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刘亦菲新剧刷屏,神仙取景地私藏“全国最毒”美味

2023-01-18 08: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JIA 走着瞧旅行

最近云南实在是太火了,刘亦菲的新剧开播,又让大家隔着屏幕过了一把“大理瘾”,洱海、苍山、繁花,满目都是“人间向往”。

小红书 ©️简小姐.MissJane

不得不说,云南的治愈感太强了,既有温暖舒适的气候,又有纯净惬意的雪山湖泊,更有一众纷繁复杂的美味,让人流连忘返!

小红书 ©️阿棒の逃跑计划

但云南的美食,可不像它的风景那么温柔,这里的野生菌就是“绵里藏刀”美味。

可云南人对吃菌的态度那就是“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菌绝”。

因为中毒的人太多,所以云南还拥有全国唯一一个再医院急诊科室里设立「野生菌中毒室」的省份,让人哭笑不得。

吃菌子是深深刻在云南人DNA里的,中毒之后还会PUA自己,怪没煮熟,怪喝了太多酒......

每每到了雨季,不少云南人还会“蒸发”一段时间,因为他们都去捡菌了。

而且,云南的餐厅还有专门为吃菌制定的“五星级服务”。

为了防止大家冲动开吃,误食还没煮熟的菌子,有的用计时器卡时间,有的服务员会一直守在你身边不让你提前动筷子,真的是超级小心。

其实,也不难理解云南人为啥对吃蘑菇这件事那么执着。

据统计,在世界已被发现的可食用菌有2500+种,其中云南就有900+种,占了全球的的36%。

小红书 ©️大大大C酱

国内三分之二的食用菌也在云南,光昆明一个普通的菜市场里就有250+种野生菌在售卖,更别说云南的其它地方了。

小红书 ©️wuli小仙女

所以说云南是“野生菌王国”,一点都不虚夸。

像顶级的松茸,贵族般的黑松露、还有羊肚菌、鸡枞菌等,从稀有款,到大众款全都有。

小红书 ©️三木先森

而云南人不管人三七二十一,都统称这些菌菇为“菌子”。

每年6-8月,菌子就会大量出世,旺季时,菜场里的野生菌每天就能卖出500多吨,还有本地人花上万块钱吃野生菌,从上市一直要吃到下市。

小红书 ©️唐唐

那么,云南究竟藏着哪些好吃的菌子?云南人是怎么花式吃菌的?哪些菌子又是碰不得的“毒王”?

小红书 ©️唐山宗子

今天,瞧妹为大家整理了这篇云南吃菌子指南,在2023去云南吃菌之前,一定要翻出来看看,千万别再“见小人”了。

小红书 ©️志凤少吃点

云南野生菌经典款

这些菌子不可错过

到云南吃菌子,就别挑金针菇、蟹腿菇这类普通款了,要吃就得吃最经典的。

松茸、黑松露、牛肝菌、羊肚菌、竹荪、鸡枞菌等才值得亲自一试。

它们虽然都是菌子,但各有千秋,有脆的、回甜的、营养价值高的、鲜香的,款款都好味。

小红书 ©️吃喝行摄番茄

/菌中之王:松茸/

提到菌子,大多数人最的先想到的就是松茸,拥有7000多年历史、属于二级濒危保护物种的它,跻身菌菇的TOP1,一点也不夸张。

小红书 ©️花城农夫帮主小姐姐

几百年前,它就是“皇室专供”,即使坊间有当作药材卖的,那也是天价,搁现在也有卖500/斤的。

小红书 ©️东东和笑笑在大理

松茸之所以名贵,就是因为它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生长在云南、西藏的高海拔无污染地区的松茸,品质才算最高,而且迄今为止都无法实现人工养殖,生命也短。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国宴上,松茸也是最先登场的,可想而知,它的地位有多高。

小红书 ©️Steven

文火慢炖的松茸鸡汤,鲜美入魂;加一点油煎的,也是清爽可口,日本还有生吃松茸的,不管哪种吃法,都诠释了“好的食材,只需要最简单的烹调”。

小红书 ©️简单爱

/西餐珍宝:松露/

先要为松露正名一下,大家熟知的松露巧克力,其实跟松露是没有任何联系的。

小红书 ©️鱼鲜生 舟山海味研究所

真正的松露,又被称为“块菌”,在很多的西餐里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毕竟松露对欧洲人来说,那可是绝对的宝藏。

