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停止运行!

2023-01-07 23: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次次将疫情隔绝在国门之外

陪伴

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专班

1045天

25080个小时 150多万分钟

考验如火、粹炼真金

宁夏各级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专班

近200名民警辅警不舍昼夜

点灯熬夜筛查研判200多万条基础数据

对入境31382名宁夏籍人员及时预警

下发各类疫情防控指令上万条

预警入境返(来)宁16743人次

查获非法出入境人员1025名

……

一次次将疫情隔绝在国门之外!

守护

2020年2月27日—2023年1月7日

他们的奉献与坚守、初心和热血,连成1045天关于忠诚的印记。

从“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的职责日常到“外防输入、不漏一人”的挑战担当;

从2020年2月26日,全国首例境外输入型新冠肺炎病例在宁夏确诊的紧张迷茫,到2021年7月27日,银川两名入境解除隔离返宁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复检阳性后的镇定从容;

从最初筛查数据“摸着石头过河”到流程不断优化、筛查精准无误、整理分拣有序、分析预警高效、推送反馈权威、跟进管控无缝……

他们,趟过烈火,抵达梦想。

每一个战时动员、勤务机制、全员返岗,都被一声声慷慨激昂的“我在”催人奋进!

“我在”,是守护家园的信念;

“我在”,是渡尽劫波的初心;

“我在”,是没有硝烟的较量、是披荆斩棘,是一诺千金;

“我在”,是众志成城的抵御、是其利断金,是一群人为了一座城拼命。

1045天,棉签落入试管,每个明天在“健康码”中摆荡;

1045天,无数个远方,从“想去”止于“能去”;

1045天,是功成不必在我的豪情壮志;

1045天,是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身前的影,背后的光,是坚守共情的起点。

直面三年疫情少有之困境,总有一些东西不可被击败、无法被战胜、不能被征服。

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

这一刻,他们扎根于岗位,无畏一切炽热的淬炼,因为这是他们的梦想之地!

2023年1月8日,他们在坚实从容中走向未来。

“今天是全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专班坚守的最后一天,按照‘乙类乙管’的新要求和出入境政策的新调整,经报请自治区疫情指挥部批准,截止2023年1月8日零时,全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专班工作圆满结束......”1月7日下午17点25分,出入境疫情防控工作群内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所有民警辅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而来,令人猝不及防。2月26日,全国首例境外输入型新冠肺炎病例在宁夏确诊。27日深夜,公安厅大楼里灯火通明,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杨东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研判部署立即成立“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专班”,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数据支撑、精准防控”总要求,全力开展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

自此,出入境管理部门由幕后正式走向台前。这不仅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

从2020年初到今天,1045个日日夜夜,由出入境管理总队牵头的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在宁夏出入境管理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负重前行,因为身后是家园

宁夏首例境外输入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后,出入境民警的心里不乏迷茫,公安厅出入境管理总队总队长俞馨吾也不例外。在过去,出入境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在于中国公民出入境证件办理、外国人日常管理和服务,而现在,面对海量的数据信息,他们必须炼就“火眼金睛”,精准地筛查各项数据,为基层防控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这犹如“大浪淘沙”般的工作,对于出入境民警来说,是一项格外艰巨的任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任务再艰难也要完成,坚决要守护好‘境外输入’这个关口,严防境外疫情倒灌国内。”俞馨吾斩钉截铁地说,与他的战友们携手并肩作战。

宁夏公安厅出入境管理总队党支部第一时间发出战时动员令,牵头相关警种组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专班,启动战时勤务机制,全员返岗,连夜制定工作方案,绘制工作流程图。在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指导帮助下,即刻对两百余万条办证数据、出入境数据分析研判,梳理出重点时间段入境返宁人员信息、出境未归人员信息,确保重要数据清仓见底。这一夜,无眠。

专班成立之后,公安厅出入境管理总队16名民警全部参与值守,每天早早来到单位,凌晨2、3点回家已成为常态。虽然没有睡几个小时,但投入战“疫”时,每个人目光如炬,因为他们深知:身后是家园。

原出入境管理总队民警李青宁的妻子是医生,在疫情发生最严重的时期,两人根本无暇顾及家中年迈的父母。“青宁,你去忙,我们在家里好着呢!”父母总是这样宽慰儿子。每次提及无人照料的女儿,李青宁的眼眶就发红,别看他硬汉模样,却心思细腻至极还是个“女儿奴”。

