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讲好中医故事】张恒:传承富阳张氏骨伤,弘扬中医人文关怀

2023-01-05 15: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医药会员之家 ,作者继教部

中医药会员之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综合服务平台新增会员注册、会议缴费等功能。本平台以会员需求为根本,力求精准服务,打造“一站式”服务新模式,创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会员之家。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健委《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中华中医药学会向全体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发出的“弘扬科学家精神、走奋进新征程中医路,做建功新时代中医人”倡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中医师培养计划---我的中医路分享展演活动”,以“弘扬精诚德业,讲好中医故事“为主题,旨在发扬老一辈中医名家老骥伏枥、不懈追求的奋进精神,弘扬中医药行业济世活人、传承创新的优良传统,用中医人自己的感悟和激情,分享、展示当代中医的成长故事、励志故事。从即日起对征集到的视频、文稿作品进行推送,敬请关注。

张恒 桐庐张氏中医医院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也就是要求医者要有仁爱之心,文中以中医学的人文精神作为主线,介绍了富阳张氏骨伤代代传承的历史以及一直秉承的道德理念。指出了中医学沿用至今不仅仅只是技术的传承,更多的还是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大医精诚”、“医乃仁术”、“无恒德者,不可作医”, 这些朴素的中医医学人文理念在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明朝王绍隆的《医灯续焰》、宋朝林逋《省心录》等论著中随处可见。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要求医者要有仁爱之心,这与现代医学的人文关怀本质不谋而合。中医文化中“仁爱之心、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和现代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医学理念完全吻合。

《大医精诚》出自唐代孙思邈著作《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要求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同情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的慈悲之情,进而发愿立誓为“普救含灵之苦”的苍生大医之志。如此方能达“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之境界,体现出浓郁的中医特色人文精神与文化,时至今日仍当为医务工作者学习与传承,以更好的帮助患者解决病痛。

富阳张氏骨伤为富阳上图山村张永积在清道光年间始创,以手法整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百草伤膏外敷等为特色,至今已传承六代,形成了“整体辨证、手法整复、杉皮固定、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功能锻炼”为特点的骨伤诊疗体系。“东梓关骨伤科”、“富阳骨伤”品牌是我国骨伤四大流派之一,“张氏骨伤中医正骨技术”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浙江富阳张氏骨伤手法整复强调稳、准、巧、快,实施手法时一般不施行麻醉,找准作用点,多种手法熟练地连贯运用,能在“一句话的工夫”精确复位,达到“法使骤然人不觉、患未知也骨已拢”的境界,这除了与精湛的诊疗技术有关,更离不开充满慈悲心、人情味的医疗人文关怀。

据富阳张氏骨伤第五代传人、富阳名老中医、原富阳中医骨伤科医院业务院长张培福回忆,早在富阳上图山村跟随第四代传人张绍富行医之时,张氏骨伤传人就要恪守祖训:一是方圆十里之内乡亲就诊不收诊金;二是患者夜晚回家可免费借灯笼一盏;三是因天黑路远无法回家的患者可留宿一晚并与家人同餐。张氏骨伤之所以能成为全国知名骨伤品牌,与张氏祖训“留方便与患者”的人文关怀更密不可分。

富阳张氏骨伤第六代传人、桐庐张氏中医医院张学民院长为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痛苦、提高诊疗效果,力倡在诊疗中皆务必“问清病史、手摸心会”,通过重全身、察局部、详查病情、望闻摸比切等特色诊疗方法,将诊疗技术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从而达疗骨伤、解疾苦、强筋骨、健心身之追求,在传承富阳张氏骨伤诊疗技术的同时也积极弘扬其中医人文精神,并为此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富阳张氏骨伤的问诊充满了人文关怀,对患者的尊重、生命平等的认知一直贯穿于问诊当中。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气让伤痛患者的焦躁之心随之平和。问的用心,这是张氏骨伤问诊的最大特点。比如为和患者更好地沟通,对慕名就医的外地人必须说普通话或对方能听得懂的语言,和本地年龄较大、识字不多的老人则用当地方言交流,这一看似简单的举措却充满了人情味,更提高了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

