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心出发 从声出发 | 阳光心语:《窗边的小豆豆》朗读者 李琴

2023-01-07 0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有温度的声音,

有故事的相遇。

世界纷纷扰扰,

我们匆匆忙忙,还在路上。

像这样细细地聆听,

去听到更宽广的世界吧!

今天我们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

第23期

《窗边的小豆豆》

主播信息

李琴

李琴,宁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办主任兼妇委会主任,宁国市家庭教育协会会员,喜欢家庭教育和心理学,一直在坚持推广全民阅读。

▾ 点击收听 ▾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李琴。

一书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书籍是陪伴孩子成长最好的伙伴。今天,我向大家分享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应该有很多人都听过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深受家长、老师、孩子以及所有人的喜欢,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庭教育类书籍。

这本书的作者叫黑柳彻子。我们中国人大多都是因为这本《窗边的小豆豆》知道她的。但是在日本,她可是家喻户晓的演员和主持人。她今年已经89岁高龄了,还在主持《彻子的小屋》,那是日本最长寿也最具口碑的人物访谈节目,所有的大明星都以上这个节目为荣。

同时,她还是亚洲首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慈善大使,被美国《时代周刊》和《人物》杂志称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

你能想象黑柳彻子小时候是一个被退学的孩子吗?放到今天就是所谓的“问题学生”、“低能学生”。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她的一生呢?答案就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里。小豆豆是黑柳彻子的小名,这本书是小豆豆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

我们先来看看,小豆豆为什么会被退学呢?

小豆豆刚上学不到三个月,老师就把小豆豆的妈妈叫到办公室,跟她说:你女儿太捣乱、太不听话了,搞得我都没法正常上课了,请换所学校吧!

像大多数挨训的家长一样,小豆豆的妈妈连连向老师致歉。

那小豆豆到底干了啥,严重到老师要让她退学呢?老师列举了她的三条罪状:

小豆豆发现这个课桌和家里的抽屉不一样,特别喜欢把盖子掀起来,再放下去。

老师说:“上课的时候,她把书桌的盖子开了关、关了开,足有上百次!我对她说,没有事的时候,不要总把书桌开开关关的。

于是,您家小姑娘就把笔记本、文具盒、课本一样一样地全部放到书桌里面,然后又把它们一样一样地拿出来。

老师非常恼火却又没法发作,只能无奈地叹一口气,说:“她每一次开关,都是有事要干,我也不能说‘不许那样’……”你看,小豆豆还挺聪明的,施展好奇心的时候,紧紧扣住老师的要求,让老师说不出话来。

小豆豆的妈妈非常抱歉地说:“我一定让她好好注意这一点。”

老师说,“如果只这样,还不算什么。您家小姑娘本事大着呢,她还要拉来乐队给全班演出呢。”

什么意思?

原来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在亚太地区发动战争。在国内安排宣传艺人在街头演奏,鼓动人心。这宣传艺人,有点像我们中国婚丧嫁娶的民间乐队。

刚好小豆豆教室的窗户就在大路边,于是小豆豆经常会守在窗户边。每当宣传艺人经过的时候,小豆豆就对同学们大声喊:宣传艺人来了!然后所有同学都不上课了,“呼啦”一下全涌到窗户边。

本来艺人们经过学校的时候,怕打扰孩子们上课,特意停下了乐器。可小豆豆偏偏央求艺人们给大家表演,于是他们又开始了盛大的演出。

老师怎么办呢?只能一个人在讲台上干瞪眼。一边等着演奏告一段落,一边安慰自己说:“忍耐一下吧,只要等这首曲子演奏完就好了。”

可是,等大家都回到座位了,小豆豆还站在窗户边。

老师问她为什么还站着,她特别认真地回答:“要是再有别的宣传艺人过来,不跟他们打招呼可不行啊。而且,刚才的艺人们又回来的话,我不在怎么行呢?”

老师无言以对。

听到这里,你可能也猜到了,没错,书名《窗边的小豆豆》就是从这个故事里来的。当然,作者用“窗边”这个词,还有另一层含义。当时日本流行一种说法,把社会上被冷落的人称为“窗边族”,这和小豆豆当时的处境非常类似。

这样的孩子,要是放在现在,可能老师会给家长说:“你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要不你们去检查检查,是不是有多动症?”

