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班、买房,人生只能这样吗?这部成人动画尝试给出回答

2023-01-31 12: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如果说近几年有哪部动画可以被封为神作的话,《瑞克和莫蒂》绝对是不二之选。

这部动画从2013年第一季开始,开播即爆红。

前段时间,《瑞克和莫蒂》第六季回归,上线一集豆瓣就开分9.7。

就连一向苛刻的专业影评网站Metacritic都给出了8.7的高分。

续集长盛不衰,季季评分逆天,被国外各大媒体评价为时代精神的圣经。

《瑞克和莫蒂》受Z世代年轻人欢迎的原因,比起平行宇宙、人工智能、时间跳跃、人类清除、弦理论......等脑洞无边,尺度无界的新奇内容,更多的是它贯穿整部动画的哲学思考:

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明明是个人,却为什么总感觉自己像个工具?

如果人终究会死、生活满是艰辛与痛苦,那活着的意义在哪里?

这种追问在荒诞魔幻之事频发的当下显得格外必要。

虚无和存在

我为何存在?我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这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探寻的一个问题,而《瑞克和莫蒂》选择用高概念和离奇设定的方式告诉我们,我们面对的是无处不在、无路可逃的虚无,我们的存在是随机,我们的人生无意义。

动画第五季中有这么一集:瑞克想用陈酒招待客人,于是打开时空门,将刚买的酒丢进一个时间流速相对更快的B世界,并命令莫蒂每隔几分钟拿出一瓶来。

然而莫蒂在前两次搬酒的时候,就在无意间和B世界的原住民结下孽缘。

此后B世界便传说:每隔几十年就会有一个“黑暗之子”从异世界降临,给族人带来灾难。

于是原住民们发展科技、提高武力,整个文明都建立在对“黑暗之子”沉重的恐惧和怨恨中,势要不死不休。

然而站在莫蒂的视角,现实则是自己每隔几分钟去到B世界取酒,都要遭遇莫名其妙的敌视针对。

一个文明近千年的血仇恩怨和存在的意义,只是因为一个粗心的男孩的失误,这正体现了《瑞克和莫蒂》最重要的理念之一:生命是荒谬且毫无规律可言的,生活在其中的人所追求的生命意义,同样充满荒诞。

而在这种本就荒诞的生活中,或者在过于庞大的人类集群中,个体的意义几乎被消解殆尽。

片中设定每个宇宙都有一个天才瑞克,每个瑞克在自己宇宙中都是最接近上帝的存在。

天才都是孤独的,于是瑞克们聚集起来,在宇宙某处建立了一个只有自己(和人体挂件莫蒂)的城市,瑞克城。

但意外的是,在这个由无数个“天才瑞克”组成的城市中,“天才瑞克”却分化成了腰缠万贯的资本家和最普通的流水线工人。

使“我之所以为我”的天才特性被平行宇宙庞大的“瑞克们”的复制粘贴,个体开始失去对自我价值感的体会,存在和意义继而被消解。

就像100个人中只有你有一朵花,那么你便因为花而特殊;但若每个人手里都有花,那么花给你带来的意义和特殊性也就随之消失。

而对于每一个瑞克,当他最区别于他人的、能够让自己“超脱三界之外”的天才特性失去意义后,资本便向他席卷而来。

然后阶级分化、阶级固化,直到瑞克城里只剩下被资产贫富绑定的“富豪瑞克”、“工人瑞克”、“流浪瑞克”......

一如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这种设定可以说是一种隐喻,被资本定义的个体该用什么填补这种虚无?

生活的荒诞、人生的痛苦、意义的虚无让人们问出这样一句话:

如果生活是痛苦的,且总有一天要走向死亡,那我们活着的意义在哪里?

日复一日的生活、工作、努力只会让我们变成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我们称自己为人,却更像人生游戏中刷剧情进度的NPC。

然而当我们陷入存在危机时,《瑞克和莫蒂》又告诉我们:当一切无意义的时候,最有力量的反而是我们当下的体验。

拯救存在危机的秘诀,恰是及时行乐、爱、亲情、友情这种最老生常谈的东西。

瑞克在不同的平行宇宙中漂流已久,一家五口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维度。

新一季中,因为一场科学事故,他们被送回了各自原本的宇宙,送回了各自最初的家人身边。

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瑞克决定将家人们再次聚齐在一起。

因为尽管在无数的平行宇宙中,瑞克可以轻松找到其他四人的替代版本,但只有陪他成长的度过一段段冒险的家人,才是他内心真正认可的家人。

就像《小王子》中小狐狸说的话:

对我而言,你不过是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千万万的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不过是只狐狸,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然而,如果你驯服我,我们就将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的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瑞克便是他自己故事中的小王子,而他要找回自己驯服了的,世界上唯一的小狐狸。

异化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上班族为什么觉得很累还是舍不得睡觉呢?