手法整复、祖传百草伤膏(或金黄散伤膏)外敷、杉树皮夹板外固定堪称富阳张氏骨伤的“治伤三鼎”,杉树皮夹板外固定在四肢骨干骨折、关节骨折中配合整复手法,作为独特的外固定材料,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因杉树皮有一定的弹性与韧性,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透气性,对皮肤无刺激,质轻、价廉,配合个体化的修剪制作,其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能有效维持骨折复位,利于骨折愈合,同时其非双关节固定的特点,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达到动静结合,利于患肢功能全面康复。尽管选材、储存、制作、修整、塑形等夹板制作流程繁琐,但因透气性好、舒适度高深受患者欢迎,故作为富阳张氏骨伤的诊疗特色沿用至今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多的是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手摸心会是富阳张氏骨伤的诊断性整骨手法,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称之为“相度损处”,要靠在接触病人的实践中慢慢体会手法技巧,更要密切观察患者之音容以观察患者之反应。医者在检查诊断或整复治疗过程中,用手触摸损伤,并对触摸所得的异常体征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作出确切的结论,以达到在整复施术时心中有数,该法主要适用于骨折、脱位等病症。在实施富阳张氏骨伤手法治疗时强调一定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触诊力度讲究由轻到重,从肌肤腠理渐至筋骨,同时观察患者面部表情、闻听患者声音,以掌握用力大小,切忌粗暴操作和草率行事,以免增加病人痛苦,整个治疗过程处处皆体现出人文关怀。

对许多医院、医生而言通过治疗才能体现其价值,尤其受医院业绩考核等因素影响,很多医生只重点关注患者的治疗过程,加之有些患者对健康教育也并不重视,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健康教育的价值。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医“治未病”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完全契合健康中国行动的理念,也是构建“预防为主”公共卫生体系的内容和路径。

由于筋骨病变大多为慢性退行性改变,同时与患者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如能帮助更多的人掌握筋骨健康科普知识,如日常如何预防颈腰关节痛、如何早期发现颈腰关节健康隐患、如何早期识别颈腰关节疾病、如何进行居家康复锻炼治疗等,从而达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的目的,将会较大程度上避免颈腰关节痛等筋骨疾病的发生,既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为国家节省医保经费支出,又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开支及痛苦,具有一举多得之功。因此颈腰关节痛等筋骨病较易导致脊柱、关节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下降。如医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向患者宣教如何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坚持适当的功能锻练及日常科学合理保养等科普宣教,将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医院、医生的口碑与声誉。

如何让医生重视筋骨病的健康教育、如何让患者乐于接受靠谱的筋骨健康教育、如何帮助患者的疗效更巩固、如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成为医院亟须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难题,桐庐张氏中医医院在传承富阳张氏骨伤诊疗技术的基础上,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以“中西结合、内外兼治”为指导思想,引入骨病筋伤诊疗新理念、注重治避练养相结合、整合骨病筋伤前沿诊疗技术,以“无创治疗为基础、微创治疗为特色、学科联合为保障、功能康复为目标”的筋骨病专科诊疗新模式。建立专科化、精准化、一站式筋骨病中西医协作诊疗中心,将张氏骨伤传统中医正骨技术与现代骨科及微创技术、康复医学等相结合,打造桐庐张氏中医医院“筋骨病诊疗单元”模式,由筋骨健康学校、筋骨保健俱乐部、筋骨病门诊、筋骨病病房等构成,集筋骨病健康宣教、未病先防、健康筛查、亚健康干预、保养及筋骨病诊疗等多功能为一体,治疗定位为单病种、多手段、中西医协作一站式诊疗中心,在脊柱、关节、手足创伤及颈肩腰腿痛中西医结合诊疗与康复方面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经验。

富阳张氏骨伤核心思想不仅重视因人、因病的合理治疗,在人文关怀方面也是常抓不懈,强化“上医治未病”的意识形态教育,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理念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要求经治医生对住院患者出院时给一张明白纸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及复诊时间等,对门诊患者提醒复诊、疗程结束后定期随访等,将注重督导患者尽可能避免诱发因素、坚持功能锻练视频打卡、重视日常保养与定期随访,并将患者满意度调查与医生绩效考核挂钩。通过强化诊疗技术加人文关怀,既提高了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又较大程度上减少了病情反复,从而赢得更多患者的认可,在张氏骨伤特色诊疗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共促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传统中医的人文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精华,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发展。中医历来推崇“医者仁术”“普同一等,皆如至亲”的道德思想。我们应该继承发扬中医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医文化,倡导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以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得融洽、共同抗争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探索传统中医医学中的人文关怀,让中医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

本微信号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官方微信,邮箱:xinxibu102@126.com

原标题:《【讲好中医故事】张恒:传承富阳张氏骨伤,弘扬中医人文关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