家长也会着急,这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学习啊?赶紧去检查检查,一定要把孩子治好了。

那小豆豆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她并不觉得小豆豆有问题。相反,她认为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探索,都是小孩子的天性,如果老师课堂非常有趣,小豆豆也不会被其他的事情吸引了。

最后,妈妈决定把小豆豆转到一所当时还非常小众的私立学校,名字叫“巴学园”。

长大后的小豆豆(也就是黑柳彻子)说,正是在巴学园的经历,改变了她的一生。

这个巴学园是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创办的一个学校。小林宗作1894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喜欢音乐,后来考进了东京音乐学校师范系。毕业后,做了成蹊小学音乐教师。

成蹊小学校长的教育理念给了小林先生很大影响。这个校长倡导自由教育、尊重孩子们的个性,比如说,如果孩子上午完成了学习计划,那下午就散步、采集植物标本、写生、唱歌……后来小林先生也沿袭这种授课方式。

1937年,小林先生在日本创办了巴幼儿园和巴学园小学。在日本教育界,人们知道小林宗作先生是第一位将韵律学带入日本的杰出教育家,但是他具体是怎样进行儿童教育的,除了当年的小学生们,已经很少人有知道了。

直到《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问世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战争时期的日本竟然有这么一所特别的学校,就像桃花源一样。

那么,巴学园的教育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从本书的61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至少三个教育理念。

第一点是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美好的天性不被破坏。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卢梭也在《爱弥儿》中痛心疾呼:儿童与生俱来的美好品性,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给破坏了。

小林宗作先生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孩子生下来就具有美好的品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发现、发扬这些品质。

当妈妈带着小豆豆去见小林校长之后,校长让妈妈先回去,留下小豆豆来跟他谈。

尽管小林校长四十多岁,小豆豆才5岁,但他并没有居高临下地对小豆豆说我是成人你是孩子,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相反,他认为,上学是小豆豆的事情,不是妈妈的事情,当然应该跟孩子本人谈。就这一点,让小豆豆充分感受到了尊重。

妈妈离开后,小林校长让小豆豆把想说的话,都讲给老师听听。小豆豆一听这话,开心极了,之前的老师都是叫她闭嘴,不要吵了,现在终于有人听她讲话了,她想起什么就讲什么。说完了一段,还努力地想话题,想到一个就高兴得不行,一讲讲了四个小时!

直到小豆豆实在想不出什么可说的了,校长先生站起来,用温暖的大手摸摸小豆豆的头,说:“好了,从今天起,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

这个时候,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因为,从小豆豆出生后直到现在,还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长时间听她说话。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

他也像小豆豆那样,向前探着身体,专注地听着。而小林校长能如此专注,是因为他确实是用心在倾听孩子,他在用心观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孩子的独特品质。

长大后的小豆豆,已经四十多岁的黑柳彻子回忆起这件事,满怀感慨地说道:

“先生不停地对我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直到现在,这句话是怎样激励着我、支持着我啊!它对我的鼓舞无法估量。如果我没有进入巴学园,没有见到小林先生,恐怕无论我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自卑的心理包围,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可能就会怀着这种无所适从的心理,直到长大吧?”

讲完了尊重孩子,我们来说说巴学园的第二个伟大的理念,就是把人人生而平等这个普世原则根植在人心里,在孩子心中播下善的种子。这大概也是这本书能感动全世界读者的一个原因吧!

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不同人种、不同肤色、不同国籍,就算同一个国家的孩子,也分男的、女的,强壮健康的、身残体弱的。作为教育者,真的能一视同仁地把他们当做珍宝,给予爱与关怀吗?

小林宗作校长就做到了。他经常说:“你们大家都是一样的,无论做什么事情,大家都是一样的。”

小豆豆班上10个同学,有两个是身体有残障的。泰明是小儿麻痹症,高桥君是侏儒症。这样的学生其他年级也有。因身体原因在其他学校被排斥的孩子,小林校长全都接纳了。

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比赛项目都是校长亲自设计的。

比赛的结果很惊人:每一个项目的第一名都被全校个子最矮、手脚最短的高桥君拿走了!

尽管大家立誓要“战胜高桥君”而拼命地努力比赛,结果每次高桥君还是第一名。比如跑步,孩子们跑过一段路程后,要从一堆信封中随机抽出一个来,大声喊出信封上的名字,可能是某个孩子的家长或哥哥姐姐的名字,台上的亲友们听到自己名字就必须下来跟孩子一起跑。

孩子如果刚好认识这名字,会读得快一点,不认识或者发音不准,就会耽误时间。健康的孩子虽然跑得时候比高桥君快,但跑过之后还要再做这些动作,结果总要比高桥君慢一些。

高桥君有些骄傲地抽动着鼻子,满怀着激动和喜悦,登上领奖台,每一项都是一等奖,领了一次又一次。大家羡慕地看着他,都在心里暗暗发誓:“明年一定要胜过高桥君!”可是,之后的每一年高桥君依然是运动会上的明星……

小豆豆长大后想,或许巴学园的特色运动会,就是校长为了使高桥君能够得第一名“故意”设计的,校长希望他不要忘记“夺得第一名”时的自信。

著名节目主持人梁冬曾经说过:“要想让一个生命伟大,要让一个生命走得久远,回到儿童教育上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他的童年给他播下一颗善良的、具有伟大的、深远意义的生命种子。这件事情比我们认为的重要一万倍。”

读完这本《窗边的小豆豆》,会让我们反思,教育难道仅仅是为了培养精英吗?我们更应该培养博爱、友善、能够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温暖、更和谐的好人吧!

