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

2023-01-12 12: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有些研究显示,连续感对于产生家的感觉必不可少。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很快要离开某个地方,就不太可能对那里有家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如果我们短时间内在像纽约这样的地方换过好几个地址,那么这个城市会让我们更有家的感觉,而不是那些我们居住过的房屋,因为这座城市提供了建筑物本身没有给到的足够的连续感。

但话说回来,没有人想要生活在垃圾堆里。寻觅房屋的人很少会接受他们看到的第一套房子:他们毫无例外地要继续看房,想要找到“最佳”选项。那么,他们一在寻求关于家居建筑的某些特性和品质,或许那就是让大脑做出积极响应的特点,哪怕只是在潜意识层面。我向露西询问了人们在纽约寻找住处时最本质的要求。

“空间往往是最主要的考量。这是一个人口密度极大的城市,所以但凡什么地方能够提供充足的空间,都会非常紧俏。事实上,人们最终离开纽约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需要更多的空间。他们想要组建家庭,或是因为别的理由而需要更大的空间,但是他们一般无法在这座城市实现这一点,所以只能搬往别处。”这件事本身就很有趣,而露西接下来告诉我的情况让我意识到,在纽约,空间甚至比金钱更有价值。

“我曾经写过一系列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我调查了那些超级富翁的家,即所谓的‘百分之一阶层’,发现甚至就连他们都必须做出一些牺牲,才能生活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在曼哈顿,他们住的是两居室公寓。当然了,那是极其宽敞、富丽堂皇的两居室公寓,但这些人在别的地方都可以住一大套宅邸了。然而,他们还是心甘情愿地居住在更小的空间里,只为了能够把家安在像纽约这样的理想之地。”

似乎所有人都需要在购买向往的生活空间时做出牺牲。但为什么空间如此重要呢?如果家只是为了满足对安全感的本能渴望,我们应该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如果要我说的话,只要能够容下财物和所有必需品(卫生设施和一张床等),家居空间越小越好。房子越小,取暖费用越低,维护越轻松,安保也越容易,诸如此类。

可是,居室小也意味着我们不能获取任何新的东西,或是邀朋友来玩,或是拓展家庭。此外,还存在社会地位的问题:拥有更大的房子,是财富和成功的象征。

我们对空间的渴望远比这些考虑更深刻:我们的大脑需要一定的空间来感到平静和避免压力。有一整个学科领域专门研究我们对空间的感觉,即所谓的空间关系学(proxemics),最早由人类学家爱德华·T. 豪尔于1966年创立。他指出,一个典型的人有4个空间“区域”,相互之间有着令人惊叹的清晰边界:亲密区域、个人区域、社交区域,以及公共区域,每个区域与我们身体的距离渐次增大。

更新的数据显示,人们对于空间的感觉既因人而异,也因文化而异。人们对什么算“近”或“远”各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某一项研究显示,具有程度夸张的接近感的人更容易患幽闭恐怖症(claustrophobia)。不过,即使没有出现临床问题,人们也对空间非常敏感: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大脑感觉系统中有好几个区域与三维环境的处理和编码直接相关。如果我们身处有限的空间之中,我们的大脑会在多个层次上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它对此并不喜欢。如果有人激动地喊道“我需要更多空间!”然后愤然离去,他们说的很可能就是字面意思。

(点击图片查看书籍信息)

这一切想要传达的重点在于,考虑到我们的大脑处理空间的方式,一个狭小的住处很可能令人难以忍受。有限的空间意味着受困,无法知道附近发生了什么(被墙壁阻隔),逃脱的选择也更少。我们的家本该是在我们感到压力和焦虑时的退避之所,可是如果它太小了,大脑里的威胁探测系统就会持续处于激活状态,这可不是在家时该有的状态。

此外,有些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已经积蓄了压力和焦虑,我们的个人边界就会“扩张”,意味着我们更加无法接受别的人或东西靠得太近。因此,暂且放下实用性和建筑学方面的考虑不说,某些居所仅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就太小了。我们并非不能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只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更难以感到积极和快乐。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使人们想要一个空间宽敞的家:隐私。

