性疾病诊疗的医生,数量也非常有限。期待《共识》发布后,能促进多方对于2型炎症性疾病多学科诊疗建设的重视,壮大专科医生的队伍。”

    责任编辑:蒋晨锐
    图片编辑:乐浴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