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独家|专访周琦:既然来了NBA,我就不允许自己后退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2018-06-06 16:51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周琦的新秀赛季,真的尽力了。

常规赛出战18场,场均6.9分钟,一共出手32次,得到22分、22个篮板、14次封盖、2次助攻、2次抢断、10次失误以及14个犯规,投篮命中率18.8%,三分命中率10.5%;季后赛出战3场,场均2分钟,一共得到2分和1个篮板……

当火箭略带遗憾地止步西部决赛,周琦在NBA的新秀赛季数据也定格于此。

周琦和火箭队友在出场仪式手挽手。

这或许不能算是一份合格的成绩单,但冰冷的数字却不能掩盖周琦独自一人在美国训练和比赛所付出的努力。

“过去的这个赛季,我收获了很多,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目前依然留在美国训练的周琦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回顾了整个赛季的得与失,也坦然地聊起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待。

“困难就摆在面前,要么被它打败,不然就是干。”

周琦封盖对手。

一个“有落差”的赛季

在火箭的赛季结束不久,《休斯敦纪事报》的资深跟队记者乔纳森·费根就给球队名单里的每一名球员打了分:哈登、保罗、卡佩拉、戈登、杰拉德·格林和塔克都是5分,阿里扎和巴莫特4分,安德森、内内、塔里克·布莱克和乔·约翰逊3分。

但有三名球员“无法打分”(Incomplete),其中一人,就是22岁的周琦。

“管理层和教练喜欢周琦的投篮和封盖能力,但球队目前只是将他视为成长计划的一部分,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简短的分析中,费根给出了无法评分的理由。

“他在火箭匆匆出场了18次,然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发展联盟的毒蛇队,不过,很高兴看到他在毒蛇队里不断进步。”

周琦的季后赛着装。

费根的评价正是周琦最真实的写照——下放、召回、受伤、检查、治疗,然后重新下放……周琦就这样不停地往返于休斯敦和麦卡伦(毒蛇队的主场)。甚至连他自己都记不清,坐过多少次往返于这两座城市的航班。

“心理落差肯定是有的,不管是比赛训练、赛事保障,甚至衣食住行,毒蛇和火箭肯定有差距。”周琦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经常一大清早就要从休斯敦飞往麦卡伦,一路上蜷缩在座位狭小的支线航班里。

而从毒蛇被火箭召回,又经常是临时通知或是提前一两个小时,所以他又必须立刻赶往机场……

周琦手指受伤。

“作为职业球员,没有理由去抱怨。”周琦早已适应了这样的节奏和强度,“像我这样一个初次来到美国,来到NBA的人,外部环境和条件无论怎样,都要学会去适应它、克服它。”

周琦之所以能在说话间显得如此坦然,多少是因为在他自己看来,他真的变强了。

“无论是在火箭还是毒蛇,这里的打法都和过去这么多年我所习惯的打法截然不同,从比赛强度、场上节奏到身体对抗,每个方面都更快、更强。”

当自己的新秀赛季结束,周琦的身板确实强壮了不少,肌肉线条也愈发明显,“这种环境也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身体到心理。所以我也在不断努力,希望早日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周琦正在努力融入火箭的体系。

保罗,就坐在我身边治伤

回望自己的新秀赛季,周琦这位“菜鸟”在一群天赋异禀的美国球员之中,也并不是完全碌碌无为。

在NBA的18场比赛里,他曾经多次封盖对手的突破上篮,也曾接到哈登的传球暴扣得分,甚至在进攻战术中完成挡拆配合命中三分……只不过,在有限的上场时间里,这样的惊艳表现并没有足够的持续性。

而在发展联盟球队的24场比赛里,周琦争取到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他也交出了一份相对“漂亮”的成绩单——场均出战25.9分钟,平均得到11分、6.3次篮板和2.3个盖帽,投篮命中率51%,三分球命中率也可以达到33.3%。

周琦加练核心力量。

“现在能到美国训练的中国球员比以前多了很多,但是(能在NBA打球)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

正如周琦所说,他是幸运的,他跟随着一支具有“争冠实力”的球队,在季后赛里感受着竞技体育的残酷。

今年的季后赛,周琦出场了3次,几乎都是在已经“无关痛痒”的时间里匆匆走个过场。

在对阵森林狼的首秀里,他出战了3分14秒,通过一次跳投完成了自己在NBA季后赛的首次得分,但随后的第二次出场,他在103秒里就仅仅进行了两次折返跑……

周琦倒地和对手拼抢。

季后赛的大部分时间,周琦就这样坐在场边,但作为火箭的一员,他却真切体会到了队友对于胜利的那份渴望。

“西部决赛和常规赛真的不一样,强度特别大,无论是战术还是针对性方面,两支球队都做到极致。”

在西部决赛的第二场比赛里,保罗在最后时刻受伤下场,他就坐在周琦的身边进行治疗。周琦依旧记得,在火箭比分领先的情况下,保罗依旧注视着球场上发生的一切。

“当时保罗坐在我身边,我们并没有交流,也不太适合交流。他那时候需要专业医生帮忙,我去插嘴只会添乱,但是我一直在祈祷,希望他没有大碍。”

