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杭州入境人员检出XBB毒株!浙江疾控预计1月疫情将进入高峰平台期

2023-01-03 22: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全球大流行,变异株也不断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BF.7、XBB、BQ.1等近期备受关注。

那么,杭州市当前新冠病毒主要流行变异株又是哪个呢?

近一周杭州本土病例毒株类型公布,入境人员中检出XBB、BQ.1等变异株

杭州市疾控中心按照国家、省及市监测方案对部分入境人员、哨点医院就诊患者、住院病例标本等开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实时掌握病毒株变异趋势,分析变异对病毒特性、免疫逃逸能力等的影响。

根据病毒株监测情况,近一周全市本土病例中检测到的新冠病毒株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及BF.7,其中BA.5.2占54.17%,BF.7占45.83%。同时,在闭环管理的入境人员中也检测出了XBB、BQ.1、BQ.1.19等奥密克戎进化分支病毒株。

毒株BQ.1和XBB等在一些欧美国家已成为主要流行株,不少市民担心新变异株的传入,导致国内疫情防控更加复杂。关于这些疑虑专家给出一些小贴士。

XBB和BQ.1变异株是什么?

答:XBB和BQ.1是奥密克戎中新的变异分支,已在一些欧美国家成为优势毒株,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国外数据显示,其致病力和之前毒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XBB和BQ.1的国家也没有增加。

XBB和BQ.1会造成二次感染吗?

答:XBB和BQ.1均为BA.5的亚分支,上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和我国流行的BA.5有所差异,感染BA.5后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力水平下降,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强的毒株,再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但是,再次感染主要会发生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风险比较小,而且感染后的症状通常比第一次轻微。

如何应对XBB和BQ.1可能造成的二次感染?

答:尽管XBB和BQ.1对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可能会造成二次感染,但广大市民不需要过分担心,应当继续坚持做好行之有效的个人防护及社交礼仪(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等),保持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积极接种疫苗。

进入新冠感染高峰

浙江疾控发布风险提示

近期,我省进入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高峰,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仍继续处于流行季,以下的风险点需要广大市民朋友们重点关注。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

近期浙江省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日增约百万,预计1月疫情将进入高峰平台期。春节即将来临,人群跨区域流动性会明显增加,将导致疫情进一步传播扩散。此外,随着入境政策的调整,境外输入新变异株的风险以及引起本土传播的风险也将显著上升。

健康提示

1.加强个人防护。做到正确佩戴口罩,遵守咳嗽礼仪和手卫生,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室内场所做好通风换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

2.增强体质。保持规律作息,科学安排饮食起居,适当锻炼身体,保持心情舒畅,提高机体免疫力。

3.接种疫苗。重症高风险人群应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降低重症发生风险。

4.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根据身体情况适时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若阳性需居家隔离,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康复期间仍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不可掉以轻心。

5.如果你是感染人员,在发病期间尽量做到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居家期间,尽可能相对独立,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

流行性感冒

1月是流感的发病高峰季,在学校、养老院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发生暴发流行,在当前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极有可能合并感染流感病毒,加重身体负担,因此需继续做好防范。

健康提示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正确佩戴口罩,遵守咳嗽礼仪和手卫生。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降低流感暴露风险。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3.加强自我健康监测。流感的症状与感染新冠病毒前期的症状相似,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应注意休息,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一旦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使用针对性抗病毒药物。

4.接种疫苗。符合条件的人群应尽早完成疫苗接种,尤其是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医务人员、儿童等高风险人群建议优先接种。

原标题:《杭州入境人员检出XBB毒株!浙江疾控预计1月疫情将进入高峰平台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