大多数人都不是独居的。总体而言,这是一件好事——分享和互动对于快乐非常重要,就像前文已经提到的。但是,有谁希望时时刻刻都有人在身边吗?即使最外向、最热情的人,有时也需要在自己的私密空间休息片刻,哪怕只是睡个觉。

与他人的互动,无论多么令人愉快,毕竟是在给大脑增加工作量。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当互动进行到某种程度后,都会令所有的参与者感到厌烦,主要是因为每个人都会觉得精神疲劳。正因为如此,我们最终都需要后退一步,暂时避免与人交往。这既能让我们重新“充电”,又能避免社交烦躁,两者对于维持重要的社会关系都很有帮助。有时候我们需要与人相处,有时候我们又需要私密空间。

对身处人满为患的高压环境之中的城市居民来说,是否有能力退避三舍无疑更加重要。在城里有一个家,既能够让我们立即投入社交,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从中抽身,意味着我们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展开行动。这将给我们带来独立和可控的感觉,这种感觉普遍受到人们的青睐。而这,又是一种家能促进快乐的方式。

说到空间,带有花园或是附近有绿色空间的家居总是特别受欢迎。露西指出,纽约最令人梦寐以求的(也是最昂贵的)区域,就是那些能够看到中央公园的街区。而那些带有院子的居所一般都被视为比没有的更高级,哪怕所谓的院子只是一小块地皮。显然,能够踏出房门走到户外,但又仍在自家的“界限”范围之内,会给人带来极佳的空间感,而我们都知道这很重要。

另外,即使是那些没有院子的人,也倾向于在家里布置上一些盆栽绿植或床挂花架之类的东西。这种让自己被绿植环绕的所谓强迫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不仅仅是出于美学上的偏好:与大自然和多样生物进行互动似乎对我们的大脑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史蒂芬·卡普兰对此给出了一种解释,他将其命名为“注意力恢复理论”。卡普兰表示,大脑的注意力系统通常都处于“激活”状态,不停地扫描四周,应对来来往往的人流,并且有意识地将焦点导向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例如你正在读的这本书)。这需要消耗精力和能量,因此对我们的大脑造成负荷。

假如我们度过了漫长而忙乱的一天,注意力一整天都在接受考验,我们就会感觉自己需要“放空”一下,做点完全不需要用脑的事情,这时我们会明白,这理论说得有道理。

自然环境能够被动地调动我们的注意力,卡普兰将这个过程称为“魅力性”(fascination)。我们的注意力在自然环境中可以更好地漫游,让大脑暂停导向性专注模式,后者对精神具有消耗性。这样一来,大脑得以休息和调整,补充资源,巩固神经连接,增强认知机能,最终改善我们的心情。有鉴于此,卡普兰将充满绿植和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命名为“恢复空间” (restorative space)。

绿色空间带来的益处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甚至可能影响我们的身体。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病情程度相似的住院患者中,相比在病房中只能看到砖墙的患者,那些在病房中看得到树木和自然环境的患者恢复的速度更快——从中不难看出演化的逻辑。

——节选自《我的快乐还有救吗》

推荐阅读

《我的快乐还有救吗》

什么是快乐?快乐源自哪里?存不存在保持恒久快乐的秘诀?《是我把你蠢哭了吗》作者全新诚意之作—《我的快乐还有救吗》

内卷竟是追求快乐的副产品?

电子游戏是会减压,还是让我们更暴力?

为什么家会给人带来纯粹的放松和愉快感?

“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真的只是神话吗?

如果喜剧和欢笑能带来即时的快乐,为什么据说喜剧演员都十分痛苦?

……

还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看神经科学家揭秘大脑的快乐真相,一起破除关于快乐的种种迷思。很多你深信不疑的“关键”或“秘诀”,其实只是互相矛盾的误导!

原标题:《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