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志玲:服用感冒药谨防"药驾"风险

2023-01-15 07: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学习强国

元旦春节假期,为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开私家车外出成了不少家庭的首选出行方式。近日,在上海市卫健委、市科委、市健康促进委办公室主办的"新冠防疫大咖说"系列直播活动中,上海市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李志玲提醒市民,驾车出行一定要注意"药驾"风险,因为一些感冒药、镇咳药等药物中所含有的成分,会导致嗜睡、乏力、困倦,如果服用此类药物后开车,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仔细阅读说明书,看到"敏"字要当心

"药驾"是指驾驶员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驾车出行。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七大类在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并提出在服用上述药品后应禁止驾车,感冒药、镇咳镇痛药均在其列。

"国外有数据表明,在药驾导致的交通事故中,有72%与抑制中枢的药物相关。"李志玲介绍,在经常使用的复方感冒药中,凡是带有"敏"字的,一般会含有扑尔敏之类的抗过敏成分,这些成分会抑制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令人产生乏力、困倦、嗜睡或视物模糊、头晕目眩等症状。服用此类药物后,如果开车开到一半突然打起了盹儿,那是非常危险的。

除了抗过敏药物,中枢性镇咳药,如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也可能让人心率加快,甚至出现幻觉。李志玲特别提醒,一些中成药会含有酒精,比如藿香正气水、复方甘草止咳糖浆等。这些酒精成分也会引发类似酒醉的症状,倘若患者同时服用了抗生素,抗生素会让酒精在体内代谢变慢,产生双硫仑样反应,不仅会像酒驾一样引发交通事故,还可能危及生命。

如何规避"药驾"风险?李志玲建议,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一般会在"不良反应"或"注意事项"中列出。"事实上,很多药物的说明书都相当冗长,患者往往没有耐心仔细阅读,但为了出行安全,一定要关注这些细节"。

网传"服药顺序图"不靠谱

近期,网上流传甚广的"新冠服药顺序图"究竟靠不靠谱?李志玲表示,这些图上的内容并不科学,大家不要轻信。

首先,目前尚无可预防新冠感染的药物,提前吃药并不靠谱。其次,新冠病毒感染后的个体表现差异较大,不可能完全按照图上所列步骤演进,公众应根据各自的疾病表现与进展,对症用药。值得警惕的是,这些网红图表中所列的药物不少属于复方药,如同时使用可能会因成分叠加而过量,从而引发肝肾损伤。

李志玲特别提醒家长,不要过度依赖以往用药经验来给孩子用药。"比如,上次发烧是吃了抗生素好的,那么这次发烧也吃同样的抗生素。"李志玲说,人体每次发烧的病因可能不同,病毒引起的感冒发烧往往两三天就退了。有时,服用抗生素与退烧可能只是时间上的重合,并无因果关系。

同时,李志玲建议,为了孩子用药安全,家里最好在冰箱上贴个纸条,记录每次喂药情况。比如,"几点几分,奶奶喂了布洛芬,几毫升,用后体温下降了多少"。她说,这是为了规避重复喂药的风险:发现宝宝发烧了,爷爷喂了药出去买菜了,然后爸爸又来喂一顿去上班了,奶奶不知情再来喂一次——这样药物剂量就会累加不清,给孩子带来很大风险。

退烧药不退烧,应该检查这几点

关于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李志玲每天都会接到大量咨询。如果在家中服用了退烧药没有退烧,她建议可以从这几点入手检查——

首先是关注退烧药的有效期。对于已经开封的药物,如果里面没有进一步密封的小包装,那么一般在开封后半年失效。有些富含糖浆的药物,开封一个月后就可能因发霉、变质而失效。她建议市民可在药物外包装上记录下开封日期,这样在下次取用时,就可一目了然作出判断。

其次,不少退烧药,尤其是给儿童服用的药物,往往采用混悬液的剂型。这种药剂在服用前必须摇匀,否则有效成分都沉淀在底部,家长只给孩子取服了上层清液,自然不可能起到退烧作用。

如果药物有效且按量服用,家长可观察孩子体温变化趋势,再决定是否需要加大退烧药用量。"退烧药起效需要一定时间,同时需要配合饮水带走身体热量。所以,如果服药后体温有下降趋势,则可耐心观察,不必急于加药或换药"。

李志玲同时提醒,无论是对乙酰氨基酚还是布洛芬,一般用药都不可超过三天,以防毒性累积,对肝肾造成损伤。此外,除了儿童根据年龄有禁用药物外,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疾病、肝肾功能受损的老年人,用药也需酌情减量。

(原载于2023年1月4日《文汇报》)

原标题:《【健康贴士】李志玲:服用感冒药谨防"药驾"风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