小红书 ©️誉满忆进出口

松露还和鹅肝、鱼子酱,并称为“世界三大珍稀食材”。

小红书 ©️Andy

有的西餐大厨会将松露切片小煎,有的则将松露磨成细碎,点缀在主食旁边,以此来锦上添花,而且只要一点就很香了。

不过,松露到了云南、四川,就“返璞归真”了,当地人叫它“猪拱菌”,也就是需要让猪去深山老林才能找到的菌子。

比起国外的精致烹调,云南人相对更加简单粗暴,把生硬的外皮去掉,切片生烤,或加在汤里和爆炒,还有和蛋液一起蒸的,质朴却味香。

/雪裙仙子:竹荪/

在“菌子世界”里,作为煲汤、炖菜佳品的竹荪被誉为是“菌中皇后”。

它的生长就宛如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在云南充足的阳光和土壤的滋养下,那宛若裙裾的菌盖会张扬的绽放,那一瞬间美若“天仙”。

小红书 ©️七食记

除了拥有美貌之外,竹荪也是妥妥的“顶级食材”,以「味鲜、吸汁儿」而出名。在清代的时候,竹荪就被列为了朝廷贡品,是御膳里面才可以吃到的。

小红书 ©️未时

竹荪讲究的是“保留本味”,所以最好的烹饪方法就是清炖,或者加入到清汤火锅里,它能将鲜浓的汤汁完全吸入,一口咬下去,就是妥妥的爆汁儿感。

/隐秘的贵族:羊肚菌/

羊肚菌,形如其菌,长得就跟羊肚有点类似,分布非常广,单是在我国,就有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等地都有,而且在欧美都相当受欢迎。

小红书 ©️小虹帽|贩卖美好的水果

它虽然名气不如松茸,但羊肚菌也是“菌中贵族”,营养价值等同于虫草。

每年春天,万物复苏时,就到了羊肚菌面世的时候,它比其它菌子出现的时间都要早,所以就有了“春之菌子”的说法。

小红书 ©️streo-

羊肚菌自带鲜美之味,一锅平淡无奇的汤里加一些羊肚菌进去,立即就会增添好几分的风味。

小红书 ©️streo-

/雨中君子:鸡枞菌/

鸡枞菌和羊肚菌有异曲同工之妙,羊肚菌是外形像羊肚,而鸡枞菌是内部纤维结构特别像鸡肉,并且吃起来也有一种鸡肉般的醇香,所以也是“菌如其名”系列,

小红书 ©️爱吃菌子的美少女

鸡枞菌有两千多年历史,这种菌子是“遇雨”就怒放,在雨季大片大片的野蛮生长。

云南人除了用它来煲汤提鲜外,而且鸡枞菌的口感也很脆嫩。

小红书 ©️爱美食的茜宝

除此之外还会制作成佐料佳品:鸡枞油,这种调料就跟香菇酱一样,超级下饭,吃面条的时候也可以加一些进去,因为是先油炸了的,也很便于保存。

小红书 ©️云野集

/常见家常味:茶树菇/

茶树菇算是餐桌上最常见的一种菌子,干锅茶树菇是妥妥的干板神器,经过爆炒后,茶树菇依然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浓郁香气,菇盖很脆、菇柄也嫩,一吃就很难停下来。

