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45岁,我在互联网公司做线上心理倾听师

2023-02-02 12: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夏尘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

《女心理师》剧照

- 职 业 故 事 -

其实,很多时候能治愈我们的,往往都是我们自己。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爱和温暖,我们处在当下,懂得去珍惜,就能感受到爱与温暖。而我能做的就是温柔而坚定地陪着他们。

-1-

我叫程菲,45岁,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之前我是做传统行业的,而且一干就是20年,到后来越干越感觉输出比输入多,精力耗竭。犹犹豫豫到2015年,事业上遇到了瓶颈,我终于不得不迈出一步,慎重考虑后决定去学习心理学。

2016年考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于是开启了边学边做咨询的心理学之路。

以前总有身边朋友亲戚来找我倾诉,我也能多多少少给出点方法和建议。我感觉自己很有亲和力,适合做心理工作,可真正进入这一行才知道,老人说的那句话:看人挑担肩不累是什么意思了,要揽瓷器活没有金刚钻可不行啊!

于是,在边学边做这件事上,我可真是没少下功夫。辗转各地跟着老师上各种课程,公益热线,公益咨询,公益讲座没少做,目的都是为了积累更多知识和更多的实战经验。

就在我慢慢熟悉了这一行的时候,疫情来了。

2020年,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紧急转到线上。本来,我就不算一个特别成熟的咨询师,还要线上,说句实话,我心里是抵触的。我觉得线上无论是倾听还是沟通都隔着屏幕,根本没有办法很好地感受对方,心灵上的沟通也是欠缺的。但是,当时,我也别无选择,疫情情况下,哪里还敢挑三拣四?

于是,2021年夏天,45岁的我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平台,在心理科做了一名线上心理倾听师。

-2-

刚上岗的时候,我经常觉得“压力山大”。

因为疫情原因,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通过专业的途径来解决自己的困惑。年轻人在工作和感情中遇到了问题也更倾向找专业的解决途径,尤其青睐线上渠道。

在他们看来,线上文字沟通的方式因为方便,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能随时随地找老师咨询,价格又是以分钟来计算,感觉试错成本大大降低,因此线上形式这两年有了很大的需求,这导致了线上咨询工作量激增。

心理科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都要求有老师在线。因此我们被分为两个班种,早班和晚班,早班是8点到下午4点,晚班是下午3点到晚上11点。

没有周末、节假日,只有春节休息七天。根据排班轮到什么班就上什么班,轮到什么时候就是什么时候上班。

这就意味着上早班的时候,我5点半就得起床,赶在8点前到公司做好上线的准备,然后我也没有了周末与家人休闲的时间。

从上班的第一分钟起直到下班我们都必须处于在线状态,当然可以同一时间老师轮流替换着吃饭上厕所。但是因为排班或者老师们有时会分配做讲课、课件等工作,那个时候就会出现只有一个老师在线的情况。

当来访一个接一个的时候,我有很多时候上厕所都是没时间去的,接开水拿外卖都是用小跑的。长时间的埋头打字和保持一个姿势,我的肩颈、手腕以及视力都受到极大的考验。

由于很久没有高频率打字,刚入职那会打字速度有些慢,还要根据对方的问题思考如何解决,回应对方的速度就受到了影响。

记得有个职场白领,面临继续现有的工作还是离职的问题,一直很困扰。离职吧,大环境如此怕找不到工作,继续工作吧,感觉看不到前景,既不能升职也加不了薪,很纠结。

倾诉的时候,她一直在说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很烦恼,每天工作都提不起兴致。和同事关系也别别扭扭,导致现在一想到上班就浑身难受,希望我能给她个意见。

可是打字速度限制了我回应的速度,对方打字又很快,于是就看到屏幕上:老师,你在吗?老师,你说话呀!老师,你能不能快点,我是付费的,时间就是金钱啊!

当时的我从肩膀到手臂感觉都好似重物压着,越想速度快越是敲错字母,额头细毛毛汗都急出来了。我理了理思路,着急忙慌地在键盘上敲了下面的这些字:

你可以拿出纸笔,列出自己想离职的原因和不离职的原因,1、2、3的列出来。看离职不离职的理由哪个更多。

然后,在另一张纸上列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比如,优势是学习力强,能吃苦等。劣势是,不擅长交际等。那么,在现在的职场我的优势都发挥出来了吗?是什么原因限制了我的发挥吗?我的劣势有可以弥补的方法吗?