“伤病是球员的一道坎,不过我相信,经过康复的保罗哥一定会比以前更强大。”

保罗一直很照顾周琦。

三首生日歌,这是周琦的“特殊待遇”

在休斯敦的这一个赛季,周琦感受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打NBA比赛,第一次出战NBA季后赛……以及第一次在一群外国人面前用英文唱生日歌。

在NBA的文化中,“菜鸟”总是要时刻准备着接受球队前辈的“捉弄”。而这也是NBA大家庭“欢迎”新人快速融入球队的一种方式。

即便是当年成为选秀状元的姚明以及乐透区的易建联,都没有逃过这些“迎新活动”。姚明曾经要帮球队里的中锋卡托系鞋带,而易建联则被队友“欺骗”,一个人跑出球员通道参加出场仪式……

哈登大声和周琦交流。

“我应该比较幸运,大家都很照顾我。”周琦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享受过的“特殊待遇”就是在队友面前领唱英文版的生日歌了。

5月4号,PJ·塔克过生日,周琦在训练场领唱了生日歌;5月6号,保罗过生日,周琦在更衣室里再度一展歌喉;5月9号,主教练丹东尼生日,周琦继续秀了一波嗓音……

“没想到我还会唱歌吧?我唱得都没有走音。”谈到这三首生日歌,周琦自己先乐呵呵地开起了玩笑,“其实我平时不太唱歌的,在国内的时候和朋友去唱歌,我也基本都是听众。他们让我唱歌,我还挺感恩的,因为这也算拉近了我和队友们间的距离。”

周琦和哈登击掌。

周琦确实遇到了一群好队友,在训练场上,每个人都愿意耐心地跟周琦讲解战术;而在球场之外,哈登和保罗也经常带着周琦融入美国的社区生活,一起聚会,一起吃饭。

周琦曾经分享过一个他和保罗的故事。保罗曾经主动邀请周琦去他家,希望让他的家人给周琦私人订制一套西服,因为周琦的体型比较特别。不过,最后周琦担心“私人订制”的费用太高,就婉拒了保罗的邀请。

“火箭队就像一个大家庭,气氛太和谐了。”一个赛季之后,周琦已经融入了这支球队,而他如今也常常把那句“RUN AS ONE”(我们是一家人)的口号挂在嘴边。

周琦持球突破遭遇包夹。

“退路有很多,但向前的只有一条”

周琦曾经在赛季中说过,“只要不断进步,总会打上球的”;而如今,他这个“总会打上球”的目标依旧没有变。

赛季结束,周琦并没有匆忙返回中国,而是留在美国继续进行训练。在他的计划里,他要利用这个夏天继续提高身体素质和力量,同时加强外线投篮能力,以适应球队给他安排的“空间型大前锋”的角色。

“现在还没有具体安排,要和队里沟通。目前的情况是会在美国代表火箭打夏季联赛,然后可能再去国家队训练。”

周琦需要增加外线命中率。

事实上,当周琦在新秀赛季迟迟争取不到稳定的出场机会时,那些曾经围绕在王治郅、孙悦和易建联身边的话题,同样扣在了周琦头上——回CBA打球和在NBA发展联盟里打球,到底哪个可以帮助周琦更快进步?

周琦自己也曾经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但是他的答案很坚定。

“既然选择了来美国,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会全力以赴、尽可能地提高自己。退路有很多,但向前的路只有一条,我也不会允许自己后退,再苦再难也要继续前行。”

周琦也还需要加强对抗。

对于22岁的周琦来说,这条路确实很艰难。他要一个人面对更强的竞争和对抗,还要一个人打理在美国的生活琐事。

“在这里一年多都没怎么吃过中餐,偶尔自己煎个牛排,做个西红柿炒鸡蛋什么的。大部分时间在球队里吃,队里掌勺的大厨是以前专门给麦迪煎牛排的师傅,手艺了得。”

对于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周琦并没有丝毫抱怨,更多的则是感恩。

“在麦卡伦和休斯敦,有越来越多当地球迷会认出我,我真心感恩。说实话,作为一个外国人,能获得当地人的喜爱,真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我现在都会用英文和他们交流,他们也会鼓励我。”

身边的波尔津吉斯,就是周琦的榜样。

赛季结束的这段时间,周琦在美国除了训练就是学英文、看美剧,“这也能帮我更快熟悉英语的环境”。而这个夏天,他在训练之外又多了一项可以打发时光的娱乐活动,那就是俄罗斯世界杯。

周琦说,C罗是他的偶像,因为他的身体素质好,速度快、技术也好,特别是“那股激情和硬朗劲儿很振奋人”。

周琦也会用C罗来鼓励自己,“同作为运动员,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击败对手争取胜利。”

22岁,周琦决心在这条“争取胜利”的路上一往无前。

    责任编辑:朱轶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