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解决问题的本能是“做加法”,但有时“做减法”会更有效

2023-01-17 13: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Leidy Klotz 酷炫脑

Via:farzad borousan

以下为朗读小姐姐全文音频

作者 | Leidy Klotz

翻译 | 杜雅兴

审校 | 酷炫脑

朗读 | 胡恩

美工 | Jenny

编辑 | YJ

我们总是忽略掉如何“做减法”,这使得我们容易错过那些本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我们的制度更有效、我们的地球更宜居的方法。

请想象一下你正在面临这么一个设计难题:你想在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脉盖一栋房子,那里冬季的气温有时会下降到华氏40度,你的房子只能使用可再生能源,且建造成本必须低于化石燃料驱动的房子。对了,它还必须包含一个可以全年种植香蕉的温室。

Via:giphy

大多数人开始思考这个房子的解决方案都是想如何通过货比三家来购买到那些必要的材料。但著名的能源效率倡导者 Amory Lovins 却不是这么做的。对于室内的香蕉养殖需求,Lovins提出了一个似乎违反直觉的方案。他选择不去费心思考该添加什么新元素,他对于那些通常在标准建造计划中都会出现的典型元素选择了舍弃。

Lovins是一个异类。我和我的心理学家同事在数十项研究中发现,当人们被要求做类似“创建零碳香蕉农场”之类的事情时,人们的第一本能是如何去增加“已经存在的”的元素去达到结果。我们进化来的倾向似乎是去做加法而不是减法。

例如,在我们的一项研究中,我们要求参与者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型高尔夫球场的助理经理。我们向他们展示了球场其中一个球洞的鸟瞰图,并要求他们去尽可能列出所有不同的方法以在不花费一分钱的情况下改善这个球洞。

我们的微型高尔夫球洞其实是可以通过减法来改进的。比如如果想让球洞更具挑战性,可以选择拆除角落保险杠,那个保险杆是用来让高尔夫球员可以绕过转弯的,只需要用它来一次击球就可做到。而如果想降低球洞对球员的难度,把沙坑移除就好。请注意,总的来说,做减法将更好地满足节省成本的要求。

研究参与者列出了他们关于如何改善孔的想法,然后我们将其按照是1)做加法(在球道上放风车”,2)做减法 (清除沙坑)又或是3)既非做加法也非做减法 (切换洞和发球台位置)分为三类。我和我的同事从包括这个实验在内的所有实验中都发现:无论是在写作、日程安排、使用乐高积木构建还是从计算机屏幕上的随机网格创建对称模式——很少有参与者选择减法作为解决方案。就比如在这个实验中,338个被试者中只有90人提供的改善球洞的解决方案是涉及做减法的。相比之下,大部分被试考虑的都是怎么做加法。

Via:giphy

在问题解决中,系统地忽视掉带来改变的最基本操作,这本身就很麻烦。我们总是忽略掉如何“做减法”,这使得我们容易错过那些本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我们的制度更有效、我们的地球更宜居的方法。当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停下来”的时候,我们却总是给自己堆积更多的事情。我们懂得如何去激励出更好的行为,可我们却不擅长于摆脱那些路上的障碍。我们容易忽视那个可以在落基山脉的室内建造一个低成本的且不使用化石燃料的香蕉农场的方法。那个方法只是需要做减法。

至少我们大多数人都容易忽视减法。让我们回到对Lovins本人的介绍。他是一位开创性的设计师,几乎拿过了大大小小每一个主要的环保奖项,在《时代》杂志 100 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名单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当时他还不知道)在我个人的“Mount Rushmore”知识分子影响力人物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当 Lovins 发电子邮件为我们团队就减法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表达祝贺,并分享他自己在现实世界中关于做减法设计的例子时,我对于他会在建造房子时选择哪些设计非常好奇。

为了在落基山脉安家,Louvins最开始想出了一些在设计中做加法的办法。他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以从太阳获取能量,并添加了最好的隔热材料,以将室内温暖的空气与室外的风和冷空气隔离开来。他增加了高性能窗户,让香蕉植物能够接触到光线但冬天不会暴露在寒冷下。用工程师专业术语讲, Lovins 添加了特殊的通风加热回收系统。总之,这些所有的设计功能结合起来满足了难题中的室内香蕉农场和无化石燃料部分。

