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拿下云桌面和云会议双领先,华为云加码音视频产业升级

2022-12-30 17:40
10%公司 >
字号

如今,企业“云办公”逐渐普及,远程参加会议、通过云桌面异地团队协同办公等形式,让人们无需走到线下,只需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可以进入开会、工作协作状态,“云办公”改变了企业办公模式。

云会议与云桌面都属于远程协作工具。从市场需求来看,从消费级到专业级,政企行业对产品的需求最为旺盛。为此,华为云以云、音视频等平台能力为核心,在产品经营和生态方面同时发力,持续不断地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近日,IDC正式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国虚拟客户端计算软件市场跟踪报告》和《2022上半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华为云桌面和华为云会议市场份额均位居领先。

云桌面

云会议

我们都观察到了,疫情期间火爆的云会议与云桌面,起初入局者众,旋即快速开始淘汰,其中不乏互联网和IT大厂的身影,两大报告中出现重合的厂商不多,为何华为云能取得阶段性胜利,这是否有一些共性在里面?

寻到云会议“全新价值增长点”者得市场

事实上,“在线会议”产品早已发展多年,只不过一直没有普及,直至疫情突至,海量线上会议需求涌现,才得到大家的关注。而在云会议产品的技术层面,大家主要关注的就是“声音”和“视频”两个方面,这直接促进了云时代下音视频技术的创新与变革,这便是云会议产品发展的第一阶段——场景驱动技术创新。

然而,如今大环境带来的被动式增长已经不可持续,健康稳健的增长要回归商业和技术的本质,诸如免费获客、开源照搬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云会议市场。做免费市场烧钱带来增长的背后,是企业耗费数万台服务器的资源,从商业角度来看,企业目前已经到了需要用户变现的阶段。

那如何找寻满足客户需求的全新价值增长点?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市场的不断增长,云会议产品发展到第二阶段——技术驱动场景创新。

我们现在也能看到,目前不少免费云会议厂商开始收费,他们已经意识到,免费客户不能支撑云会议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政企客户才是市场上真正有付费意愿的高净值客户。然而,政企组织规模大,地域分布广,开会场景多,对于云会议产品的要求很高,比如需要日常办公与高层会议兼顾、伙伴会议与高密会议需要同时存在、混合办公的各种需求也层出不穷。而且,政企的会议系统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要考虑的更多,他们需要更完善的产品功能和场景解决方案,来帮助政企会议系统平滑演进,往往都会提出这样一个要求——需要厂商能够在原有会议系统之上进行改造升级。

面对政企客户,尤其是大型政企,地域分布广、安全要求高、开会场景多、拥有多套会议系统等现状,对会议系统建设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许多云会议厂商囿于技术积累不足,比如缺乏自研专业硬件终端,会议室视频会议音视频效果差、无法满足不同会议系统连接等;又比如音视频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网路传输不稳定,体验感差,以及不支持与客户自有系统集成,无法满足客户的高要求。

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华为云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比如华为云推出的OneMeeting解决方案,其囊括媒体下沉方案+入驻式会议互通+被企业应用和平台集成,满足了政企客户在会议安全、稳定、便捷、集成等四个方面的主要需求。更好地满足从日常桌面/移动会议、智能会议室建设、企业培训、行政大会、直播、跨国会议及高端峰会等各类场景需求。

除了方案满足度高,华为云会议基于华为30年音视频技术积累,和华为云原生的公有云架构,持续构建视频会议质量,提升会议体验。像智能算法优化、传输协议的选择、弱网传输丢包恢复、RTC和CDN等技术也一直在不断迭代,确保“云会议”能够找到高清、稳定、安全、易用的技术参数平衡,一切只为跟上用户需求的变化,解决客户需求的同时提供更好用的产品。目前华为云会议已经服务了如中建一局等150多万家政企客户和组织,支持了600多场高端峰会,成为众多政企客户信赖的品牌。

正如IDC中国市场电信和物联网助理研究总监崔凯所说的那样:“市场规模的变化,在排除不确定性因素外,一定是来自于用户需求的变化。华为云会议凭借‘云+端’战略的逐步成型,聚焦政企客户会议核心场景和需求,不断完善解决方案,并依托华为云生态的加持,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云桌面发展的下半场要拼技术“突破和创新”

无独有偶,云桌面和云会议产品技术的演进之路非常相似。

云桌面经历了多次技术架构的演进,VDI/IDV/VOI等,以至于行业内部互相倾轧,不同于海外Citrix,Microsoft和VMware占据绝对主导的形势,国内厂商都在企图获得云桌面的定义权。部分国内厂商也采用了海外开源的桌面传输协议,这可以帮助其快速开展业务,但同时也有一个弊端——不具备自主可控能力。金融等行业对安全要求较高,对于技术能力较弱的云桌面厂商来说,难以满足金融行业对于云桌面产品的需求,所以在国内服务金融行业的相关厂商很少。

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华为云桌面给出了自己的答卷——华为云桌面采用自研的HDP高清传输协议,通过与同类云服务产品的PCMark跑分对比发现,同等型号产品在同一环境下,华为云桌面的帧率及显示表现更加优异。基于其自研技术的先进性,其云桌面产品从数据中心到云端蔓延,在云计算领域的积累反哺于云桌面产品,这便是“场景驱动技术创新”的有利验证。

