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临床试验结果解读争议巨大,有必要重新审视新冠药物的基本数据

王宇歌、Mark/ “Hanson临床科研”微信公众号
2023-01-10 13:23
生命科学 >
字号

·对于抗新冠病毒药物的客观评价,不管是Paxlovid,还是瑞德西韦,或者阿兹夫定,最高质量的数据自然是经过同行评议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按理说应该有3期结果才能获批。但确实没有时,看早期临床试验结果也会提供依据。对临床试验结果存疑时,更早期的实验研究结果,尤其是EC50(半数有效浓度,药物的安全性指标)不得不成为关键指标。

药物研发。视觉中国 资料图

新冠病毒会在人类社区中长期存在,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机会接触到新冠病毒,尽管不是每个人都会得病、或者病情轻重不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疫苗接种、年龄和基础疾病。

不仅如此,随着时间流逝,人类很可能会反复感染新冠病毒。所以美国已经把新冠的疫苗接种放到了与流感疫苗接种等同的位置,也就是每年秋冬季集中接种更新疫苗。而目前的流感,是1918年全球大流感时毒株的后代,到了2009年还掀起过一次“全球大流行”(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

新冠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研发与更新,既是目前急迫、也是长期重要的任务,或者说,是目前及未来几年最重要的医学及公共卫生问题。

由此,面对COVID-19中非常对立的观点,我们必须要做的是:抛开立场,把握基本数据。

对于抗新冠病毒药物的客观评价,不管是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还是瑞德西韦(Remdesivir),或者阿兹夫定,最高质量的数据自然是经过同行评议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

按理说应该有3期结果才能获批。但确实没有时,看早期临床试验结果也会提供依据。对临床试验结果存疑时,更早期的实验研究结果,尤其是EC50(半数有效浓度,药物的安全性指标)不得不成为关键指标。

体外实验有效和成药之间,差了十万八千里都不止

仔细读大家对于新冠病毒药物的对立,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真是我十几年前刚用微博开始就常做的一个科普。

那时候总有HIV(艾滋病病毒)患者发私信问,是不是这个可以抗病毒,是不是那个可以抗病毒。

当时我就讲过,在体外用细胞系培养病毒,往病毒培养基里加任何东西,加绿茶、咖啡,都可以抗病毒。

但只有抗病毒药是具有特异性的超高效抗病毒物质,是从海量化合物中筛选出来的,再经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验证,是最优化的抗病毒方法。

早期预判的重要方法是,看“成药性”。

我们在2020年2月就发过当时认为最有希望成药的候选抗新冠病毒药物的成药性,并得到了后续临床试验和临床的进一步证实。

半数有效浓度(EC50)是关键指标

根据这三年新冠病毒SARS-CoV-2抗病毒药研究的经验总结,不管是小分子抗病毒药还是单抗,需要在体外达到几到几十nM(纳摩尔)EC50才具有成药性。

瑞德西韦在Vero E6细胞系的EC50为0.77uM(微摩尔),在体内则没有降低病毒载量的效果。

阿兹夫定三磷酸产物EM50为1.2-4.3uM,则更难以在体内建立抗病毒活性。

而Paxlovid的成分之一奈玛特韦(Nirmatrelvir)即使在体外EC50为几十nM,在体内需要利托那韦(Ritonavir)增效才有抗病毒活性【1】。

当然,不同机构、应用的细胞系不同,EC50检测结果也并不完全一致;并且对于奥密克戎(Omicron)突变株的EC50亦有很大改变。

比利时科学家的研究比较了5种COVID-19抗病毒小分子化合物对于5种VOC突变株(Variants of Concern,即VOC,令人担心的变异株)的抑制作用,这是少见由独立机构进行的横向比较抗病毒化合物EC50的研究,十分有参考意义【2】。

该结果显示,针对奥密克戎突变株,在Vero-E6细胞系中,EC50最低也就是抗病毒活性最高的是瑞德西韦(Remdesivir),对突变株的中位EC50为0.048-0.077uM,而且对奥密克戎突变株的抑制活性更强。

活性排序其次为Paxlovid,0.11-0.28uM;再次为GS-441524,之后是EIDD-1931和莫努匹韦(Molnupiravir)。

五种抗病毒化合物EC50的研究比较。“Hanson临床科研”微信公众号 图

所以,当很多人看到瑞德西韦由“人民的希望”走向“人民的失望”时,我们却从最开始就预判了瑞德西韦的结局,且始终如一:有效;如果想高效,必须早期用药。

2021年12月22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的研究更是显示,瑞德西韦3天疗程,可以将伴高危风险的轻中症COVID-19患者住院/病死的风险降低87%【3】。

也就是说,如果同样早期用药,瑞德西韦预防住院/病死的有效性并不差于Paxlovid,但由于一直未能完成口服制剂的转化,所以在美国COVID-19治疗中的位置始终只是“治疗重症患者的主力药”。

Paxlovid也是如此。只有在利托那韦(Ritonavir)增效下,奈玛特韦(Nirmatrelvir)在体内才有抗病毒活性,并在临床试验中展现了极高的有效性。

急需填补的两个研究领域

我反复说,我是从中国传染病体系中出来的。Mark博士在国内完成博士教育,并曾在北京做了8年医生。

一方面我们真心希望国内的朋友都能健康平安地度过这次危机;另外我也希望中国在传染病领域做大做强。

中国在过去20年传染病防治领域是有巨大进步的,尤其是2003年“非典”和2009年“甲流”后,国家投入了很多建立传染病研防治体系,大幅增加了药物和疫苗研发投入。但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很多领域国内还在发展甚至还是空白。

我反复说,国外的先进疫苗技术使用的基于抗原结构的合理疫苗设计,在疫情前国内基本没有开展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原研抗病毒药设计也是个国内没有涉足的领域。

所以在疫情后,这些需要几十年平台建设的领域是不可能在一两年一蹴而就的。

最后,之所以我会用“我经常说”“我说了多次”“反复强调”一些表达,是因为很多东西我真的从疫情开始就反反复复说,但经常还有朋友问。

新药研发,低于万分之一的成功率。探索预判结果的方式极为关键。“Hanson临床科研”微信公众号 图

科学研究除了探索未知,还包括根据已有的信息在实验阶段做出预判、通过临床试验检验、通过上市后监测做出进一步审核。

在目前对于抗病毒药物临床试验结果解读的巨大争执下,重新审视其基本数据(尤其是EC50),有助于获得对该药有效性更准确的判断。

最关键的是,科学研究始终需要抛弃个人的观点,关注完整而严谨的客观数据。

(原标题为《面对巨大争议,有必要重新审视抗新冠病毒药物的基本数据》,略有删节。澎湃科技获授权转载。)

参考文献:

【1】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l4784

【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6354222000201

【3】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116846

    责任编辑:卢雁
    图片编辑:沈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