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6块5的养老,“社保第六险”为失能老人撑起“照护伞”

2023-01-31 12: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按语

本学期,21级本科新闻和20级本科播音班分别开设《新闻采访和写作》和《新闻采访》必修课,2022年9月开始由陈红梅老师主讲。同学们进行新闻采写综合练习,陆续提交课程作业。经补充采访修改完善后,任课老师将挑选一部分优秀作业,不定期刊发。

“146,76,阿婆寿命长哦,活得和张学良一样长”,护工黄菊芬摘下听诊器,说着一口略带苏北口音的沪语。“好困觉了,明朝再来望侬”,收拾好工具包,这是她今天服务的第九家,马不停蹄的一天终于结束。

(黄菊芬正在为老人测量血压)

从早上6点42分出门到晚上21点04分到家,跟着奔走了一整天的二手电瓶车也已电量告急。2022年11月的最后一天,今冬的第一波寒潮就要来了,黄菊芬拉好冲锋衣,走回单元楼的路上拨通了通往盐城老家的语音电话,哥哥告诉她:“老娘蛮好的,天气冷了你自己也当心点”。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三人行,必有一老”的时代已经到来。值得注意的是,80岁以上老人的失能率占比40%以上,“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养老难题正在得到广泛关注,由此2016年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运而生。

有570余万退休人员的上海是长护险的首批试点城市,历经六年的发展,沪上已有6.7万余名能干的“黄菊芬”们,而6块5的专业照护也让要强了一辈子的老人们能够老有所依、颐养天年。

一天被呼唤9次的“阿姨”们

2022年11月28日清晨6点53分,冬天的上海还是雾气朦胧,长风二村163号408室的门被敲响,87岁的刘云珍阿婆扶着墙壁,一步一顿地来开门。拿起已经泛白的洗脸毛巾披在肩上,阿婆靠坐在躺椅上,黄菊芬站在椅后用牛角梳轻柔地帮老太按摩头皮。

(黄菊芬正在帮阿婆梳头)

8点整,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叫号,黄菊芬拉开外套,从内袋里掏出了自己的身份证,连着老人的社保卡一起递给家庭医生,“老太硝苯地平片吃光了,再配两盒氨溴索”。不到5分钟,黄菊芬已经拿到了药。

一上午在长风连轴转完四家,黄菊芬骑上已经锈到看不出颜色的自行车,匆匆赶往芝巷小区,7分钟的车程刚好够吃完在门口菜市场买的风味葱油饼。

从日未出到夜既深,像黄菊芬这样一天奔走8-9家的护工不在少数。“么撒,做多了就习惯了”,王秀琴是养涵老年服务中心的年度劳模,周一至周五每天9家,周末每天8家,除了疫情封控的三个月,六年来几乎全年无休。

2022年11月30日16点半,把刚刚烧好的热水一点点倒入脚桶,依次放下李德发大女儿指定的生姜、醋和桂皮,王秀琴又接了点凉水,自己先伸手试了试水温。扶着老人坐下后,从已经掉色的工具包里拿出特意买的号称“防飞溅”“刃口加长”的斜口修甲刀,这是培训时老师特别介绍的,最适合老人易发嵌甲、甲沟炎的趾甲。

(王秀琴正在为李德发洗脚)

徐凤英的孙子正在读初一,身高已经直逼175。由于要上下学接送,徐凤英的工作时间相对零散,从9点做到15点,回家烧好晚饭,18点出门再做1-2家。但不久前生了腱鞘炎,做事还不很利索的她只好先接6家,每周休息一天。

金玉苑的马正国已经瘫痪在床三年多了,独生女来看望时在小红书上搜了不下十种换床单妙招,最终还是宣告放弃。徐凤英进屋后,先用免洗消毒凝胶擦了擦手,翻被子、换尿不湿、卷被垫一气呵成,老人不用下床,床单便已经换好。接着又用温水打湿毛巾,卧室到洗手间来回跑了4次,擦身工作也宣告完成。最后连骗带哄地帮老人套好睡衣,终于,与大门落上的声音同步的还有徐凤英的一声叹气,20点58分工作结束,可回到家之后,还得洗衣做饭,继续忙活。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根据《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预计,到2025年我国失能老人总人口将上升到7279.22万人,2030年将达到1亿人。机能老化、伤病缠身、反应迟钝,越来越多的老人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独生子女却无法常年照顾在侧。记者走访普陀区、长宁区与黄浦区多家养老院发现,公办的福利院每月价格在4000-6000元不等,但一床难求,许多家属表示起码要排一年半才可能轮到。而民营的养老院或者养老社区、养老公寓月均1.5万元起步,相比之下2022年上海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仅为4668元,“养不起老”已经是令许多家庭头疼的难题,“居家养老”也由此成为越来越多老人的首选。

