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工智能,谁在当人工?|有数

2023-01-12 11: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2年,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更深入地介入人类生活。人类创造了AI,却并不那么了解它,欣喜又畏惧。AI是谁?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对人类影响几何?澎湃 · 美数课与湃客 · 有数联合推出《AI来的那一夜》,去记录AI当下的发展、探寻人们对AI好奇的问题。

本文为系列第五篇。

【专题】AI来的那一夜

*本文为“湃客·有数”栏目独家作品,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从接力上一代强势回归,生成图像清晰度和艺术性双双提升的文本-图像生成器 DALL-E2,到既能写作又能做题还会 debug 的自动问答系统 ChatGPT,过去一年,人工智能 AI 经历了飞速发展,甚至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

当人们惊羡和沉浸于 AI 日新月异的进步时,AI 背后的人如同隐形的“幽灵”一般被目光经过,却在热火朝天的讨论中隐身。聚焦 AI 发展的同时,我们仍然有必要了解人工智能背后的“人工”何以构成、何以组织。毕竟,人工智能离不开“人工”

AI 岗位,到底是做什么的?

拉勾招聘数据研究院发布的 《2021 人工智能人才报告》 显示,2021 年人工智能行业人才需求指数较上年增长 103%,其中算法人才缺口达 170 万人[1]。AI 行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相关人才缺口依然巨大,许多 AI 岗位虚位以待。

所谓的“AI 岗位”并非一个真实的岗位,而是对所有涉及 AI 相关技术和技能的岗位的统称。如果你问一个业内人员是不是从事的“AI 岗”,对方也许会一脸困惑,因为他们更倾向于称呼自己为软件工程师或算法工程师。这些工程师业务覆盖产品线前、中、后端,在踏入 AI 行业之前也并非都攻读的是人工智能专业,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带着各自的一技之长踏上岗位,成为一颗颗不停转动的“齿轮”。

进口端——来自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理工专业的毕业生相继涌入 AI 赛道;出口端——软件工程师、算法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等人才在企业服务和人工智能等行业大显身手。

 

统计数据显示,有 AI 岗位需求的招聘单位中超过八成公司规模达到 1000 人以上,其中万人以上企业占比近三分之一。可见,大厂依然是很多 AI 人才的主要去处

除了公司规模,地理位置也是从业者在选择“栖息之木”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大厂能提供更丰厚的薪资、更完善的福利和更广阔的平台,大城市也能提供更多样的选择和更丰富的资源,因此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刚刚毕业的有志青年,在选择工作时更愿意留在机遇更多的一线发达城市打拼。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评定了“中国 AI 城市排行榜”,“北杭深”包揽前三,上海和广州挺进前五,排名第六至十位的城市依次为成都、苏州、南京、天津、济南[2]。

招聘网站的数据也显示,北上深与准一线城市的 AI 相关岗位更多。北京、上海和深圳包揽岗位数前三,分别提供了156、150 和 67 个 AI 相关岗位,杭州和武汉也名列前五。北上深和准一线城市提供的相关岗位中,算法工程师、产品经理、芯片设计工程师等覆盖产品线前、中、后端的岗位均有涉及。

 

在“北杭深”等人工智能优势园地的环绕中,武汉这一中部城市格外引人注目。不同于掌握着得天独厚的政策和人才资源的首都,也不比建立了国内最早人工智能研究所之一的杭州兼具历史积累与前沿突破双重引擎,武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位置并不突出。然而,这所准一线城市作为后起之秀,日益吸聚起大批科技企业和高端人才,成为越来越多从超一线城市撤退的“老人”和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新人”愈发青睐的选项。

AI产品链条上,不只算法工程师

宏观来看,人工智能产业链主要包括三层架构: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其中,基础层主要提供数据输入和计算能力,包括 AI 芯片、AI 基础设施、数据及服务等;技术层负责在基础层上开发算法模型,通过软件框架进行训练和学习;应用层则针对不同的场景,将 AI 技术进行应用落地[3]。

产业链上的不同层次对应不同的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技术层作为整个 AI 产业链的核心,对算法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岗位存在庞大需求。具体到每一个 AI 产品的开发流程,大致包含明确需求、数据标注、模型开发、模型测试、模型评估、产品发布等六个主要环节,架构师、工程师、训练师、产品经理等各类工种参与协作。

 

一篇发表在《社会学研究》上的论文通过田野调查,研究了数据标注员的认知劳动及其在实践中受到的劳动控制,论文提到:“在人工智能产品的生产中,不同劳动者运用了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架构师需要发挥决策、计划等高级认知能力,为总体问题解决设定基本路径; 算法程序员主要运用概念、理解等中级认知能力,搭建和优化特定算法模块;数据标注员调用的则是判断、识别等基础认知能力[4]”。