如果要换工作,那么我的优势能让我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呢?我又如何去避开我的劣势呢?这样列出来再思考,你大概就会有答案了。

在我们对话框即将到了要关闭的时候,看到她在屏幕上打出了“谢谢”两个字,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但是,最后对方还是没给好评,我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心情跌落到谷底,抱怨网络倾听咨询真是隔着一堵墙那么难。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慢慢地,我有点厌倦这份工作了,我觉得现在所做的一切离我的初衷越来越远。

-3-

好在经过刻苦练习,一段时间后,我的打字速度明显提升了很多。可我又遭遇了新的挑战。

因为是互联网平台,好评率、续费率是我们奖金的重要考核指标。可是心理工作是个人很主观的感受,每一个来访者的期待和诉求不一样,他的感受就会很不同。好评率就如同紧箍咒一样随时箍在我头上让我很不舒服。

中秋节那天的夜班,上线来的人多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倾诉着生活中各种不如意,这样那样的烦恼。我也受了影响一直跟同事絮叨:怎么今天这么一个团圆的日子,有这么多人是落寞的呢,抬头看看月亮吃吃月饼不是挺好的吗?

随后,上线来一个女生因为与父母的关系,在考研还是找工作这个问题上闹得很僵,导致她开始自我否定,很不自信,对自己的人生和前途非常迷茫。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上线来找我倾诉,我迅速调整好自己,认真投入地听她诉说,跟她详细分析。我们持续聊了一个小时,也就是对方续费了三次。

关闭对话框的时候,我还有点小嘚瑟,对方可是一直在续费哦,说明跟我聊是有帮助的呢。可我没想到最后她却给了一个3星评价,她的评论是这么写的:“咨询了一个小时,聊的比较舒服,大概就是引导我说出一些想说的话,这已经很不错了,毕竟生活中没有人会这么跟你聊。不过,实际问题没有解决。”

低于5星评价我们都要写原因分析,我一边写分析一边心里念叨:心理咨询本来就不是单纯的给出建议啊,也不是一次就能解决问题的。我已经非常尽力了,你们这期待是不是也太高了。

我真是有一种隔着屏幕没地方宣泄情绪的无奈,陷入了自己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的思考与纠结中。

-4-

这样磕磕绊绊做了三个月,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完成KPI的没有情感的工具,开始萌生退意。

有天晚上已经10点半了,上线来一个小男孩,14岁,他说自己会莫名心情低落,不开心,想哭,还有些厌学,不想去学校。聊了后评估男孩有些抑郁情绪,对他目前的状况表示了理解,也跟他一起讨论了下他遇到的困难,聊了他感兴趣的动漫。最后我让他要跟家长说一下自己的情况,建议爸爸妈妈带他到医院去做个诊断。

他跟我说,妈妈和爸爸离婚了,妈妈带着他跟一个叔叔结婚了,现在妈妈在哄妹妹。我说,你能把手机给妈妈,我跟妈妈简单聊一下吗?他说好的。

过一会,对方在屏幕上打出:老师好,我是妈妈。聊了几句后,我发现,其实对方依然是那个小男孩,只是他用妈妈的语气在跟我聊天。我没有揭穿他,嘱咐说:有时间带孩子去医院做个诊断,听听医生怎么说,遵医嘱。对方说好的,再见。

过一会,小男孩又上线了。跟我说:老师,谢谢你,妈妈说她知道了。我让男孩早点休息,有需要可以随时上线找我。

关闭对话框,我内心很是心疼这个男孩,也不禁开始思考我做这项工作的意义。

现在的大环境下,每一个人都很艰难。做完这个咨询,我觉得我和以前有了一点不一样的感悟。之前,我都是在完成任务。可这次,我朦朦胧胧觉得,能做这个男孩心里那束微弱的光,很开心,很幸福。庆幸在他艰难的时候,能够给他点亮希望,拉他一把。

那次以后,我在面对上线来咨询的人,会比较多地投入自己的感情,而不是专注于解决问题。

春节我们放假7天,上班第一天,一个老客户上线来。是那个40岁的女士,因为离婚的问题来寻求帮助。每次上线来找我都会聊45—60分钟,陆陆续续聊了有3个月了。

她上线来说:“老师,你终于上线了,春节想跟你说新年快乐,不知道怎么找你,我在评论区给你留了言,祝你春节愉快。今天特意花了15分钟的钱上线来跟你说新年快乐,过去三个月谢谢你一直的陪伴和鼓励。”