用户需求是不断在变化的,所有技术的演进和用户需求的变化都是螺旋式发展的。厂商想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肯定是要“想在用户前面”。在“场景驱动技术创新”之后,“技术驱动场景创新”是产品技术演进、实现价值突破的必由之路,而云桌面也不例外。

拿疫情期间的混合办公和移动办公场景来说,很多企业面临着员工多且分散、PC分散难以管理与运维、故障修复时间长、用户信息安全难以保障、自建私有云成本高的难题。对此,华为云桌面凭借HDP协议保障编/传/解端到端时延100ms,提供无异于PC的流畅体验;同时云保障企业数据端到端安全防护,云端高可靠存储数据。员工可随时随地通过笔记本电脑、Pad、手机、会议白板等设备登录华为云桌面,一键直达办公空间。应用响应不依赖于终端的处理能力,而是直接利用云端桌面服务器的优越性能,大幅提升应用处理速度和用户体验。通过华为云覆盖全球的网络,在丢包<5%的不稳定情况下,仍可保证流畅办公体验,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的问题。

具体来看,华为云自研的软硬协同桌面高清编码,通过场景自适应的信道联合智能编码调节技术,根据不同业务场景动态调整编码方式和码控策略;华为HDP(HUAWEI Delivery Protocol)高清传输协议,通过编、传、解各个环节的自适应能力,为企业用户提供低时延、高可靠、清晰流畅的音视频体验。

在网络设施层面,华为云桌面通过华为云实时音视频SparkRTC,可以实现“专线级”网络传输品质。华为云桌面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自动选择最佳的优化手段,能在确保显示效果的前提下,同时又提高压缩率、降低压缩资源消耗和压缩时间。通过持续的策略优化,降低数据流各个环节的时延。同时还可以利用华为覆盖全球的网络,通过就近接入、路径优化等能力降低网络时延,可实现用户键鼠操作至屏幕显示的时延小于100ms。

在架构层面,华为云桌面具备云上的快速迭代和统一运维/运营能力,其统一的云原生服务架构,可以在支持多云部署的同时,充分调度云上资源,实现弹性共享。而传统的虚拟桌面厂商,或者单一公有云的厂商,很难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于云桌面不同部署模式或多类部署模式的要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云桌面版本不统一、体验有差异的问题。这也是华为云桌面可以在一众产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点之一。

行业对终端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有许多政企组织都在使用华为云桌面,华为云桌面也针对企业需求推出了不少“衍生产品”,譬如设计师云工作站等,就是通过“云桌面+音视频”的组合,进一步帮助企业释放了数字生产力。华为云联合江苏赞奇公司发布的“超高清设计师云工作站“就是最好的例子。

传统本地化设计模式存在诸多局限性,部分项目制企业资源在业务淡季陷入闲置状态,造成大面积的资源浪费;同时企业还面临着异地多团队协作信息安全风险高等难题。华为云与赞奇联合共创的超高清设计师云工作站,实现了一站式云上内容制作,覆盖图像、编辑、渲染、存储全业务场景,能够有力支持影视特效、动画电影、游戏动画等领域提速效率、提高质量和保障安全。目前,该云工作站已为誉为影视、叠纸游戏、洛克特影视、马栏山小飞侠等企业提供了云上制作服务。

要知道,云服务天然可调用云上海量弹性的算力、存储等资源,具备如水电般灵活收费的特点,且可更好地隔离本地和云上的数据,保障机密数据安全,这些都驱动了云上内容制作的持续发展。

“音视频”是推动“云会议”、“云桌面”技术演进的重要力量

无论是云会议还是云桌面,其技术的演进虽然都搭上了云时代的快车,但回溯技术本身,音视频技术的发展是推动两者发展的重要因素,云会议与云桌面关注的“画面、声音、时延”都是音视频领域在重点迭代的技术点。

纵观音视频技术近几年的发展,其目前正处于从场景驱动技术创新,到技术驱动场景创新的中间态。相关厂商不仅需要在底层计算、网络和存储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还需要在算法策略和产品矩阵等方面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音视频技术的下半场一定是综合技术能力强的厂商更占优势。

像华为云这样的厂商或许就将是音视频乃至云会议、云桌面等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过去30年,华为云一直在音视频编解码和网络传输技术方面不断探索,构建了面向未来的云原生媒体基础设施,包括分布全球的媒体网络、领先的音视频引擎和媒体传输算法,整体有较为深厚的积累。同时,华为云也希望可以基于云原生媒体基础设施,更好地赋能于云会议和云桌面的高清和网络传输质量,让云桌面、云会议等业务的音视频传输更清晰、用户交互更流畅。

“耳听”与“目视”是人类获取信息量最大的两个渠道,音视频技术的演进推动着产业与商业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依托海量算力、高性能存储、全球网络、云原生媒体引擎,以及数智融合、AI等技术能力,华为云携手音视频产业链各方优秀企业将共创产业新想象。

正如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所言,行业正迈向虚实融合的3D互联网时代,音视频产业迎来蓬勃发展期。面向新时代,音视频产业应深入到Cloud for Media、AI for Media,生于云、长于AI,还应在颠覆式终端、现象级内容以及全新产业生态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

    责任编辑:毛玮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