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澎湃新闻《临界点》月刊今日上线

澎湃新闻《临界点》编辑部 
2023-01-30 08:0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世界观 >
字号

1912年3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一家矿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4页长的文章,宣布全球煤炭使用量正在影响地球的温度。当时,这一警告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

这篇目前已知最早提出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观点的文章,现在可以在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中找到。它有着一个今天看来既熟悉又讽刺的标题:《1911年,非同寻常的天气》,副标题是: 煤炭燃烧对于气候的影响——科学家对未来的预测。

112年后的今天,作为一家位于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的新闻媒体,我们再一次呼吁人们重视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这一讯息。

今天起,澎湃新闻专注于报道气候变化及其相关议题的《临界点》1月刊上线,之后将在每月定期刊发。内容将包括报道全球各地当月最重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资讯,介绍最新气候科学研究成果和气候活动,对权威气候专业人士的专访,解读国际气候治理谈判进程,讲述受到气候影响的个体故事,以及探索应对气候危机的适应之道和解决办法。

在我们阐述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之前,有必要回顾反思的是,为何我们花了这么久的时间才听到一个世纪前的警告?

1896年,瑞典科学家斯文特 · 阿伦纽斯(Svente Arrhenius)首次提出“温室气体”这一概念。而更早在1856年,美国女科学家尤妮斯 · 福特(Eunice Foote)已经证明了“温室效应”的存在。人类至少在150年前就知道了温室气体与地球温度之间的关系。

上述文章发表后没多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于1914年爆发,石油开始崛起,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汽车和军事工业大肆发展,将曾经一度占到美国新兴汽车市场三分之一的电动汽车推向消失的边缘。是的,你没有听错,一个世纪前的人们也曾驾驶过电动汽车。

直到20世纪30年代,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的理论才再次引起关注。英国工程师盖伊 · 卡伦德(Guy Callendar)第一次汇总了世界各地的天气观测数据,发现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

不过卡伦德犯了一个错误——低估了地球温度上升的速度。他预测,较工业化前,全球平均气温到2000年代将仅会升高0.39摄氏度,而不是我们今天已知的1.1摄氏度。

但在20世纪30年代末,世界再次陷入战争,卡伦德的发现被抛在了一边。

世界在战争中又过了近30年,全球碳排放有增无减。直到1957年,科学家们开始对地球及其两极和大气层深入研究。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大气观测站在夏威夷莫纳罗亚山(Mauna Loa)建立,开始跟踪人类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情况。

在19世界初工业革命之前的1000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一直维持在280ppm左右。而到2022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了421ppm,不到200年的时间,已经比工业化前的时代高出50% 。

全球化石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的内部文件显示,早在1977年,该公司的科学家就已经预测到了全球变暖的未来轨迹。1988年,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詹姆斯 · 汉森(James Hansen)在国会发表了声称全球变暖已经到来的标志性演讲。同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专责研究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稍后于1992年5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

1990年,全球的科学家们仅仅谨慎地在IPCC的第一份报告中指出:“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将日益显著。”到了2021年的第六份最新报告中,措辞已是“人类行为明确地使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科学的结论已经毋庸置疑。

随着全球变暖到来的,是全世界各地越来越频繁发生的各种极端天气气候灾害事件,从高温干旱到暴雨洪水,对许多国家都造成了重大损失,社会的正常运行和经济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影响,甚至许多人的健康和生存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而这些情况未来可能成为常态并不断恶化。 

然而今天我们知道,要摆脱这一切的肇因化石能源,有多么的困难。1992年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直到2005年才得到批准。地缘政治冲突、既有利益集团阻挠、对科学的怀疑和争论,使得我们已经错过了太多机会,不得不吞下气候变化带来的一次又一次苦果。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描述这种情况就像是:“我们正驶在前往气候地狱的高速公路上,而且脚还猛踩油门。”

尽管有许多人认为一切已经太迟了。但是我们想说,也许人类最好的机会是在1912年,其次,就是现在。如今,我们又站在一个门槛上。科学家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最高能承受的温升阈值是2℃,更优的情景是控制在1.5℃以下,全球温升相比于工业革命前已上升1.1℃左右,剩余碳排放空间仅够继续排放10至20年左右。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媒体,我们深知自己在其中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播正确的气候变化讯息从未如此重要和急迫。作为气候变化议题中举足轻重的国家,中国也深受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但是中国公众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认识和行动还远远不够。

今天,气候科学和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一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呼吁我们采取强有力的行动触发全社会的转变。气候变化是否存在已经是一个无需争论的话题。它也不再是离我们遥远而无关切身利益的事情。它正在变成我们每个人每一天生活的一部分;它还在以极不平等的方式降临到所有人——最弱势群体受到的影响往往最大。

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好消息是,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识似乎终于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社会、全人类关注,更需要迫切行动起来,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行动者的行列中来。

    责任编辑:李怡清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