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Nature:2023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空气污染导致妊娠失败|热点回顾

2022-12-27 08: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热点回顾|一周科技大事件”为学术头条推出的图文新栏目,旨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最近一周的科技热点新闻。由于篇幅(和知识)有限,欢迎大家多多补充~

“以毒攻毒”唤醒丢失的味/嗅觉,可取吗?

丢失味觉、嗅觉的“阳康”们,为了找回曾经的味道,可谓是想尽了办法。

近日,上海嘉定一位感染新冠病毒的 95 后小伙在嗅觉、味觉失灵后,在短短 5 分钟内咀嚼柠檬、口吞芥末、猛喝酱油,以此试图唤醒嗅觉、味觉。此外,在社交媒体平台中,还有网友以鲱鱼罐头等食物刺激嗅觉、味觉系统。

那么,这种“以毒攻毒”的做法可取吗?

对此,嘉定区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慧表示:“以毒攻毒”的唤醒法并不可取。在康复期间,还是要注意饮食清淡。用醋等刺激性的食物去恢复味觉,其实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种刺激性的食物,会损伤局部的口腔黏膜,甚至消化道的黏膜,从而引起胃部不适。

嗅觉味觉减退的症状对于一般病程而言两周到一个月即可自行转好,不必过于担忧。“但是,如果味觉嗅觉减退的情况超过一个月还没有改观的话,建议及时前往附近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赵宇强调。

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科学家揭示城市空间场所传染性特征

随着近几年新冠疫情的持续传播,如何从建筑学视角展开健康城市、韧性城市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城市中容纳不同人群活动的各类场所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载体,为了建设未来更健康、韧性的高质量城市空间,认知解析不同场所环境行为与传染病传播之间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摄图网)

近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王辉教授课题组围绕城市空间场所疫情传播与相应的传染性特征问题展开研究,揭示了城市各类场所行为类型与疫情传播的规律。

该研究以疫情暴发以来的多国城市作为案例,分别从场所尺度与城市尺度出发,对 11 类人群活动场所(包括学校、办公场所、购物场所、餐饮场所等)以及不同规模、密度城市空间中的疫情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

研究发现,虽然各类活动场所的疫情传播风险在不同国家存在差异,但体育、娱乐和餐饮场所的传染风险总体较高,且发生于上述公共活动场所的疫情传播在中小城市占比更高。

另外,针对城市尺度,研究提取了所有样本城市的疫情传播固定效应,分析了这一固定效应与城市规模、密度以及人口社会经济特征的关联。研究发现,城市尺度的疫情传播风险并不随城市规模、密度而增加。

内容来源:清华大学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949-022-00074-w

Nature:2023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

近日,《自然》杂志盘点了未来一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包括新一代疫苗、绚烂星空、病原体观察名单、登月任务、CRISPR 疗法、气候基金、超越标准模型、阿尔茨海默氏病药物和乏燃料存储。

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可操纵望远镜——中国奇台射电望远镜被提及。

据了解,奇台射电望远镜的工作波段涵盖 300MHz 至 117GHz,口径达 110 米,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全可动射电望远镜,可以在任何时刻观测天空中 75% 的天体,与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一样都覆盖寻找地外生命所关心的频段,并从静谧的无线电背景中捕捉到微弱的信号。此外,奇台射电望远镜亦可观测脉冲星、天体构成以及宇宙中的大尺度辐射结构。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4444-3

“阳”了后丧失嗅觉怎么办?新发现或能让鼻子“重获新生”

对于从新冠病毒感染中康复的一些人来说,嗅觉丧失通常是最令人沮丧的并发症之一。他们不仅会错过很多美味,正常生活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抑郁、焦虑、孤独和人际关系困难等问题。

近日,一项针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活体组织检查的研究表明,感染者的嗅觉丧失可能与鼻子中嗅觉感知组织中的免疫细胞扰乱有关,这一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阐明导致长期嗅觉丧失的机制。

分析结果显示,受嗅觉丧失影响的患者的活检具有较少的嗅觉神经元,并在局部免疫细胞群中显示出明显的变化。例如,这些样本显示出异常低的 M2 巨噬细胞数量、异常高的 CD207+ 树突状细胞数量,以及 T 细胞浸润的证据。

研究团队推测,这一发现或将为扭转嗅觉丧失的治疗策略提供建议,比如选择性阻断局部促炎免疫细胞或直接抑制特定的信号节点可能会干扰破坏嗅觉上皮稳态或修复的环路,并指出嗅觉上皮细胞很容易通过局部药物输送到达。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dd0484

科学家发表全球空气污染影响妊娠失败的研究结果

妊娠失败(包括流产和死胎)会影响母亲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对家庭以及社会造成广泛的间接损失,却是一个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将其称之为“被忽视的悲剧”。

