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讲好中医故事】漆国栋:两种传承--医学世家与学术流派

2023-01-03 16: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医药会员之家 ,作者继教部

中医药会员之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综合服务平台新增会员注册、会议缴费等功能。本平台以会员需求为根本,力求精准服务,打造“一站式”服务新模式,创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会员之家。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健委《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中华中医药学会向全体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发出的“弘扬科学家精神、走奋进新征程中医路,做建功新时代中医人”倡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中医师培养计划---我的中医路分享展演活动”,以“弘扬精诚德业,讲好中医故事“为主题,旨在发扬老一辈中医名家老骥伏枥、不懈追求的奋进精神,弘扬中医药行业济世活人、传承创新的优良传统,用中医人自己的感悟和激情,分享、展示当代中医的成长故事、励志故事。从即日起对征集到的视频、文稿作品进行推送,敬请关注。

漆国栋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医者仁心,精诚为上”,作为新时代的渝州正骨骨伤流派第六代传承人,这是家族对其的教诲。本文回忆了作者人生的榜样,一步步引领作者走上中医药之路的导师,使其能从小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并能结合自身所学为百年根基的渝州正骨传承与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小至医学世家,大至学术流派,师承教育都体现了在中医药教育中的独特作用,这也是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传承。

我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的大家庭中,至今耳边时常回响起爷爷常嘀咕的一句话:“古人学医,强调道德修养,注重“精”“诚”二字。“精”即技术精湛,“诚”乃医德高尚。要做到“精”,就要热爱医学,树立学医的信心和恒心。要做到“诚”,就要立志普救含灵之苦。”小时候时常不能理解医者仁心的使命与责任感,总觉得家里的大人们很忙,忙到有时候几天都看不见人,会幼稚的认为医者并不是什么好的职业选择。时光荏苒,转眼也到了高考填报志愿的年纪。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其实可能从小对未来的职业没有太多的设想,反而会觉得医学是条折磨人的道路,学医不止艰辛,消磨人的意志,学医更是残酷,考验人的理智。在人生路口的彷徨期,从小到大总是话不多的伯伯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他说:“没有别的哪个行业,别人会这样把命交到你手上;也没有别的哪个行业,更容易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拉他们一把。对于医生来说,也许这个病人只是你救治过的成千上万病人中的一个;但对于病人来说,你可能是他一生命运的转折者。你出生于医学世家,应该背负起这份职责与使命,不求悬壶济世心怀天下,但求治病救人问心无愧”。至此,我不再纠结,不再犹豫,在我的高考第一志愿中慎重地填下了重庆医科大学。医学之路,就此踏足...

医学旅途十年有余,加入渝州正骨骨伤流派成为第六代传承人,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命运必然的抉择。伯伯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是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第一批大学生,从事中医骨伤科学至今三十多年,已经拥有了很多头衔:主任中医师(三级)。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首席研究员。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首批“重庆市中医药高级人才”。重庆市第二批首席医学专家提名推荐人。首批重庆区县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委员。中国中西结合学会骨科专委会脊柱、创伤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骨科专委会足踝外科学组副组长。重庆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微创骨科副组长。作为渝州正骨骨伤流派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在原有流派学术思想之上,提出了“渝州正骨新四法”,整理提出十六字真言:“理伤寻踪、思量寻法、灵巧准稳、功位相宜”。伯伯无疑是我人生的榜样,也是引领我加入渝州正骨骨伤流派的导师。

渝洲正骨骨伤流派起源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民国初年,河南少林寺刘鹰子、靳飞鹏。四川名医吴棹仙、钟鹏、江津的吴国宾,泸县终南山陈元庆,八卦宗师董海川及其弟子丁世荣,沧州李霖春等先后入渝,他们医技精湛、济困扶危、广交武林朋友,声望日隆。在他们感召下,赵锦才、蓝伯熙、刘宏君等先后拜入师门,继承衣钵,抗战时期,先后在重庆主城区开办了“世安堂”、“永庆堂”等中医骨伤医馆及药酒店。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中医政策指导下,这批仁人志士响应号召,于1956年在渝中区保安路268号世安堂诊所成立了渝中区中医骨伤联合诊所(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前身),1958年迁入较场口新华路(医院现址),成为西南地区成立最早的一所骨科专科医院。通过百余年六代骨伤人的传承和发展,在渝州正骨四法:“灵巧手法、动静固定、内外用药、导引练功”的基础上,逐渐孕育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渝州正骨学术思想及其诊疗体系。总结出渝州正骨检查八法:“触摸、按压、对挤、推顶、叩击、扭旋、伸屈、两手相辅”和正骨八法:“拔伸牵拉、推挤提按、折顶回旋、拔槎缓嵌、摇摆推顶、倒程逆施、旋撬复位、夹挤分骨”。以及独具特色的内服、外敷三期用药体系。

