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白:我真去当大侠了,谁来写唐诗?

2023-01-29 11: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说起诗人李白,总绕不开“床前明月光”,“举杯邀明月”。没见过他本人的我们,觉得他应该是位外表瘦高白净,手指细长,内心细腻且风花雪月的斯文文艺男青年一枚,一片落叶都能让他思绪万千的那种。但现实告诉我们,“诗仙”本人更希望成为一名云游四方,仗剑天涯的江湖侠客。

从小就是“古惑仔”的料

李白想成为侠客,或者说是古惑仔,这在他的童年就有迹可循。话说李白,自五岁开始读书识字,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但他可不是一个只会埋头苦读的文弱书生,他擅骑射,更热爱武术,年轻时就渴望自己能以武功名震江湖。若放到现代,就会被人嘲讽《古惑仔》系列看太多了,幻想自己也是个“古惑仔”,当个威风凛凛的“黑帮老大”。

其实李白年轻时就是个刺头,更是结交了不少热血豪迈的朋友,他为了朋友能两肋插刀,在闹市之中手刃歹徒。“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便是对他古惑仔特质的最好写照。而在他15岁时,发生了一件令他终生难忘的事。

唐玄宗开元三年的某一天,东都洛阳城北安喜门,15岁的李白还是一名在家门口斗鸡的少年,不巧与一伙纨绔子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李白情急之下拔出短剑,连砍数人。不料,这伙纨绔子弟也是玩命之徒,他们依仗人多势众,蜂拥而上,不依不饶。李白寡不敌众,只好夺路狂奔。纨绔子弟则穷追不舍。此时,幸好遇上一位腰间佩挂延陵剑、身穿玉带明珠袍的人,他见此情此景,立马冲出围观人群奔向官府报案。官府紧急出动阻止了这场恶斗,斗鸡少年才得以逃脱。

33年后,48岁的他曾在漫游吴苏时,特地前去拜访了当时的那位救命恩人——时任扬州江阳县令的陆调,并写下了《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一诗。诗中,李白回忆了年少时与纨绔子弟打架斗殴的情景,同时向伸出援手的陆调表达了无限感激之情。李白年少时的这件事,后来还被他的铁杆粉丝魏颢写进了《李翰林集序》中:“少任侠,手刃数人。”重点描绘了李白年轻时的行侠仗义之风。

15岁习武,就为当大侠

想当“黑帮老大”,可不是光读书就能实现的,当然得练就一身惊人武艺,甚至文武双全方可服众。李白自小就“儒生不及游侠”,他在见韩朝宗时,于他的自荐书中写道:“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与韩荆州书》)。为了能当上“黑帮老大”,李白从十五岁便开始习武,到了三十岁才开始写文章,并有所成。在他心中,到底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既然李白15岁就开始学习剑术,那他师从何人?要说这位裴旻来头可不小,他乃大唐第一剑客,人称“剑圣”,是个大将军,曾多次与番邦作战,《独异志》记载,裴旻“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

725年,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道:“...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后“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拜当时剑术大家裴旻为师。

然而对于李白师从裴旻这件事,现今许多学者都否定了这一说法,因为裴旻知名于开元年间,李白在其诗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称:“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提到是去山东学剑,此时为开元二十四载(736年),已经是开元晚期,可见当时李白并没有向裴旻学剑,而是去了山东。

另外,李白在长安时,730年左右,裴旻已经是位快60岁的老人,李白24-30岁的行踪未到达过幽州边境,如果与裴旻相遇,也是在长安时期,两者年龄相差巨大。60多岁的老头,能不能教李白剑术,令人存疑。再之,李白很喜欢送诗给朋友,但是就从未有给裴旻写过一首诗。更有人说,这是李白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无论李白是否师从裴旻,都不妨碍他想要成为侠客的心。而他对“黑道江湖”的渴望,皆来源于他对“剑术”的执着。你知道李白有多爱剑吗?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专指武器之“剑”有103次之多。其他更有剑的别称如“铗”、“吴钩”、“吴鸿”、“湛卢”、“干将”、“莫邪”、“青萍”、“秋莲”、“霜雪”、“匕首”、“龙泉”,则总计“剑”字共出现了118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可见李白对剑的着魔程度之深,以及对侠客的仰慕之极。

剑如命的李白在成人后,离开满是束缚的家乡,一人一剑一酒壶独闯天涯,开始了他的“黑道”之旅。他也成功的把梦想照进了现实,单挑群殴、街头火拼、战术撤退。这些看似和大文豪李白格格不入的事情他都做了个遍。

其极具代表性的诗《侠客行》,就是他在游历期间受到的游侠风气的感染而创作的,诗中四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扶衣去,深藏身与名”,以一种极其潇洒的手法描写了一名赵地侠客的形象,道出了自己对侠客的钦慕,以至于读者们能够通过这首诗,补脑出一副吴宇森风格的电影画面。能够把这些描写的如此豪情万丈的,恐怕除李白之外再无他人了。

年轻时的李白,腰间无剑,诗中有剑,行走江湖,晚年时,他在《天门山铭》中写道:“光射岛屿,气凌星辰。卷沙扬涛,溺马杀人”;哪怕往事回首,他依旧“纵使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公元762年,李白病卧在床,颤巍巍的将自己最后一个手稿《临终歌》递给了自己的族叔李阳冰。做完这件事后,他目光望向了远方,遥想起自己的人生经历,恍惚间,他隐约看到了一个鲜衣怒马的少年侠客在向他招手,他抬了抬手指,终于闭上了眼睛。

李白一生都在追求侠客梦,可自始至终他都未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侠客。因为,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会治理体系。唐代的侠客,只能存于传奇小说中了。

诗仙,酒友,旅人,少年……不同的人眼中,投射出李白不同的身份与符号,也映照出一个盛世大唐的璀璨光景。与此同时,每个中国人的一生中,也总有一个时刻会与李白相遇。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撰文 | Jane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