“妈,你在医院好好听医生的话,等疫情结束了,我好好陪您!”原出入境管理总队民警赵宇鹏的母亲在疫情期间生病住院,他仅抽空去看了一眼就匆匆赶回单位,加班加到深夜。不能陪在母亲身旁,让他倍感自责。然而忍住了泪水,却没能管住血压。“知道他有高血压,所以办公室常备着血压仪。那几天,他的血压天天飙到180,大家都快吓死了!可他咬咬牙,吃点降压药,然后又继续工作,我们既担心他又很佩服他。”谈到赵宇鹏,很多同志都心有余悸、记忆犹新。

“今天晚上我来值守!”“这个周末我负责整理数据!”“我是预备党员,我去!”“我是老党员,家里没啥事,我先上!”......宁夏各级公安出入境部门民警辅警争相奔赴驻守疫情防控一线,妥善处置“5.08”范某某入境解除隔离返宁确诊、“7.27”赵某父女入境确诊治愈返宁复阳、“11.04”赵某确诊等突发事件,疫情面前无人退缩,人人主动请战,人人带头坚守。

他们常常在数以万计的数据和信息中夜不能寐,责任扛在肩上,使命顶在头上,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放在心上,在危急时刻彰显巨大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

万无一失,一失万无

疫情防控初期,防控专班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任何的疏漏都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筛查数据工作异常艰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出入境管理总队民警吴涛坦言,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只能运用现有的技术手段与资源不断地探索摸索、持续优化流程,工作流程图也经历过无数次涂涂改改。“数据精准筛查、预警是重中之重,要与五市加强联动,与各家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吴涛介绍道,数据分析研判十分枯燥,但在他的眼中,每一条都至关重要。

五市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在兼顾窗口工作的同时,相继成立市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专班。银川市建立联动跟进机制,石嘴山市细化工作流程,吴忠市健全信息直通共享举措,固原市多警种合成作战,中卫市常态化全链条闭环管理,所有人都紧绷着心中的一根弦,时刻不敢放松。

期间,自治区领导先后多次来到公安厅调研检查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严防境外输入作为当前疫情防控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联动协同,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落实落细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各项措施,精准有效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大家的工作状态也逐步进入正轨,全区各级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专班之间相互配合,一次次将疫情隔绝在国门之外。

2021年7月27日,银川两名入境解除隔离返宁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复检阳性,这无疑让所有出入境民警辅警又多了份紧张,但更多的是从容。自两名人员归国以来,无论是从南非入境,还是在深圳集中隔离,再到治愈后返银复阳,最后居家隔离,全过程实现闭环管控,坚决杜绝疫情扩散情况的发生。

万无一失,一失万无,是他们的承诺与坚守。

坚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头

2022年初,在公安厅党委的支持下,出入境管理总队合成研判中心建成,总队牵头组织研发启用“境外疫情输入防控预警智能系统”,深度整合了出入境各类信息数据资源,对入境宁夏籍人员、非法出入境宁夏籍人员实施“四色预警管理”,实现数据多跑路、最大限度解放警力的目的,不仅提高了疫情防控信息化、科技化水平,还推动了境外疫情防控工作由“细致”向“精致”跃升。

疫情防控近三年,宁夏出入境背后的荣光令人欣喜。

公安厅出入境管理总队党支部先后推出3批8名“抗疫”模范,荣立集体二等功,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双表彰;建党百年之际,银川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党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首个人民警察节被公安部授予集体一等功;固原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出入境管理支队被全国妇联授予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2021年,吴忠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党支部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0年,石嘴山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被市妇联授予“石嘴山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中卫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民警获得优秀女警、个人嘉奖等荣誉......

一个个荣誉的背后,是全区出入境159名民警辅警关键时刻冲得上、困难面前豁得出的慷慨而行和不舍昼夜。

从幕后到台前,从管理服务到防控一线,他们用1045个日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收获了深刻的启示,筑起了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的钢铁长城,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坚定的决心、最扎实的措施经受住一次次淬炼,把对党忠诚镌刻在战疫最前沿。

路虽远,行则将至

事虽难,做则必成

宁夏出入境全体民警辅警

将一如既往坚守为民服务初心

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以实际行动忠实践行

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作者 / 海鸥

原标题:《停止运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