 

知乎上有关人工智能领域工作状态的问题下,讨论度最高的岗位是 AI 算法工程师,这也是行业内薪资和需求最高的岗位之一。围绕算法工程师工作体验的回答中,深度学习、机器学习、AI 算法等细分方向是主要的关键词,“质量比数更重要”则是很多从业者的共识。

知乎网友在回答中提到,即便是算法工程师等偏技术性的岗位也需要具备洞察市场走向、了解用户需求以及与人沟通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有着不低的门槛。

实际招聘中,招聘者往往更青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求职者。在牛客网上以“AI”为关键词搜索招聘信息,超过半数的 AI 招聘岗位为校招,其中有六成以上要求本科学历,硕士学历的占比达到了 29.7%,接近三成。除学历外,工作经验同样是招聘方的重要考虑因素,社招中超六成要求求职者具备 1-3 年工作经验,近三成岗位要求 3-5 年工作经验。面对竞争激烈的行业市场,想要“入局分羹”,高学历与多经验,求职者必须具备其一

与 AI 沾边,就能保障高薪?

AI 岗位长期与“高薪”标签挂钩。领英在 2020 年的报告显示:在巨大的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推动下, AI 相关企业给予的薪资水平普遍较高, 普遍为 15000—19999 元(月薪),并且还有上升的空间。中、高端人才薪资为 25000—50000 元, 甚至更高[5]。

公开招聘信息也印证了这一点。在牛客网上输入“AI”后得到的 320 份招聘信息显示,AI 从业人员月薪集中在 1.8 到 3.3 万元之间。即便是工作经验为零的职场“萌新”,月薪上限也达到了 8 万,而这相当于很多非核心技术岗一年的工资。算法工程师薪资较高,校招岗位中算法岗和非算法岗的薪资中位数均值分别为 3.7 万元和 2.2 万元,社招岗位中算法岗和非算法岗的薪资中位数均值分别为 2.9 万元和 2.6 万元,算法岗位的薪资优势可见一斑。

 

更多的工作经验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收入。

以工程师为例,即便是同一家公司内部,从初级到首席的不同职级在薪资水平上也存在鲜明的阶梯式差距。美国数据收集网站 Levels.fyi 最新发布的 2022 年度程序员薪酬报告显示,初级工程师的最高薪酬中位数为 27.4 万美元,这一数字在中高级工程师和资深工程师中分别达到44.3 万美元、55.2 万美元和 68.8 万美元。而通常具备 15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首席工程师,最高薪酬中位数高达 104.4 万美元[6]。

对很多 AI 人才而言,“鹤立鸡群”的丰厚薪资和“如鱼得水”的求职之路似乎才是常态。然而,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原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如雪上加霜,AI 行业也不得不面对缩招、裁员、降薪等一系列压力。

如果说 AI 的兴起是一阵风,这股风的任何一点倒向和息退都会引发蝴蝶效应,落在每一个从业者的头上。现如今,AI 行业的风口很难说还和三年前一样恣盛。风口上的人们是继续在一线大厂用加班换取高薪,还是退居二三线谋求一份更加稳定的工作,答案也如 Dream Studio 生成的图片一样,时好时坏,充满未知。

统筹 / 方洁

数据收集与资料整理 / 江婧怡 童祎航 王梦丹 李逸博 

可视化 / 冯淙萱 冯元 涂艺秋 杜天舒 

文案 / 陈烛 颜珂

编辑 / 张铃媛

参考文献:

[1] IDC&浪潮信息.(2022).2022-2023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浪潮.https://www.inspur.com/lcjtww/cbw/index.html.

[2] InfoQ.(2022).2022年全球程序员收入报告出炉: 首席工程师最高年薪超700万, 字节跳动成国内唯一上榜公司.https://mp.weixin.qq.com/s/5VJWnOq6r7hEPYyx25F1Aw.

[3] 贾文娟 & 颜文茜.(2022).认知劳动与数据标注中的劳动控制——以N人工智能公司为例. 社会学研究(05), 42-64+227.

[4] 拉钩招聘数据研究院.(2021).2021人工智能人才报告.凤凰网科技.https://tech.ifeng.com/c/8AczDapIq7p.

[5] 莫荣, 战梦霞&吴加富.(2022).人才蓝皮书: 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 InfoQ.(2022).2022年全球程序员收入报告出炉: 首席工程师最高年薪超700万, 字节跳动成国内唯一上榜公司.https://mp.weixin.qq.com/s/5VJWnOq6r7hEPYyx25F1Aw.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