(上海某会员制养老公寓宣传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期护理保险被誉为“社保第六险”,作为老龄化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探索,我国自2016年起在14个省份的35个城市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重点解决长期处于失能或部分失能状态老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不同于保姆、钟点工,长护险每次上门服务时长为一小时/人;如果家中有两位失能老人,则服务时长相应为两个小时,以此类推。上海作为长护险的首批试点城市,无论是居民医保或是职工医保,凡是年满60周岁且按规定完成缴纳或办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参保人员,都可以申请。按照每小时65元的标准,其中90%由国家社保承担,个人仅需承担6.5元。

目前沪上登记在册的护理人员总数达6.7万,其中50岁以上已经退休的占比六成以上,而相应已有近40万的失能老人享受照护服务。按照1:3的照护比,全国范围养老护理员缺口达千万级别,未来的广阔发展空间也为许多退休而有余力的人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

最快次日可上门,失能评级更规范

住在申汉小区的李德发已经82岁了,年轻时木工铁工泥工无所不能的他落下了严重的腰痛,离开助行器几乎无法挪动,平日里也基本从不出门。全家讨论了大半个月,老人倔强了一生终究挨不过子女,2022年9月底终于松口同意申请长护险。大儿子带着老头看病的文件袋,里面身份证、户口簿、社保卡、病历本等一应俱全,来到小区居委会。居委在登记表上写好评价建议,统一上报到社区,再由社区联系评级机构来定级;直到2022年10月18日护工正式上门,全程不到3周。

目前已有3500项公共服务事项纳入“一网通办”系统,在官方网站或是其移动端“随申办”App,搜索所在区旗舰店,即可在线办理长护险申请,并实时查看办理进度。“上海医保”官网以及微信公众号也会实时更新公示养老服务机构名单,居民可以随时检索附近地区的护理站点。

(“随申办”中搜索“长护险”,可在线申请办理)

家住东旺公寓的73岁的朱招娣曾是小学数学老师,当听到“18+25等于多少”这样简单的问题时,和100以内加减乘除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她,本能地脱口而出“43”,刚说出口蓦地便后悔万分,可惜为时已晚。此前一天大女儿再三叮嘱的“一定少说话,心里数到20再回答”终究没能阻止“职业本能”,好在仍旧凭借去年刚做的白内障和冠心病手术史,勉强保住“3级”。长护险共分为五级评级制度,按照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3个一级指标,以及进食、穿衣等17个二级指标具体划分为“2-6级失能”。不同的等级也对应着不同的照护频率,2-3级一周3天,4级一周5天,5-6级则是每天都可享受上门护理。

虽然评级标准中对生理功能不同等级的划分指标已十分详尽,但视听力、记忆力、智力认知等难以客观判断。长护险费用低廉,很多家庭都希望老人能有较高的评级以获得更多照护的机会,许多子女也会绞尽脑汁为老人设计一套“装病”攻略。为此,评估工作也在不断完善优化,目前规定至少有两名评估人员上门,全过程影像记录,并拍照留存老人的起居环境、拐杖轮椅以及护理药品等。此外熟悉老人病况的家庭医生综合其病史、手术史、电子健康档案等给出的评估意见,也将纳入参考。

大部分老人伴有多种基础病,特别对失能老人来说,病情变化更加复杂,因此每隔两年,老人们就需要重新评级“考试”。住在长风一村的牛丽华坐在床上,不停抱怨着自己从5级被降为3级,王秀琴抬起阿婆的手臂,用手掌轻轻托住,然后慢慢地拉伸、弯曲,并告诉她:“公司说之前是试点,现在申请的人多了,也严格起来了。”

(牛丽华将本次评估结果告知书压在桌垫下)

在这场人生最后的“分流”中,照护资源的配置更精细化、规范化,同时也要更人性化、合理化。家住静安区星河花苑的孙秀芬本身有不少基础疾病,上个月吃过晚饭在小区遛弯时,不小心被堆在路边的装修垃圾绊了一跤。虽然性命无碍,但对于87岁高龄的老人来说,踝关节骨折、颅外出血也是伤不起的病。儿子在国外,小女儿又还没退休,不能时时照顾,所幸临汾街道“民情日志”大数据掌握着辖区内老人的基本情况,马主任与居委对接后,主动联系老人及其子女,告知相关政策。像孙秀芬这样高龄不慎跌倒的,或者年满100周岁以上,抑或是90周岁以上患有严重基础疾病、重度残疾的老人,可以申请“绿色通道”,24小时内便有护工上门,先按照2级标准护理,其他材料后续补上,“即申即享”落到实处。

长护险已正式写入二十大报告,未来将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李德发年轻时曾在广东当兵,同批过去的战友有人就留在了广州。术后逐渐恢复的他在打电话和老战友叙旧时,得知广州也在推行长护险政策,虽然具体评定标准以及承担比例与上海有细微差异,但到位的养老照护服务同样令人暖心。

