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漂泊的人,不会轻易把一个地方当做「家」

2022-12-27 14: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七柚 博集天卷书友会

我们住过很多房子,但能称之为「家」的并不多。

有人说,墙面刻着身高线和年月日的地方,就是我无论走多远,都要回去的家;

有人说,能让我安心吃口热饭,睡个好觉,卸下防备的地方,就是我不变的家;

也有人说,只要有我和我的猫在,就是我的家,即便是租来的地方······

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庇护白日梦,也保护做梦者。

家,不在于多大,多豪华,而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一个安定的居所,让我们可以有所依,有所恋,尽情热闹,也尽情孤独。

你理想的家是什么样子?家为你留下了哪些抹不去的印记?

我们收集了他们的「家」,与你分享。

家,是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

当我们称赞一把椅子或一幢房子美时,其实是在说喜欢这些家具或空间向我们暗示的生活方式。

——阿兰·德波顿

@木哥的小小农场

记得《慢》这首歌下有一条热评:

“理想的生活吗?

去个人少的地方,小岛上最好。住一个有阁楼的房子,里面有榻榻米,有躺椅,有书桌,有秋千,有互相陪伴的猫猫狗狗。附近有海,有温柔的邻居就更好了。不交太多朋友,舒服不约束的关系多好啊。我理想的,毫无牵绊的,一生”。

这大概也是我理想的生活,山里也行!

图源:豆瓣@木哥的小小农场

@一只小鸟

在家里,我最喜欢楼梯一角。

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地板,实在太美了。我时常站在那里发呆。

回过神来慢悠悠走到楼梯底下,打开窗就会有大片大片像棉花糖一样的云飘过来。

图源:豆瓣@一只小鸟

@栗子阿

自己动手改造的家。

不大不小的后院,养花种蔬果,每天的阳光充盈且自由。

图源:豆瓣@栗子阿

@刘随

理想的家,大概就是被热爱的事物包围着。

木屋,阁楼,老街,古着,蓝染,青山,竹椅。

伴随着欢喜和静默。

图源:豆瓣@刘随

@无山

理想中的家,不用太利落,但也能干干净净。不用太奢华,但也是舒舒服服。

有时间我就会在条凳上健身,或者睡觉,还可以躺着吃冰棍!

图源:豆瓣@无山

@ruby

花了蛮多心思布置这10平米的阳台。

封闭阳台养花养多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白天开窗通风,雨天再一盆盆搬去连廊淋雨。

虽然很累,但一切都值得,这里渐渐成了我的生活避难所。

到了冬天,我就躺进藤椅,披一身暖阳,饮一杯热茶,发呆,看书,刷手机。

图源:豆瓣@ruby

@拾一半梧桐

花开无声,任疫情反复,生活不可辜负。

图源:豆瓣@拾一半梧桐

家,是遥远又亲密的连接

我需要一个家一样的东西。可以蜷缩在里面做梦,喝酒,裸奔。可以将最私密的伤口,袒露在阳光之下。

——余秋雨

@一哲

一个人在外漂泊这些年,换过几茬室友,也搬过很多小区。

花着三四千的房租,却没有哪个房子给过我家的感觉,我也从来不会说「回家」。

那十几平米的小屋,不过是繁华都市里一个落脚的地方,记忆会很快模糊,与它们的联结也会在搬家的过程中一点点消失。

就连妈妈每次在电话里,也只会问我,“回住处了吗?”

唯一让我感到温暖的,是天桥下一辆辆小吃车。

热乎乎甜丝丝的烤红薯,随意翻炒就超级好吃的炒河粉,凌晨回家依然可以买到的煎饼果子,就算只是路过,也会有一种踏实的安全感。

他们离开的时候,也只是悄悄把车开走,去往城市的其他角落,或是回到老家。

就像我们一样,来去匆匆,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π的纪实

因为疫情,我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了,可当我趁着国庆假期,兴奋地奔向那熟悉的地方后,发现很多东西都变了。

每一道菜都放了我从小就讨厌的葱花,卧室变成了弟弟的电脑房,电视柜上的合影也换成了他们爬山的照片,每个人都笑容满面,唯独与我无关。

家人对我说得最多的话,是让我尽快找个好人家,美其名曰为我好,但我想,他们只是害怕别人笑话。

「女大无家」,原来是真的。

那一刻,我失去的,不只是一间房,还有内心的安全和归属。

也是那一刻,让我深刻意识到,有些爱,只能自己给了。

@梅桂

我最珍贵的记忆,是和姐妹一起租房的那几年。

十月的一个大风天,我们浩浩荡荡地搬到28层,正式开始了合租生活。

很吵,很挤,却也很欢乐。

我们一起看完了《欢乐颂》,二刷了《甄嬛传》,每天早上,都循环播放着郝云的《活着》,“慌慌张张,匆匆忙忙”地开启一天的生活。

我们被工作生活反复拉练,但因为彼此的陪伴,从象牙塔奔向社会的阵痛得以缓冲。

@南生

去外地出差,坐在出租车上听到司机和妻子通话,大概是妻子问他今天忙不忙,注意安全之类,快挂电话时,司机突然来了一句,“对了,对了,晚上多做个菜!娃娃要回来,做点她喜欢的”。

像无数个平凡普通的家庭那样,因为孩子的归来,让一整天都充满了期待。

一蔬一饭,柴米油盐,就是家的意义吧。

@柠西西

婚后一直没什么真实感。

直到前两天,我们从朋友家打牌回来,顺路去了趟菜市场,兴奋地买来八角、桂皮,甘草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香料,这才感觉,是要正儿八经过日子了。

@鲸鱼啊

工作后,常年奔波在外,回家的次数寥寥无几,甚至和父母的交流都很少。

但因为突发的疫情,我被困在家里两个多月。

吃饭成了每天的头等大事,是米饭还是面食,是炖肉还是炒菜,好像变成了生活中唯一可以掌控的事情。

时间久了,我开始贪恋那热气腾腾的烟火气,好像能生出无限的力量,让紧绷的神经松弛,让崩塌的世界重建。

在那之后,哪怕只有三天假期,我也会尽力赶回家吃饭,开门喊一句“我回来了”,成了近三年来我最享受的事。

写在最后:

在动荡的世界里,有太多的不确定和不可抗力,我们不再计划遥远的旅行,也很少励志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我们更需要的,是安全的居所,以及和居所之内安全的关系。

就像陈春成在《夜晚的潜水艇》中所说,“确定无疑的事情有这么一两桩,也就足以抵御世间的种种无常。”

或许,能给我们勇气,让我们安心,也提供退路的地方,就是我们心中称之为家的地方了。

今日荐书

家人就是靠得太近才会相互忽略,分开一些反而能更清晰地感受对方的存在。

和家人保持多远的距离才是合适的,怎样在个人烦恼和家庭责任之间找到平衡,这是真实存在却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作者濑尾麻衣子巧妙地通过微小故事,探讨了每个家庭都可能会面临的困惑。把家庭比喻成餐桌,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让人有点担心,各自怀抱不同的苦恼,但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悲伤,又能够一起对抗。

每个人都尽力去填满对方生命中的阴影与空缺,给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关怀与体贴——这便是幸福。

原标题:《漂泊的人,不会轻易把一个地方当做「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