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他是《三体》的创作来源,59年前就预言了病毒大流行

2023-01-30 13: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春节假期一晃而过,译林君正式开启7天长班第2天。你开工了吗?

要说这个春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或许就是《流浪地球2》和《三体》碰撞带来的超燃体验了。这个“科幻大年”大家穿梭得还过瘾吗?

4年前的春节,《流浪地球》打破了我们对国产科幻电影的认知,拿下当年春节档的票冠。4年后,它再度燃爆春节档。就连《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看完后也说,“第二部比第一部有很大的进步,好得不是一点点。”

相较于电影《流浪地球》的大获成功,《三体》的影视化并非一帆风顺。《三体》作为刘慈欣最知名的小说,影视化的改编一直备受关注。《三体》动画版因剧情改编、动画画质等问题口碑欠佳,而电视剧版《三体》开播后,根据光明网等各大媒体的报道,上线1小时,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突破2.5万,“三体”关键字快速冲上微博热搜。

剧版《三体》对原著的真实还原,让它迅速收获全网观众好评。

在《三体》中,刘慈欣将“三体文明”放到“人类文明”的对立面,整个故事围绕着三体文明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末日展开。末日科幻除了有人类与外星文明的对立,人类与地球本身的对立也是重头戏,甚至让人感到更加真实,更有警醒意味。说到这类作品,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小松左京。他正是刘慈欣《三体》灵感的来源。

小松左京

刘慈欣:《三体》是受到了

小松左京的影响

小松左京是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星云奖的“双冠王”,与星新一、筒井康隆被誉为日本科幻界“御三家”。

刘慈欣曾坦言:《三体》受到小松左京《日本沉没》很深的影响。

截图来源:B站未来事务管理局

“一部科幻作品竟然能把一个民族深处最敏感、脆弱的对未来的恐惧感体现出来,我就想写一部中国的《日本沉没》。中国人对未来对末日的恐惧是什么?我想了很多年,没想出来。但作为人类,我们对宇宙肯定有共同的恐惧,这也是《三体》重要的思考来源。”

小松左京:在59年前

就预言了病毒大流行

小松左京的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不断演绎。他不仅给刘慈欣带来了思考的来源,而且早在59年前就预言了病毒大流行。

《复活之日》写于1964年,小松左京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正是日本经济恢复、蒸蒸日上的时期,各方面都逐步走上繁荣的轨道,那一年还举办了具有标志意义的东京奥运会,但他却写了这么一个看上去黑暗、充满负能量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英国陆军的一个细菌战实验室里制造出一种超级病毒,它被人带了出去交给国际间谍,但在运输途中飞机失事,病毒扩散出去,造成了一种比西班牙流感还要严重的流感,迅速在人际间传播。由于当时的医疗手段和其他措施都应对不了,出现了大范围的死亡,最后全球35亿人几乎全部灭绝,仅有一万名南极科考人员在南极大陆幸存。

《复活之日》电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复活之日》给人的感觉非常逼真,读来令人窒息。1975年角川文库再版时,分子生物学学者渡边格在介绍中说:“这绝不仅是一部虚构的小说,而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小松左京笔下的世界,医院超负荷运转,街上堆满尸体,工厂和商店停业,食物供应断绝,民用航班停飞,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死亡人数很快就超过了二战战死者,就连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也感染病毒去世,很多细节触目惊心。

《复活之日》电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松左京的创作灵感来自他在《泰晤士报》上看到的伦敦某个研究所的鼠疫病毒引发感染的消息,后又从《科学美国人》等杂志上搜集了大量关于细菌战、病毒武器等的资料。他以科幻作家的敏锐,觉察出人类研制以病毒为基础的微生物武器,终将导致巨大的灾难。

复活后的世界

不应该重蹈大灾难之前的覆辙

小松左京很早就预告了科学技术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并提出要警惕其双刃剑效应。他本人是文科生,却对科学情有独钟,不惜笔墨大量描写科学细节,使《复活之日》显出很“硬核”的特征。这部小说是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距离DNA双螺旋结构发现才不过十几年,但其中的生物学内容放在今天来看也不过时。还有对南极生态、海洋工程、潜水艇、中子武器等的描写,也都扎实详尽,甚至对怎样驱动一辆燃气动力汽车,都有工笔刻画。

20世纪以来,科技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一现实,它无处不在,浸入乃至支配人类生活,却也显出了它被滥用时的巨大危害性。小松左京在书中多处讨论了科学家所应担当的角色,包括提到爱因斯坦和海森堡等人的作用。小松左京认为,少数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便可以制造出能灭绝全人类的病毒,如果不慎泄漏,或者被不法分子买走甚至抢走,再转手卖给有野心的国家或组织,就可能引起灾难性后果。如何应对这种工业化时代的新型危机,是人类的重大课题,甚至是首要课题,因为我们正在史无前例地面对一种新的“行星级危机”。

《复活之日》的主题,跟小松左京后来在《日本沉没》等作品中所表达的一脉相承。他始终思考着我们在宇宙中的命运以及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的自我毁灭怀有巨大担忧。为什么一个消除恶魔的事业,反而制造出更大的恶魔?他怀疑人会成为第一种自己灭掉自己的生物。这里最严峻的挑战还不是病毒和核武器,而是人类自身的隔阂、猜疑、争斗,这些阴暗面因为人类掌握了更先进更复杂的科学技术手段而变得更为危险。

点击图片直接下单

在20世纪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以及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基础上,人类创造出比历史上所有时期所创造的加在一起还要多得多的物质财富,却也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触发了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并拥有了可以自我毁灭以及毁灭整个地球的手段,包括核武器、纳米技术、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复活之日》用文艺的形式,极有预见性和紧迫感地拉响警报,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良心。小松左京也由此揭示了写作的意义:离开了对当代问题的深度思考,科幻小说就会变得浅薄;文学必须面对时代的尖锐命题,而不能是看似精致却苍白空洞的文字游戏。

这部小说描绘的景象是凄凉的,它直接对读者道出,我们都不过是某种形式的幸存者,要时刻用“向死而生”的态度来对待时下的生存处境,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要有“自救”的勇气。《复活之日》蕴含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对人类生存的巨大悲悯。小松左京不是悲观主义者,他说,人类社会是一个野蛮的、还未成熟的文明,如果假以时日,将会创造辉煌,复活后的世界不应该重蹈大灾难之前的覆辙。

本文改编自:韩松“我们不过是某种形式的幸存者——读小松左京的《复活之日》”

原标题:《他是《三体》的创作来源,59年前就预言了病毒大流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