躺在床上,我们宁愿玩手机、发呆,打着哈欠做毫无意义的事情,也不愿意顺从袭来的困意,这,皆出自于一种报复性熬夜的心理。

尤其是在资本化程度高的一线城市,人与劳动被异化,工作中的人更像没有自主思维的机器,唯有在不工作的时候,我们才能夺回对身体的控制权,才能觉得自己是个人。

《瑞克和莫蒂》就用“使命必达先生”的概念极端化、具象化地表现了人的异化。

它们通过一个盒子出现,然后接受任务、完成任务、自爆消失。

动画本身没有将其定义为生物或者工具,但很明显的是,它有着智慧生物的一切定义元素:肢体、思维、交流能力,但在主角手里,它就是一个好用的工具。

它展现了被异化的人生观所带来的根本性悖谬:他以某种东西作为人生的目的,却把整个人生当成了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

这一特点可以同样化用在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和事中。

比如很多流量明星喜欢立一个虚假却讨喜的人设,出发点是吸引粉丝赚钱,但久而久之,明星的一言一行却被绑在了人设上。

粉丝和观众大肆畅谈其作为商品符号,作为消费品应该如何如何,任何一点不符合人设形象的动作都会被视为背叛。

一个人把自己的生命意义完全建立实现某个目标之上,那么他也就沦为了一个工具。

这就是现代哲学所说的异化,劳动是退化和片面的,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变得更像机器。

“人变成抽象的活动和胃。”

人变成了机器零件,然后资本就像马克·李维所说,“榨干你的灵魂,又像吐口香糖般把它吐出来。”

虚无、荒诞、存在主义,孤独、意义、爱......《瑞克和莫蒂》每集短短20分钟,包含了许多创作者对人生、世界的哲学思考。

回到我们自身,每个人也或多或少思考过一些空中楼阁般虚幻的问题,而在这场关于哲学的苦旅中,人很容易陷入迷茫与混沌之中。

但笔者想说的是,无论感到多么迷茫,请不要停止思考,因为思考本身就是意义。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哲学书单,希望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了探寻生活真相的乐趣。

《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

伊夫·博萨尔特 著

本书是一本哲学科普读物,力图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向普通人介绍基本的哲学命题和哲学理论。

新锐瑞士哲学家伊夫•博萨尔特精选哲学史上超经典的55个“思想实验”,趣味剖析哲学家们精心设计的思想游戏,把抽象的哲学问题具体化,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加以阐述、推演,引领读者探讨令人彷徨的人生11大主题。

编辑推荐:

哲学的问题一眼看上去似乎晦涩难懂,但本书最妙就在将空中楼阁落地,扎根在每个人的生活中。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刘擎 著

这部作品兼具敏锐的历史意识与深切的现实关怀,结合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等众多元素,解读社会发展变化、思想的演进,以求大众在面对这个时代时,能够辨析问题与观念的来龙去脉,澄清我们的处境与自我理解,重建对未来的想象。

从明白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做,到反思自己的生活所身处的世界,如何接触生活的更多可能、开垦属于自己的领地,打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感,重获崭新的“自我理解”。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在剧变时代成为一个清醒的现代人的思想指南。

《自由在高处》

熊培云 著

这是一本写给试图探索人生边界者的书。

面对来自个人与群体、国家与社会的多重变化,作者分析了“半盘西化”的功利主义、消极的“公共意义”“强制式启蒙”“审美自治”“体制内弱者”等诸多当下仍然备受争议的话题,也一直在追问作为个人,我们为建立一个平等、公正与宽容的社会能做哪些努力。

关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变幻莫测的关系以及人如何在当下充满挑战的生活中与自己和解与自洽,并在当下如何启蒙自我、超越逆境,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作者相信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而真正的自由始终在生命的高处。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文字明朗、理性、从容的杂文集,作者以老友般的口吻与读者探讨时代与当下的的思考。

《如果我们错了呢?》

查克·克洛斯特曼 著

本书是美国知名哲学思维畅销作家查克·克洛斯特曼挑战传统文学、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上乘之作。

在本书中,克洛斯特曼从奥卡姆剃刀定律谈到鲍勃·迪伦,从“超对称性”宇宙谈到斯蒂芬·金在2112年的文学地位,从时间的本质谈到NASA对摇滚乐发展的意义。

通过谈论这些或传统或流行的知识,他不断向读者发问:

如果换个角度,是不是这些被称为“事实”的东西就会被推翻?

我们确信十足的观点有多少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究竟看问题重要还是看未来重要?

如果,我们错了呢?

编辑推荐:

从流行文化到历史哲学,作者以广博的知识储备为阵,向读者发出奇特且角度刁钻的疑问:如果我们错了呢?

《钱穆的宇宙观与人生观:灵魂与心》

钱穆 著

本书为钱穆先生探讨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的重要论著,是一部中国思想文化的养成史略。

先生对中国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深奥朦胧的难点,特别是对儒家、道家的思想演变历程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与梳理,全面展现了一代国学宗师对于“灵魂与心”这一中国传统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

在历史的思想路径中破解中华民族的信仰密码,本书将引领读者跟随钱穆先生一道,去追寻中国人真正的精神出处。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中国思想文化的养成史略,作者试图推演中国人剖析自我、领会世界的哲思模型;解答中国人从哪来、到哪去的生命母题。

原标题:《上班、买房、结婚,人生只能这样吗?这部成人动画尝试给出回答》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