但如果Lovins就此打住,他就会设计出一个建造成本更高而不是更低的房子。为了控制开支,他开始意识到,所有那些增加的功能只是允许了房屋通过窗户,灯光热量,家电设备,人的体温以及或许大概拥有50瓦能量的狗来完全被阳光加热。这意味着 Lovins 可以做的不仅仅是使用可再生能源运行机械加热系统。他可以完全摆脱它。消除供暖系统的效率可以通过摆脱掉供暖系统来预先抵消。

Via:giphy

Lovins的减法洞察力并不是仅仅可以体现在他给自己设计的这个房子上。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在世界各地留下了好的作品,这些设计作品做到了同时满足节省成本和提高效能的功能。Lovins 的设计中加法和减法相结合的方法给很多需要设计类似落基山脉这种房子给设计师们提供了灵感。大部分这些是属于欧洲地区。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何从这个例子进行学习,学会利用“做减法”的力量呢?或者,正如 Lovins 在电子邮件中所问的那样,“我们应该如何打破自己与生俱来,或者多年来已经习惯了的“做加法”的认知本能呢?

我们与Lovins进行了Zoom电话视频会议,以他设计的香蕉农场作为会议的主题。我们讨论了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东西。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这个问题的新核心。我也发表了一本新书《减法》,在里边我讨论了我们应该如何克服我们做加法的倾向。

首先,如果人们意识到了做减法的可能性,他们就更容易看到做减法的价值。在我们的一些研究中,我们对被试进行了随机分配,其中一组被试会接受一些线索,这个线索让他们了解到做减法可以是一种选择。

例如,在微型高尔夫设置中,“无提示线索组”不会接受到任何有关做加法或者做减法的提示信息,而“提示线索组”接受到了这样的提示:“请记住,您既可以将东西添加到洞中也可以选择舍弃洞中的一些东西。这个简单的提示使得在设计中做减法的概率增加了一倍多。虽然提示信息不止有关减法,也提到了加法,但它确实对于人们可以考虑到减法的可能性是有帮助的。

因为提示信息增加了被试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推测人们本身固有的思路已经是做加法,而提示的减法部分则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这一发现表明,我们经常选择做加法的部分原因是我们几乎忘记了做减法这个可能性。 在与 Lovins 的讨论中,我们认为这一发现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可以应对我们加法认知本能的补救措施:想要找到涉及减法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一些线索。

Via:giphy

“省略不必要的单词”是《The Elements of Style》中所给出的关于写作的线索。“丢弃任何不会激发快乐的东西”是Marie Kondo所给出的对于壁橱设计的提示。“每天都要舍弃一些东西”是老子的哲学智慧,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做减法的线索。

Louvins为了分享他的设计智慧,他制定了几条准则供人们学习:其中一些就是对于做减法的线索提示。比如准则第10条是“从一张干净简单的床单开始”,这可能会促使我们质疑对供暖系统的必要性。准则第13条是“寻求彻底的简单性”,这提醒我们舍弃那些不必要的东西,甚至可能是加热系统。为了在落基山脉建立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室内香蕉农场,考虑第14条准则:“穿过成本障碍的隧道”可能会有所帮助,该原则指的是Lovins如何通过不断的添加略高的效率措施 即“隧道通过”,直到他最后能够减去真正昂贵的供暖系统。

在zoom会议中,Lobins沉思后说其实他可以使这些准则设计得更加明确一些。他说他甚至可以通过简洁化然后重新编排他设计的这几条原则来提示人们在考虑做加法前,其实可以试试做减法。总之无论他决定做什么,我都会记住他电子邮件的最后一行,这可以作为一种万能提示:“Go forth, and be fruitful, and subtract!” (“走出去,让自己富有成效,做减法!”)

Via:giphy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 Adams, G. S., Converse, B. A., Hales, A. H., & Klotz, L. E. (2021). People systematically overlook subtractive changes. Nature, 592(7853), 258–26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380-y

2. Klotz, L. (2021). Subtract: The Untapped Science of Less (Chinese Edition). Xian Jue.

3. Klotz, L. (2010). Factor Ten Engineering Design Principles Version 1.0

酷炫脑长期征集脑科学、心理学类文章,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邮箱:2829023503@qq.com

点这里,让朋友知道你热爱脑科学

原标题:《我们解决问题的本能是“做加法”,但有时“做减法”会更有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