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浪尖2023|邱鹏:氢能发展规划和政策如何落地是关键

澎湃新闻记者 王俊期
2023-01-31 10:1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站在2023年的新起点,澎湃园区恳谈会推出新春特辑“浪尖2023”,五问经济学家、产业专家、企业高管、投资人,寻求元宇宙、芯片、光刻机、氢能、自动驾驶、机器人、脑机接口、创新药等产业的突破点。

傅小凡 制图

澎湃新闻:您认为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园区中最热的关键词有哪些?

邱鹏:最热的关键词,首先是“低碳/零碳园区”。2022年,全国很多省市都提出要打造氢能产业生态园,并出台了相应的氢能发展规划。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氢能是个重要实施点,所以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来说,打造低碳园区、零碳园区是和氢能息息相关的。

还有一个词就是“新型能源”。在2022年,大家对于氢能的关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燃料电池汽车,而是在新型能源方面有了更广泛的认知,也将更多的目光放到了城市示范区上。在很多省份,氢能产业园不仅仅是一个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一个新型能源的产业园区,或者称作产业社区。

另外一个关键词就是落地,目前氢能行业及燃料电池产业还处于起步初期,在这个时期,产业发展会涉及多维度、多方面的问题,氢能及燃料电池的长产业链会受到各方面的资源约束,包括政策层面、技术层面、产业化层面、技术成果转化层面或是管理和资金层面等。行业中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有些方向往往看起来受到政策支持和外界期待,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四处受限,所以如何落地、落实,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澎湃新闻:请您选择其中一个关键词,说说氢能园区新趋势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邱鹏:我认为最重要的关键词,还是“落实”,氢能目前的发展,就是落实落实再落实的过程。目前氢能发展的诸多愿景都很好,在一些出台的发展规划中,计划目标非常振奋人心,但在实施环节中,能够落实的数字往往都还有待商榷。目前产业规划、政策的制定方与实际的执行方、落实方是有所脱节的,如果两头能够共同探讨、紧密协作,那氢能行业会发展得更快。

例如2022年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补贴,年初的时候大家都对指标信心满满,但实际一年下来,诸多示范城市群的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这个就涉及资金问题和落实力的问题。氢能同其他领域一样,在限制较多、环境困难的情况下,言行两端就会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整个氢能行业相关方都需要去思考,如何切合实际地将规划落地,真正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 

澎湃新闻:2023年,您最看好怎样的氢能生产企业?整体氢能行业将会怎样发展?

邱鹏:去年一年,氢能企业整体都在咬牙坚持,大家也都比较辛苦,目前氢燃料电池大多聚焦在车端,而车端又较为依赖补贴,目前各省财政负担都比较重,所以整个车端往市场化方面走,依然任重道远。我认为,在新一年的发展中,氢能企业应在技术管理方面,继续扎实打磨好,同时向能源端进行延伸,如果能在能源领域做出一定成绩,就会成为新亮点和加分项。因为能源端的一些项目,具备较为完整的商业模型,不那么依赖补贴,如果相关的氢能企业,能在能源端打开局面,就会在这一轮中获得新的优势,这样的企业是我目前比较看好的。

目前,氢能发展的大环境越来越好,国家陆续出台支持政策,也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愿意投入进来。2022年下半年,国家能源局先后出台了很多新型能源电力系统的政策,其中重点提到了关于发展氢能的新型能源电力系统。氢能与光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组成了绿色电力,绿色电力在未来降碳减排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中国的氢能储备是非常丰富的,未来通过氢能与绿色电力进行有机结合,我认为中国将会从现有的化石能源进口大国,向新型洁净能源的出口大国转变,这也让我们在当下能源革命中,能够把能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现在已经与很多氢能企业开始合作探索,我们嘉定氢能港也有信心成为国际上的示范与标杆。 

澎湃新闻:目前中国氢能的发展遇到的困难是什么?需要从哪些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邱鹏:氢能发展中的问题复杂多样,必须要由点成线、由线及面地去解决。从政府端来说,我认为目前迫切的还是要把氢气纳入能源管理体系中去,先在大环境上松松绑,这样活力才能更好释放,技术端也会更好操作。如果政府着力解决一下这个议题,把剩下的事交给市场,会涌现出更多有意愿的投资者加入氢能产业,由此产生的化学反应也能够加速这个行业的发展。

回到产品技术端,现在国内外的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在我们嘉定氢能港都有落户,我们也跟他们在技术端、产品端,以及新兴产业创业端,都进行了很多交流。我们现在国内比较好的一批企业,在个别核心关键零部件技术方面,相比发达国家像韩国、德国、美国,尤其是日本的一些企业存在一定差距,总体处于二线水平上。

但是我们有一个优势,这些企业通过国家的鼓励、支持和示范,如果能获得更好的应用场景和更大量的订单,我认为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的氢能行业基本上可以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当然,材料科学可能还需要一定的积累,但对于产品端的核心部件,我们将会取得一个非常大的进展。

园区方面,我就以嘉定氢能港为例,它的前身叫上海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园,起初是因产学研一体而孵化起来,后来则一度遇冷。现在,在国家的双碳政策出台后,我们又重新集聚了国内、国际一批发展氢能的优质企业,也积蓄了广泛的优秀人才。这里可以说是中国体量最大的一个氢能园区,上下游有着完整、相匹配的供应链,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现在园区内不光有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企业,在能源端也集聚了一批企业,为园区整体的氢能产业发展助力。

上海在能源端可能相对比较弱势,但上海的技术端、管理人才端,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跟能源大省,如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云南等省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我们将氢能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氢能园区的发展经验,与当地应用场景相结合,让企业获得新的发展,给当地赋能。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布局,在2023年,全国会有更多的嘉定氢能港合作点。我们将立足上海,又走出上海,跟全国更广泛做氢能的地区共同合作,打造氢能发展2.0的生态。 

澎湃新闻:从氢能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角度,谈谈您对新一年的期待?

邱鹏:我期待新的一年,能有更多应用端的需求来带动研发的快速升级。靠政府给予补贴的模式和想法已经无法在氢能产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氢能这个行业中,能够在市场中寻得大量订单的企业,就可以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在当前整体的经济环境下,政府预算有各个方面的支出,能够给予氢能企业的补贴较为有限。所以,氢能企业除了等靠政府补贴外,更要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来拉动技术端的提升和发展。有了应用端的技术需求,在产品端研发方面,就会进行工程细化、方案优化,以期这些技术能达到实战标准。

从氢能本身的角度,我个人认为,2023年氢能产业会在一些非车端的技术应用端得到快速提升和发展,氢能技术的应用广度上,也会有一个新的提升。2022年,大多数人都把目光聚焦于车端,但发现车端的实际市场并没有达到预期。几家已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在上市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实际上这就是市场应用端的需求没有打开,所以,我们现在还是要着力于创造应用端的新空间,这也是我们嘉定氢能港携手企业共同发展的协作新模式。

海报设计 傅小凡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