小红书 ©️譬如花正敷

当然,茶树菇并没有生长在茶树上,而是生长于油茶树腐朽的根部还有周围,就像竹荪是的寄生一样。

小红书 ©️欣

茶树菇的生长期比羊肚菌要晚不少,春夏交替,还有中秋前后的时候,才会漫山长出。

最后,云南本地人吃茶树菇,还喜欢直接酥炸,经高温炙烤后,细长的茶树菇会变得又酥又脆,就算不蘸酱,也是香味扑鼻。

/口味王者:干巴菌/

论颜值,干巴菌真的一点都不沾,长得像蜂窝一样。汪曾祺就曾用“味道最深刻、样子最难看”来形容它。

小红书 ©️爱跳舞的涂涂

不过它在昆明的各大菜市场里却是叫价特高的那种,就是因为干巴菌烹饪出来会特别香,那种香跟牛干巴有得一比。

小红书 ©️Qi

在云南,先腌制过的肉都统称为“干巴”,所以又有牛干巴、羊干巴等,能与肉类相提并论的军资,味道自然也是不简单的。

小红书 ©️Mandy

而且,干巴菌从土里长出到长大成熟,需要大约20天,这在菌子里并不常见,最后打理起来也很麻烦,因为泥沙太多了,得清理很久,才能还它“一身白净”。

小红书 ©️小清清

/庞大家族:牛肝菌/

牛肝菌属于很常见的菌中,它的菌伞和菌帽特别紧实,菌体很肥硕。

牛肝菌并不是指的一种菌子,黄牛肝菌、黑牛肝菌都属于牛肝菌这个大家庭,还有下面我们会提到的毒菇红牛肝菌(见手青)也属于牛肝菌的一种。

无毒的牛肝菌炒来吃香嫩可口,拿来煲汤会特别浓稠,也可以炒来吃。

云南人花式吃菌

生吃清爽、煲汤鲜美、烧烤火辣

云南人喜欢吃菌,绝对不是动动嘴皮子那么简单的事儿,他们可是全国最懂吃菌的。简单粗暴的刺身、熬煮一锅的火锅、放在烤盘上和高温拥吻的烧烤,还有加了各种佐料的菌菇酱,真的把十八般武艺都花在了菌子身上。

小红书 ©️容姐食菇

/菌子刺身/

在所有的烹调中,最朴素的吃菌方法,必须是「生吃」。

当然,不是所有菌菇都可以当作刺身的,千万不要随意“刺身”,一定要挑准了。在那么多种菌子里,可以吃的有的松茸、鸡枞、松茸、奶浆菌等。

小红书 ©️阿水daily

其中,最“豪气”的自然是松茸刺身了,切片后铺在冰上,夹起来可以蘸一些酱油或者芥末,吃起来嫩气无比。

小红书 ©️我是柒饭呀

/烤菌子/

云南人喜欢制作各种调料,这种天赋也发挥到了烧烤中,在这里,被放入烤盘的不一定就是肉,还有纷繁复杂的菌子。

烧烤食材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烤松茸片、烤蘑菇、烤松露,从山里采摘而来的菌子躺在烤架上,香气四溢。

烤好之后,还会配上爽口的蘸料,让各种菌子都变得有灵魂了,其中有以辣椒粉和香料搭配而成的干料,也有酱油、蒜油等湿料,蘸着吃会相当入味。

吃的时候,很多人围坐在超大的烤盘四周,喝着啤酒、挑着菌子,好是惬意。

/野生菌火锅/

云南的菌火锅,可以说是最经典的吃法了,那一锅里全是来自密林深处的好味,以土鸡汤打底,加入各种菌子,经过几个小时的熬煮,汤汁变得极鲜,一口下去,全是精华。

小红书 ©️牛奶瓶瓶

当然,一锅满分的野生菌火锅,加的可不是金针菇、蟹味菇等普通款,而是要牛肝菌、鸡枞菌、青头菌、松茸、羊肚菌等,这样才是“鲜上加鲜”。

不要觉得那么多菌子汇聚一锅后会影响彼此的口感,其实一点都不会蹿味,羊肚菌吃一个“脆”,鸡枞菌回味有一丝甜,牛肝菌口感特别肥厚,如果再来点竹荪,就更加完美。

小红书 ©️TT

醇香的汤底去掉了野生菌的土腥味,只留下野生菌的鲜甜,菌香伴随着土鸡的鲜香,先喝两碗热乎乎的汤,然后再用蘸料吃菌子和鸡肉,最后涮一些青菜,真的会超级满足。

小红书 ©️吃喝行摄的番茄

/炒菌菇/

大火爆炒菌菇是最云南最家常的吃法了,炒的时候配上干辣椒、青椒、大蒜等,它们可以将野生菌的香气最直接地展现出来。

翻炒时,菌菇里含有的水气消失,菌子最原本的香味就被逼出来了,吃着就是那种“干香干香”的感觉。

牛肝菌、干巴菌、鸡枞菌、见手青等,都是很常见的“爆炒系列”。

小红书 ©️Mandy

炒干巴菌,一定要用青椒,这样菌味会更浓;青头菌则适合用红椒加青椒,吃着鲜美可口;干巴菌炒米饭也是黄金搭档;茶树菇炒肉,焦香的腊肉和肥腻的菌肉一起咬下,满嘴生香。

小红书 ©️菠萝精

/油炸菌菇/

适合生炸的野生菌品类有鸡枞、虎掌菌、牛肝菌、平菇、干巴菌等,吃起来很香酥。

小红书 ©️大头的泡菜呢

而且有的菌子油炸之后,还能拿来做成佐料,比如说鸡枞油。但要注意,炸之前需要将水分沥干。

小红书 ©️菌多多

炸的时候再加些香辛料、干辣椒、八角、花椒等,这样吃起来就是“一整个香煮”。

小红书 ©️Cici Chen

菌中“毒王”

