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医药集采将如何推进?专家:运用市场机制提升医药集采质量

澎湃新闻记者 张依琳
2022-12-29 18:59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日前,中新社举办“国是论坛:集采常态化与医疗高质量发展”内部研讨会,中新社国是研究院在研讨会基础上展开持续调研并形成报告,于近期正式对外发布。

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认为,集采在规范医药市场秩序、纠正市场失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有待通过集采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对新药、新技术、新耗材更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突出“要点”:集采促进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

从2018年底在11个城市开展试点,到2019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再到近日第七批国家组织集采药品在多地落地执行,药品集采持续提速扩面,医用耗材集采也不断扩围。集采的常态化推进,有效保障了患者用得起、用得上优质常用药,稳住了医疗安全的“基本盘”。

专家们认为,医药集采在规范健康产业市场秩序、纠正市场失灵、改善医疗行业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促进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娄洪表示,带量采购作为“三医联动”的突破口,对发挥医保战略采购,促进医疗机构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药品、耗材的集中采购对促进医保医疗领域达成均衡状态,特别是在提高用药水平、促进药品耗材价格合理回归、引导医药产业和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受集采带动,好药数量也增加了,优质药品成为市场的主流,低端落后的产品逐渐出清。

“集采从根本上改变了医药市场的竞争规则和竞争方式,也改变了医疗市场服务提供的扭曲激励。这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随着集采规则的不断完善,这种结合的成效会越来越显著。”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指出。

攻克“难点”:更注重运用市场机制

与此同时,推进药品集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也浮出水面,亟待在探索中进一步向前推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葛延风表示,在推进集采的过程中,无论是医保部门、还是其他的政府机构,都应当尊重市场行为、尊重市场规律。要明确区分采购行为和保障政策。无论是政府集采还是医疗服务机构联合采购,都要遵从市场规则,公平、公正、透明,以市场换价格,保障质量,提升可及性。在保障层面,则是要明确、完善分担机制,确保公众用得起药。一定不能把采购行为和保障政策混为一谈。

吴明认为,下一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集采政策和管理:一是根据临床需求进一步完善集采规则,要以质量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同时,中选价格不仅覆盖生产成本,更要关注是否覆盖了合理的流通成本和耗材的伴随服务成本,同时,要建立起临床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评价系统;二是改善要素市场需求侧和供给侧的适配性,减少供货不及时甚至缺货对临床诊疗工作的影响,保证临床所需;三是要妥善处理好高临床价值但价格较高的医药产品纳入医保的问题,既要避免价格过高加重患者负担并影响可及性,以及影响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又要考虑价格压的过低,企业得不到合理回报不进入医保,患者得不到有效诊治;四是要平衡药品耗材集采、医保谈判以及支付方式改革与医药创新激励的关系,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环境。

国药集团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威表示,为更好服务集采,发挥大型流通与配送企业的规模性和高效性是需要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应考虑三大问题:

一是集中带量产品流通和配送企业多仓协同的问题。全国性医疗器械流通和配送企业为实现集采产品落地,在各地高标准设立经营网络企业并开展医疗器械三方物流业务,但跨行政区域开展代储代运需要单独申报,监管方需要按照各自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制约了集采产品在流通和配送环节的畅通流转。建立集中带量采购流通和配送企业多仓协同制度势在必行,需在全国试点探索大型企业内三方物流多仓协同机制。

二是对配送商的遴选。医药集中带量采购,价格是竞争出来的,产品是医保局选出来的,流通和配送工作是完成集采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未来对配送商应有完善的遴选机制,包括仓储面积、人员资质、覆盖面积、注册资金等都需要重点考虑,作为遴选重要指标,保证集采成果安全高效的配送到各级医疗机构。此外,对于边远地区还要完成伴随服务的保障问题。

三是付费问题。如今带量采购价格已经降下来了,毛利很低,中间还有配送环节。尤其是近来医疗机构资金压力很大,很多医院付款存在困难,造成中标企业回款难、回款慢的问题,进一步影响集采产品在流通和配送环节的效率医保局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做出相应调整。

娄洪认为,今后集采进一步完善的方向,应当是切实尊重市场运行基本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尊重经济规律,努力争取多元目标的平衡。娄洪建议,“唯低价论”应该摒弃。企业要遵守经济规律,“唯低价论”道理上讲不通,实践中也是有害的。另外,供应方面,尽管医保联合工信部等部委做好生产流通环节保障监测,但总有个别药品和个别企业出现供应紧张,有些是因为疫情管控之下供应链遇到梗阻,但也不能排除少数医院报量保守等其他原因。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如何保证企业进行高投入后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这个问题应当交给市场机制去解决。特别是对新药、新技术、新耗材,应当更注重运用市场机制,这样才能让企业有足够的动力去从事创新研发。此外,应进一步完善对医院和医生的评价机制,在评价体系中更加注重医生的专业能力,而不是片面要求医生发表多少学术论文。

疏通“堵点”:让创新始终在路上

专家们认为,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要推动创新,首先需要对医疗产业领域政府和市场的角色有更清晰的界定,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和市场应加强协作;其次,应进一步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市场规模庞大等优势,提升吸收外资质量和水平,以此带动国内医疗产业更好开展创新;再次,集采中应考虑对创新性强的药品和耗材予以适当倾斜,使企业有利可图,便于对企业形成创新激励。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杨建龙认为,一些国产器械、耗材企业研发投入非常大,如果产品上市后很快进入集采,而集采又长期以“低价”作为医药和耗材的集采标准,企业回收成本和创造利润都会受到影响,长久来看,这对医药创新不利。 “我们更希望有灵活、精准的政策,作为新技术可以暂时不集采、不进医保,至少等足够成熟之后或者是有很好的卫生机制价值时再进医保,给予新技术一定的自由市场。”

吴明认为,要激励创新,中国首先就面临特有的通过改革为医药创新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的任务。集采就通过极大的压缩了“回扣”存在的空间,纠正了市场失灵,营造了这样一个创新的环境。同时,集采腾出的空间里可以纳入创新的产品;集采产品薄利多销,企业若要获得更高的利润,只能创新。集采形成了有效的创新激励。

    责任编辑:蒋晨锐
    图片编辑:朱伟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