在以我伯伯为代表的渝州正骨骨伤流派传承人的影响下,我对他提出的“渝州正骨新四法”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领悟。首先,功位相宜是手法治疗历来以恢复功能为目的,强调功能对位。但近年来对于功能的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好的功能还要有良好的外观。对待复位标准,要根据患者情况做到功能复位与解剖复位的平衡,以达到优良的治疗效果。其次,理伤寻踪分三点,1、法有所宗。中医骨伤科在骨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历代医家都有详细的记载,临证时应遵循经典;2、术有所宗。不同流派、不同地域中医正骨手法各有其特点、手法有南、北不同、中医骨伤的传承强调尊师重教。渝州正骨。3、病有所踪。临证时仔细寻找疾病证侯特点,病因病机以及发生发展规律, 并运用现代的检查方法(X片及CT、MRI)来了解骨伤疾病类型,明白;《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云“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再者,灵巧准稳是渝州正骨的精髓在于“灵巧”二字。“准稳”是以沉稳的力量整复骨折,要求复位的着力点准确,力量、角度、助手的配合精准切忌粗暴的牵拉及过度的用力。手法做到“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最后,思量寻法是指在骨伤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观畸识相,摸骨查损,看图明机”后“酝法于心”。对于疾病治疗形成一整套的治疗方案。这是对于疾病不断认识、总结、提高、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通过对治疗过程中难点的分析,找出更好的治疗方法。

新时期新一代流派传承人,在深入领悟了现代医学中的分子生物学和循证医学后,我逐渐对中医传统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多的见解和实践。渝州正骨骨伤流派主要以正骨手法和骨伤方剂闻名。正骨手法以传统中医学为根基,骨伤科学为指导,是人类一项古老又奇妙的医术。历经上下千年求索与实践,正骨手法已在中国各地生根发芽,并形成了诸多学术思想。有学者将中医正骨手法和美式整脊进行了对比,他认为中医正骨手法具有筋骨并重的诊疗理念,快捷效佳的诊疗优势,但仍需保持现代发展理念以取得新进展。通过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文献检索能力,我通过CiteSpace对近十年主题为正骨手法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阐述正骨手法研究热点,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结论表明,正骨手法研究领域有典型地区特点,应鼓励跨机构和地区间的合作。研究热点主要为各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各优势病种中应用新探讨与各年龄段好发骨伤病的疗效评估三个方面。现阶段的研究趋势主要以基于各学术思想的正骨手法在筋伤类病种中的应用为主,但也应重视探索在治疗骨折类病种时正骨手法与外科手术的中西医结合新模式。详细内容,已撰写成文《基于CiteSpace的正骨手法研究热点和趋势的可视化分析》并发表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医药导报》上,为渝州正骨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新方向。渝州正骨推广同时也少不了对骨科实习生的临床教学,我主持的重庆市教委教学课题“3D打印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立志将渝州正骨分享给更多实习生。骨伤方剂上,渝州正骨系统地总结了伤骨初、中、晚3期辩证施治法则和用药方法,提出早期治疗以攻为主,攻下逐减,行气消淤,常用初伤丸、通导丸;中期治疗以和为主,和营止痛,接骨续筋,常用中伤丸、养筋丸;晚期治疗以补为主,补养肝肾脾胃,补益气血、温经通络,常用肝肾丸、益脾丸、补肾丸、坚腰丸、疏风活络丸、损伤酒等。黄芪功以益气固表,川芎行气活血要药,两药配伍可共奏益气行气,活血化瘀之功效,是贯穿渝州正骨三期用药的核心药对。为了完善药对的实验药理学理论,应充分发挥自身所学的特点,将现代分子学理论应用到传统中医药的研究之中,发扬中医药的特色。我通过不懈的努力,先后已有多篇相关实验药理学研究发表在《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第三军医大学报》等CSCD核心期刊上。我主持的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川芎嗪对小鼠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立志将渝州正骨方药的传统理论得到更多现代医学学者的认可。

作为医学世家的第三代传承人,我也会牢记家族对我的教诲:“医者仁心,精诚为上”。作为新时代的渝州正骨骨伤流派第六代传承人,我会结合自身所学为百年根基的渝州正骨传承与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小至医学世家,大至学术流派,这两种传承,都将汇聚成一股精神,引领我在医学这条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本微信号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官方微信,邮箱:xinxibu102@126.com

原标题:《【讲好中医故事】漆国栋:两种传承--医学世家与学术流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