这些菌子不能碰

云南的“毒菌”很多,这一次我们列举的几种都是非常常见,且毒性不小的——没熟的见手青让人产生幻觉,毒红菇、白毒伞都是长得可爱,但吃了会让人绝望的,还有灰花纹鹅膏、松林乳牛肝菌都是碰不得的。

小红书 ©️跟着小余吃云南

/见手青/

见手青的名气很高,但也不能忽视,它是带着微毒的菌菌,触摸到它的杆部和伞背后,就会变青。

小红书 ©️橙子

同时,它又分为红见手和黄见手,当地人喜欢称它们为“红葱”和“白葱”,两种都是牛肝菌大家族里的成员。

小红书 ©️橙CAV

云南人对它真的是爱恨交织,毕竟见手青可是响当当的“见小人”,据说每年吃菌季一到,就有因为吃了没熟的见手青,而产生幻觉的本地人,所以烹饪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松林乳牛肝菌/

这种有毒的菌子和无毒的牛肝菌长得特别像,不近看的话还以为它俩就是一家人。

小红书 ©️梅紫蘇昆布茶

这种菌子摸上去很滑,菌伞的背面有很多小孔,捏上去像海绵的手感。

小红书 ©️爱吃蘑菇和野菜

虽然相对于会产生幻觉的见手青来说,它的毒性不算强,但食用之后也会拉肚子、肠胃不适等,虽然有些人会挑它的滑肚子来吃,但还是别轻易尝试为好。

小红书 ©️梅紫蘇昆布茶

/白毒伞/

看名字就知道,这种有毒的菌菌长得像一把伞,而且菌盖、菌柄都是白色。

©️B站

它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虽然颜值还挺高,看着白白净净的,但却是拥有很强的毒性。

一旦食用白毒伞,不仅会上吐下泻,严重的还会导致器官衰竭,真的很致命。

/毒红菇/

“越漂亮的东西越危险”,毒红菇完完全全证明了这一点,也真应了那句“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你就躺板板”。

云南人对它的态度就是,“见一朵踩一朵”,绝不留情,因为就怕有人误采误食。

小红书 ©️铭雅

这种菇很会适应环境,生长速度也快,唯一好的就是能比较清晰的辨认——菌帽通常鲜红,其它地方都是白色。

它的毒性威力很强,吃了后就会有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肌肉抽搐等症状,所以被当地人称为“棺材盖子”。

/灰花纹鹅膏/

这种比较拗口的菌菇,又叫“麻母鸡”,是山林里特别常见的一种野生菌。

它长得和白毒伞有点像,但伞帽上欧了一些“麻子”,密集恐惧症看了会难受好久。

小红书 ©️爱吃蘑菇和野菜

但不可小觑的是,它的中毒致死率也是奇高,属于剧毒类的野生菌,一旦实用会肝脏衰竭,所以千万千万别误食了。

云南买菌、吃菌TIPS

1️⃣云南最佳吃菌季为每年的雨季(6-8)月,这个季节的菌种最多,也最新鲜。

2️⃣尽量挑硬的、新鲜的、没有被雨水泡过的菌子,这样炒出来才香。

3️⃣新鲜的菌子,菌朵像骨朵一样,紧紧贴在菌把上,一般菌朵完全打开的会便宜些,因为保存时间不长。

4️⃣不要买杂菌,有些菜场会以“篮”来售卖菌子,里面的种类很多,但容易辨识不清,一起吃容易中毒。

5️⃣一般越大的菌子,水分越多,炒出来不如小的菌子香,所以块头偏小的都偏贵。

6️⃣吃菌不要喝酒,路边的野菌不要采,不认识的野菌不要买。

7️⃣洗菌子最好不要泡水,蘑菇会吸水增重,破坏本味。

8️⃣所有的菌菇都可以和鸡汤一起熬煮,先炖鸡、再加入菌菇。

9️⃣见手青在菜场里很常见,但买回来之后一定要煮熟才能吃。

吃完菌后如有不适,像恶心、头晕、呕吐、产生幻觉等,应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最后,你认为云南最好吃的菌子是哪种?

本文作者:JIA

图片来源于网络、微博、B站、小红书,侵删

原标题:《刘亦菲新剧刷屏!均温20℃的神仙取景地,私藏“全国最毒”美味,吃过就上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