为了预防妊娠失败,传统干预措施包括改善产前相关的医疗服务和孕妇营养,却较少涉及孕期的不良环境暴露。然而,大气污染等环境暴露往往普遍存在,因其影响全部人群而具有较大的公共卫生危害。对于生育健康,大气污染暴露可能是“被忽视的风险”。

(来源:摄图网)

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育部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薛涛和朱彤团队整合多源数据,构建 PM2.5 与死胎的暴露反应关系,首次在全球尺度估算了相关疾病负担。

该研究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 137 个国家,覆盖超过 98% 的全球死胎病例,具有全球代表性。研究估算全球 39.7% 的死胎可归因于孕期 PM2.5 暴露,即便考虑了估计不确定性,基于 95% 置信下限,这个比例仍然超过四分之一。

内容来源:北京大学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4250-4

科学家在基于系绳弹丸系统的太空初捕获研究中获进展

随着太空卫星数量的增多,催生出新的空间在轨服务需求,包括在轨服务/维修、太空垃圾清理、抓捕等相关技术。为实现太空操作的目的,高效率的抵近、接触技术成为关键。本研究对远距离非合作目标进行初捕获,为后续精确调姿与抵近做准备,可降低飞行器对工质和能源的需求。

接触式空间捕获方案分为刚性捕获和柔性捕获两大类型。机械臂捕获等刚性捕获已在在轨服务任务中使用。柔性捕获具有捕获范围大、捕获时冲击力小、折叠后节省存储空间等优势,但多停留在概念设计阶段。柔性捕获的机构多数属于系绳系统。已有较多关于系绳弹丸系统在重力场下的缠绕动力学行为的研究,而在太空中,鲜有关于系绳弹丸系统的研究。

(来源:摄图网)

近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微重力重点实验室空间材料物理力学课题组对实际的太空捕获场景进行简化建模,通过运动的分解与叠加分析了系绳弹丸系统缠绕过程的运动学特征,得到了弹丸的轨迹方程。研究通过单元的受力分析,得到了不同摩擦系数下卫星受力、目标对象受力的详细特征,讨论了极值时间、奇异性、方向角、振荡行为的相关问题。研究考虑绳子张力和缠绕时间的两个限制条件以及安全缠绕圈数,提出了成功捕获需要满足的弹丸速度、初始绳长的设计方案。该研究提出的初捕获的简化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为更为复杂的捕获情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内容来源: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论文链接:

https://www.researchsquare.com/article/rs-2213831/v1

Meta AI 团队斩获2021 IEEE TBD Winner奖

近日,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以下简称“IEEE TBD”)公布了 2021 年度最佳论文奖,来自 Meta AI Research(原 Facebook AI Research)的 Jeff Johnson、Matthijs Douze 和 Hervé Jégou 因在“相似性搜索”领域做出的突破性成果而获得了论文 Winner 奖。

图|Jeff Johnson、Matthijs Douze 和 Hervé Jégou(从左到右)

在三者合著的论文 Billion-scale similarity search with GPUs 中,Johnson 等人提出了一种用于 k-selection 的设计,其运行速度可以达到理论峰值性能的 55%,实现了比之前最佳 GPU 方法快 8.5 倍的最近邻搜索。

在多种不同的相似性搜索场景中,他们提出的这一方法远远超越了之前方法的最佳表现,其可以在 35 分钟内基于 Yfcc100M 数据集中的 9500 万张图像构建一个高准确度的 k-NN 图,也可以在 12 个小时内在 4 个 Maxwell Titan X GPU 上构建一个连接 10 亿向量的图。

IEEE TBD 由 IEEE 下设的 9 家分支机构联合支持出版,其中包括 IEEE 最大的两家协会——计算机协会和通信协会,以及信息处理协会、计算智能协会、汽车技术协会和消费技术协会等。

IEEE TBD 期刊主要讨论大数据相关的创新和应用,始终坚持发表关于大数据系统、理论和实践领域高质量文章,并在全球范围内鼓励与支持大数据、知识工程、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工作。

论文链接:

https://www.computer.org/csdl/journal/bd/2021/03/08733051/1aFvgKKpjoc

奥密克戎新变异株已传入我国,会引发再感染吗?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近三个月以来,包括 BQ.1、XBB 在内的 130 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已经输入中国,其中 BQ.1 和 XBB 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经成为优势毒株。

那么,新的优势毒株会引发新一轮的流行吗?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还会再感染吗?