我当时真的很感动,感受到付出总是有回报的。是不是帮助了对方,他们自己心里都是有评估和感受的,这一次我被对方滋养了。

-5-

2022年4月份,我们在家办公。来访依然很多,我每天基本一坐下就是几个小时,除了上厕所能挪动下屁股,其余时间都坐在椅子上不停敲着键盘。

大部分人都为当下的状况和未来的未知感到迷茫从而担忧害怕,被焦虑情绪所左右着,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

那天,来了一个女士,是北方人。因为工作原因暂住在上海,结果遇到封控,没有朋友,一时又买不到菜,看着每天高居不下的感染人数,又很担心她的家人担心她,这些情况让她的情绪一度崩溃。

她非常焦虑,字里行间流露出害怕和恐惧。一直重复地说:“老师,你能理解我的感受吗?你能明白我说的这些吗?老师,你不明白的。”

随后,我在屏幕上打出:我能明白你说的这些,我也非常能理解你的感受,因为我也在上海,我也封控在家里,此时我在听你说话。

对话停顿了几秒,然后屏幕上对方打了一个“哭”的表情,说:谢谢你,老师。在屏幕的界面,我们能看到对方的所属地址,但是对方是不知道我们在哪里的。我说:不用谢,你记住,你并不是孤独的一个人,我们都在这里,现在我在陪着你。

然后,我给了她一些缓解情绪的方法,让她暂时不要看有关疫情的新闻,有买菜上的困难试着联系居委或者参加一些小区的团购群,慢慢我能感觉她放松了很多。

其实那一刻,她不知道的是:她也帮助到了我,同样封控在家面临买菜难题的我在这个时候帮助了别人,这是她带给我的感受。

另一天,早上八点啃了一口馒头的我刚上线,就上来一个大学生。也是封控在学校里了,每天只能呆在宿舍里,已经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能结束,也很担心自己被感染送到方舱医院去隔离。每天心情都很糟糕,以至于这两天都睡不着觉了。

我很能理解他的处境和心情,我给了他缓解焦虑情绪和改善抑郁情绪的方法。然后我跟他说:我们不能知道明天会怎么样,也不能控制什么时候结束这样的日子。那么我们能做的是,现在,当下能做点什么?

我问他有什么兴趣爱好,或者有以前想做一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吗?比如创作一首歌,或者写点什么东西,想想看,曾经被学习耽误了的很想做的事情是什么。那么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做起来,做到什么程度不去管它,只要开始做就行。

然后我告诉他,我也是因为疫情,线下的咨询受到了影响,现在在线上来做倾听师的,我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帮助有需要的人。

大学生像是受到了鼓舞,告诉我他曾经很喜欢一个女生,现在女生在另一所大学读书。他早就想跟对方表白,但就是一直没有勇气。

我说,你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给她写一封信,手写的那种,不一定要寄出去,写完再输入手机里。说不定什么时候觉得是时机了,就可以跟对方表白。然后还可以考虑做个什么手工的礼物一起给她。

对方很高兴地在屏幕上说:“我想折千纸鹤,她喜欢。我就用宿舍里随便什么纸张吧,报纸,草稿纸,不要的杂志,等解封了,我就一起送给她。”

隔着屏幕我感受到了大学生那种纯纯的对爱的表达的流露之情,可惜我们老师是不能打表情的,我回他:很好啊,现在就开始做,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心愿的。

其实,很多时候能治愈我们的,往往都是我们自己。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爱和温暖,我们处在当下,懂得去珍惜,就能感受到爱与温暖。而我能做的就是温柔而坚定地陪着他们。

-6-

线下的课程和工作陆续重新开始启动。

7月份,我结束了线上心理倾听师的工作。很感谢这个岗位让我度过了困难的线下转线上工作的过渡过程。更难得的是,在三个月封控的时间里,这份工作让我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也治愈着当时情况下我焦虑的心。

我的心理咨询之路仍将继续往前走着。有了这一年的线上工作经历,也让我明白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不论在哪个行业都将是未来的趋势和必行之路。未来,“线上+线下”的方式就是我们的常态工作方式了。

心理行业的发展目前阶段在我国是一条前景很光明但道路很曲折的路。我们的前辈老师漟过的发展之路,我们也如是的继续漟着,其实,坚持是不容易的事。

但是,我喜欢这个行业。“助人自助”,是我们行业的祖训,也是我非常认可和遵循的道理,我享受着帮助了别人的同时被温暖被滋养的那种感觉。

让爱流动起来,无论是疫情时代还是后疫情时代。我们都需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行业和生活,去感受爱,发现爱,去温暖他人同时也被他人温暖着。

原标题:《45岁,我在互联网公司做线上心理倾听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