截至2022年6月底,长护险试点已覆盖全国49个城市,其中22个城市已实现全民覆盖,累计178万人享受待遇,年人均减负超过1.5万元。目前各地也正在积极探索异地养老功能,上海已有32家养老机构纳入长三角区域长护险费用异地延伸结算,如今“便捷”“高效”已经成为长护险的关键优势。

“上面”盯着,养老照护“有法可依”

打开抖音、小红书,搜索“长护险”即随处可见各养老护理站、养老服务机构招募长护险护工的视频。“一天8-9单,保证满单”、“时薪40+”等醒目大字,配上简单的工作描述,门槛之低、缺口之大颇具吸引力,但同时其专业度、可信度也遭受质疑。在岗位要求中,唯一的硬性限制即是必须持有“老年护理证”,这张证分为初、中、高三级,考出初级即具备上岗资格;但难度却在于,随着国家近年来的监管与规范日趋完善,这并不容易考取。

(张慧芳每次上门时需要出示工作证)

“努力学习,总有回报”,年过半百的张慧芳在临近退休时突然悟出了这个道理,她2018年在美如家政培训学了2个月,每天大约2-3个小时,报名时缴纳的500元学费承诺在考出证后即可以全部退还。养老护理培训分为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包括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护理基础等,而实操部分则由老师亲自示范轮椅折叠、居室整理、健康监测等9大类、29项具体项目,并手把手纠正动作标准。“那个体温计最难,很多人一抽到那个题就放弃了”一次通过的张慧芳正在备考中级,说及自己高分通过的秘籍时,眼里依然难掩自豪。

规范与标准不仅在培训,在上岗之后还面临着更大的考验。王秀琴停好自行车、踢下脚蹬,拎起工具包便匆忙走向单元楼,这个随身不离的黑皮包虽然表面已经“伤痕累累”,却是不折不扣的百宝箱:鞋套、手套、N95、酒精喷雾、防护帽……一应俱全。从口袋里掏出工作手机,为了节省时间特意没有设置密码,下滑打开定位,点击“太照护”app,又举起手机,单元楼“74”号的“7”被老公房的水管遮住,王秀琴需要特意扭过身体,找一个合适的角度。虽然还不到60岁,天天9家对膝盖也是不小的挑战,所幸小区去年底完成了加装电梯的改造,出了电梯右转,在“602”房门号前再次自拍,按下拍摄键之前王阿姨还特意压了一下自己N95口罩的鼻夹。此时是14:18,而牛丽华的规定时间是14:15,为此她需要额外在钉钉群中向“老师”报备原因,“今天下雨,做核酸的时候排了会儿队”。进门后,利索地换鞋套、带手套,再定一个小时的闹钟“15:20”,“有时候做着做着忘记了,后面都要拖”。

(王秀琴的“太照护”app工单页面截图)

2022年12月10日16点13分,张慧芳正在梅四小区30号楼帮老太做着抗原,手机突然响起。在长护险服务的不定时段,“上面”(也即医保)会以视频的方式抽查护工是否穿戴规范、按要求工作。小张赶紧让阿婆拿好棉签,对着手机展示了自己的工号、N95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鞋套等穿着情况,并展示了正在护理的项目,“5分钟内一定要上传,不然有麻烦”,张慧芳说。

长护险的服务范围有严格要求,42项具体照护项目可以分为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临床护理两类,如头面部清洁梳理、协助进食、排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其中明确规定不能做家务。此外,虚假打卡、冒用资质服务家人、挪用医保卡“挂空单”等都是潜在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为此2020年6月1日起,《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违反长护险相关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阿婆,这里签字哦”,每次闹钟铃响,护理结束时需要老人或子女在服务确认报告单上签字,这和“太照护”app上的签退打卡缺一不可。签退流程基本与签到相同,若是不小心走出单元楼才想起来,则还需要返回,否则就会定位偏移、核验失败,也就没有收入。

(每位老人都有对应的确认单,护理结束后签字给予评价)

已经三年没有回过家的张慧芳,今年过年终于可以回老家看看了。这次她提早一个半月便和老人沟通了除夕到年初四的护理安排,好在只有两家表示还需要服务,这样请同事临时代一次班,问题不大。长护险护工不同于其他行业,没有年假、也没有所谓绩效,薪资完全按照工时计算,多劳多得。“请假一天就要和九家人打招呼,还得麻烦好几个人顶班,我们一般不请假的”,长护服务除非特殊原因,一般配对的护工和老人不会变更,这也保证即使在节假日,也能为老人提供不断档、更稳定的优质服务。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均使用化名)

采写 | 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 唐艺馨

原标题:《学生新闻采写 | 6块5的养老,“社保第六险”为178万余失能老人撑起“照护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