(来源:摄图网)

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感染恢复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常常是由于新冠病毒变异导致的,但一般二次感染出现前会有一段间隔期,不会是感染以后很快再次感染,而且间隔时间越短,症状越轻,间隔时间越长症状会偏重,这和体内的抗体免疫有直接关系。

王贵强也强调,老年人应避免再感染,从而规避患上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

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科学家揭示肺癌亚型脑转移空间分布规律

肺癌转移是癌症终末期的标志,最常转移的部位是脑部,一旦发生脑转移,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不超过1年。针对这类患者,临床上主要采用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方式治疗,而电离辐射会造成脑部神经损伤,短期会引起恶心和呕吐,长期会导致记忆丧失和共济失调。已有临床实验证明,医生在制定放疗方案时保护转移风险较低的脑区,同时关注转移风险较高脑区的进展,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现有研究表明,两种肺癌亚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不同的脑转移瘤空间分布特征,但并未进一步分析不同脑区的转移风险。因此,全面剖析两种肺癌亚型的脑转移瘤空间分布特征并识别风险脑区至关重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发现,小脑(运动调节中枢)在两种肺癌亚型中均为高风险脑区,丘脑(触觉和温痛觉)、杏仁核(情绪和学习功能)和海马旁回(记忆视觉场景)在两种肺癌亚型中均为低风险脑区。

图|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风险图谱

此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央旁小叶(控制排便和排尿)、额中回(书写功能)和中心前回(控制对侧半身的运动)是高风险脑区。

该工作是目前已报道的探究肺癌脑转移瘤空间分布的研究中队列人数规模最大的回顾性分析,为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放疗方案制定增加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医生可以参考两种肺癌亚型的风险脑区制定精准的治疗计划,优化放疗剂量的分布,在不降低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因辐射引起的神经损伤。

内容来源: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论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060-022-04211-4

科学家揭示肺癌亚型脑转移空间分布规律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 625 号公告,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申报的杂交稻新品种科贵优 4302 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来源:摄图网)

科贵优 4302 由亚热带生态所为主,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科贵优 4302 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晚稻区试中表现为中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中抗褐飞虱,同时,品质达到部标优质三级,产量比对照增产 1.9%,是我国目前通过审定的第一个抗这三种病虫害的优质水稻品种。

亚热带生态所水稻分子育种团队致力于水稻多抗性状的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技术紧密结合的育种方法,发挥分子育种技术在改良抗性等质量性状中的作用,在一个品种中聚集至少三种具有重要生产应用价值的抗性,为水稻育种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同时,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利用亚热带生态所培育的“三抗”恢复系 R4312,选育出“双抗”、优质、高产杂交中稻新品种呈两优 4312,并通过国审。它在长江中下游稻区中稻区试中表现为中抗稻瘟病、中抗褐飞虱,同时,米质达到部标优质 2 级,产量比对照增产 4.1%。

该团队负责人肖国樱表示,要继续加强与全国各地研究院所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将培育的“三抗”亲本授权给相关单位配组,提高多抗、优质、高产杂交稻的育种技术水平。

内容来源: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阳康”后一直咳嗽,如何应对?

可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感染新冠病毒后,即使核酸和抗原显示阴性,咳嗽的症状却依然没有消失,有的还比较严重。这是为什么呢?

(来源:摄图网)

近日,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牛宏涛解释道,“奥密克戎毒株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常出现继发气管、支气管炎症,从而引起咳嗽。同时,病毒导致呼吸道黏膜破坏,免疫细胞聚集此处‘参与战斗’,完成任务后,通过咳嗽和咳痰将咽喉部、气管以及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清理战场。”

清理战场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轻症患者退热后咳嗽可能会持续,一般发病两周内康复。不过,如果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感染后咳嗽最长可能持续 8 周。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感染后咳嗽是许多呼吸道病毒感染都会出现的情况,因此不必过于紧张。”牛宏涛强调,“转阴后咳嗽不止,建议多喝水、多休息、少说话,提高气道温湿度(用湿热不烫的毛巾敷脸上,吸蒸汽),促进痰液排出。”

同时,如果咳嗽影响了生活、睡眠等,建议及时到医院呼吸科就诊或线上问诊,获得个体化治疗建议。同时,要避免吸烟,远离污染及有刺激性气味的环境。

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学术头条

新版微信更改了公众号推荐规则,不再以时间排序,而是以每位用户的阅读习惯为准进行算法推荐。在此情况下,学术头条和“学术菌”们的见面有如鹊桥相会一样难得(泪目)

那么,如果在不得不屈服于大数据的当下,你还想保留自己的阅读热忱,和学术头条建立长期的暧昧交流关系,将学术头条纳入【星标】,茫茫人海中也定能相遇~

|点这里关注我�� 记得标星|

原标题:《“以毒攻毒”唤醒味/嗅觉?Nature:2023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空气污染导致妊娠失败|热点回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