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造肉,吃上了又没完全吃上,有成长性吗 ?

2023-01-03 08: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星空下的夹心糖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泡芙

小时候,我们都吃过很多 “素肉”、“素鸡”等零食,这些食品大多由大豆或小麦制成,价格低廉,口味浓烈,虽然可能并不健康,却是儿时记忆中难得的美味。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些“素肉”并不是肉。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将“人造肉”做的越来越逼真,口感越来越像真肉,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一、兼具成本和健康优势

从理论上讲,人造肉具有先天的成本优势。高中生物知识告诉我们,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的能量效率仅有10-20%。因此,用粮食喂养动物会损失80%-90%的能量,人吃肉会再损失80%-90%,这是两层消耗;然而,如果直接将植物做成人造肉,就可以减少一层能量损耗。养殖动物需要产生额外的场地、人工、饮水、疾病防治、屠宰、环境污染等费用,而工业化人造肉生产的的成本则会低很多。越是养殖周期长、生长慢或需要散养的动物,人造肉的成本优势就越大。

另外,人造肉还更加健康。

首先,理论上,人造肉和原料简单,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科技和狠活”,产品一致性好。与此同时,人造食品还能根据需要保留我们人体所需要的有利元素,剔除一些有害的和无效的食品元素。真肉可能会有病原体和寄生虫的问题,但人造肉完全没有这些困扰。另外,人造肉还可以控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进一步的迎合了当前人们对于健康、品质、个性化的需求和消费理念。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造肉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既包含人造猪肉、人造牛羊肉、人造鸡肉等常见肉类,还包括人造金枪鱼等“小众”产品。不仅如此,人造肉还可以对口味和质感进行一进步细化,例如 “人造里脊肉”、“人造五花肉”、“人造内脏”等。另外,在更大的范畴上,人造肉还包含人造鸡蛋、人造牛奶。曾几何时,人造肉还只在小零食中充当替代品,或者在烹饪中以假乱真、滥竽充数,但今天,人造肉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超市货架和餐桌上。

来源:网络

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2019年,伴随着美国公司Beyond Meat(BYND)上市,中国食品行业掀起了一股人造肉的浪潮,吸引了很多人去尝试。但过了尝鲜潮,这些人造肉产品明显后劲不足。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好吃,其次就是价格贵。

按照生产工艺,人造肉可以分为植物肉和细胞培养肉。植物肉主要以大豆、豌豆、小麦等作物中提取的植物蛋白为原料,去模仿动物肉制品的质地和口感。细胞培养肉是利用细胞培养工程和组织工程等技术,在体外培养动物细胞并生产肉制品。

两种方法当前都具有很大的问题。

植物肉的问题在于口感。植物和动物在分子、细胞和组织层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几乎是无法逾越和改变的。而微观结构决定宏观性质,因此植物肉很难做到动物肉制品的口感,依赖调料和特殊的烹饪方法的掩盖。但即使如此,绝大多数人都能品尝出它们的差异。

细胞培养肉虽然本质上就是动物细胞,口感可能会好一些,但由于技术不成熟,价格十分昂贵。动物细胞不像植物细胞一样可以产生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次数有限,且对培养环境要求极高,细胞培养肉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对于人工制造的产品而言,越是纯净的、一致的东西可能反而越容易,造出一块纯瘦的人造肉可能比较容易,但想要在其中模拟出肥肉、血管、筋膜等复杂组织则难如登天。要想更像一些,就需要更多的生产步骤和更多的添加剂,但这样就会违背人造肉更为健康的“初衷”。人造肉在中国的推广尤为艰难,中国菜系众多,烹饪方式复杂,人造肉很容易被打回原形,一翻就碎、一炒就烂。

三、人造肉沦为“过气网红”

2019年,比尔盖茨押注的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成功上市,将人造肉概念推向高潮,上市首日收盘暴涨163%,上市仅一个多月市值便突破100亿美元。然而,今年以来,Beyond Meat的惨淡业绩令市场哗然。Beyond Meat 2022财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0.43%,净亏损同比扩大321.14%。股价也是跌跌不休,2021年至今Beyond Meat股价已累计跌去九成,下图展示了其业绩情况。

资料来源:36氪

不好吃,卖的贵,导致人造肉在消费端不怎么受欢迎。大多数消费者在初次尝鲜之后,就把人造肉拉进了黑名单。人造肉的技术还不成熟,很多企业在生产端也不及预期。

国内人造肉相关的上市公司较少,且发展得也不顺利。双塔食品(002481)主要生产粉丝和豌豆蛋白,其中豌豆蛋白也是人造肉的原材料。双塔食品也随着人造肉概念爆火过一波,但自2021年以来,由于疫情导致的供应链紧张,叠加消费需求减弱,以及消费习惯转变等因素,使得植物肉市场开始降温,双塔食品的财务状况也大幅恶化。

资料来源:36氪

山东赫达(002810)主营纤维素醚和植物胶囊,其参股公司米特加食品的“年产700吨植物肉中试车间项目”已经于2021年8月建成。2022年12月11日,有投资者提问“贵公司植物肉项目预计什么时间开始建设”,公司回复“植物肉项目由公司参股公司主导,目前正在逐步推进中”。东方集团(600811)于2022年5月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高水分植物肉项目正处于市场培育优化阶段。”对于国内相关企业而言,人造肉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四、不确定的未来

在物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做“测不准原理”,大致意思是说,不可能同时精确测量一个粒子的速度和位置。人造肉的未来同样“测不准”,目前我们还难以预测其发展速度、爆发时间和市场空间。

在口感和成本上,人造肉做的还远远不够,依然需要大量的技术变革,而这些变革可能成本高昂且遥遥无期。曾几何时,人造肉雄心勃勃地想要占领千亿级别的市场,但新旧更替从来都不是容易的,需要激烈的博弈和系统的建设。人造肉需要和传统养殖业争夺市场,需要消费者教育,需要上下游生态系统的完善,还需要立法的支持,也需要自身的规范。

路很长,但走的太少。

笔者对于人造肉的未来可能更悲观一些。很多人拿人造奶油替代奶油、煤油替代鲸鱼油来进行对比。但事实上,人造肉的难度比人造奶油的难度高得多。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奶油也开始了对人造奶油的“反向替代”。鲸鱼油曾被用于照明,后来被煤油所替代。但是,照明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需求,但饮食不是。就像人们并不会关心电线是铜的还是铝的,毕竟能用就行;然而大家却会对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斤斤计较。人造肉顶多只能模仿真肉,所以人造肉只能充当劣质商品(inferior good),在出现灾荒、战争,或者在肉制品位于周期高点的充当替代品。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

“真实”是肉制品的信仰。

肉制品不仅仅是一种食品和营养物质,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属性。首先是一种体验,其次才是一种结果。人造肉是一种被剥夺了核心、只剩下表面的物质,难以想象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老友相逢的时候大家围在一起吃人造肉的场景。人造肉即使能对肉制品产生替代,份额相比也不会太大。不过,话也不能说死,我们相信,什么时候人们能够完全接受“元宇宙”,那么就有可能完全接受人造肉。

不过,人造肉还远没有到那个阶段。先做好自己,再谈改变世界。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