巴学园第三个独特之处是它的授课方式。老师的主要精力不在于照本宣科、传授知识,而是创设一种能让孩子自主学习的氛围,他们相信孩子自主学习比被动学习的效果要更好。

首先我们看巴学园的教学环境:开满鲜花的草地上,停放着6辆电车,这就是孩子们的教室。

这在小豆豆看来特别惊喜:“简直就像是一边学习,一边旅行一样!”

这种电车教室不仅孩子喜欢,也确实节省办学成本:车窗、行李架、天花板、地板等都保留,只把司机的座位换成黑板。原来车里的椅子、扶手吊环之类的东西拆掉,摆上小学生用的桌子和椅子。孩子们每天来到教室,都可以自由选择坐在哪个位置,跟谁坐在一起。

这一点让人非常羡慕了。像我们从小到大座位都是要老师来决定,很长时间才能换一次,喜欢跟谁坐一起,也完全由不得我们自己。

现在走向社会的年轻人有些会有人际交往障碍,想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从小没有机会与同龄人有深入的交流、碰撞。练习得少,这方面能力自然就成短板了。

巴学园让人羡慕的不仅是座位自由,还有上课自由。

一般的学校是老师讲授为主,在巴学园是学生自学为主。老师把课本、讲义、习题册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先自学,遇到不会的再找老师一对一教学解惑。

一般的学校都是有顺序地上课,第一节语文、第二节数学、第三节科学……巴学园完全不一样。

每天早上,老师会把当天要上的所有课,以及每一节课所要学习的所有问题点,满满地写在黑板上,学生可以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

于是,小学生们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了。有人在写片假名,有人在画画,有人在读书,甚至还有人在做操。

后面的位子上,喜欢物理的阿泰同学就点起了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冒泡,或者做着什么爆发实验。每个教室都可以看到这样的风景。

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场面也太嘈杂了,孩子们能互不影响专心学习吗?小林校长认为:“如果觉得‘旁边太吵闹了,我没法学习’,那就很麻烦了。一定要练习无论周围怎么嘈杂,都能够立刻集中精力的本领。”

事实上,习惯了这样的课堂,学生们也确实练就了在混乱嘈杂环境中保持专注做自己事情的能力。

老师们看上去随意,实际上一直在默默观察学生,逐渐就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他喜欢的学习方式,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等。要知道,这种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的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教育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能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会觉得非常开心。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老师会耐心讲解,直到弄懂为止。因为都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寻求答案,不会发生听讲时心不在焉的情况。

催促孩子学习一直是现在的家长们非常头疼的问题,其实,“要我学”还是“我要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以上是巴学园教育的三大特色。

教育,最关键的阶段在童年时期,也就是幼儿和小学教育阶段。

蒙台梭利在《家庭中的儿童》中特别强调,童年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童年阶段的教育是人类发展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

我们可以看到学校教育对一个人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学校教育之前,还有更为关键的:家庭影响,这是容易被人所忽略的,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

这里我们可以看看小豆豆的母亲是怎么对待孩子的,也许她的做法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在小豆豆的记忆中,妈妈从来没有骂过她,更别提打。无论小豆豆说了多么不合适的话,做了多么离奇的事,甚至闯了祸,妈妈始终和颜悦色,给她润物细无声的引导。

教育,不在于你怎么教他,而在于你怎么待他。

妈妈给了小豆豆极大的自由与自主,她从来不对小豆豆说:“应该去干什么”,小豆豆如果说“我想干什么”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好啊”,然后并不多问什么,但她会把孩子们做不了的手续上的事,帮助孩子做好。

这是一种全然的尊重、全然的允许。这背后是对孩子的爱与信任。爱与信任,说说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对于家长朋友们来说,与其盯着孩子的缺点与短处不放,不如去发现、发扬孩子的优点与长处。

所以说教育,真的是一项艺术活。当一个好家长没那么简单。

但是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你会发现教育的真谛又特别简单,大道至简。我们只要能做到四个字就好了:尊重天性。

天性是什么?就是一个人本来的样子。儿童教育先行者李跃儿说:孩子是一颗蕴含生命力的种子,它有自己的发展使命和成长方式。

不同的种子,其发芽、开花、结果的时间、方式都不同,如果不能顺应天性自然而然发展,被人为破坏的话,孩子就无法成长为理想的人最后,我想用小林宗作的话结束这本书的解读,他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尊重天性,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孩子把自己与生俱来的优良品质发扬光大。这就是教育的不二法门。

如果你也想用自己的故事和声音,去温暖每一个需要的人,那就赶快报名加入我们吧!

为培育阳光、乐观的健康心态,用纯净、治愈的声音,传递情绪情感,安抚陪伴心灵,市妇联在微信公众号开设“阳光心语”专栏,请我市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参加,欢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踊跃参与。

1.参加方式:关注“宁国妇联”微信公众号下载并填写报名表,附上音频文字材料和录制的音频一起发送至邮箱2275019098@QQ.COM

2.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报名表

如有疑问,请联系阳光心语栏目组 4036743

“新时代,心成长”

让我们共同成长

朋友们,下期见!

原标题:《从心出发 从声出发 | 阳光心语:《窗边的小豆豆》朗读者 李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