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孩子不善与人交往怎么办?

2023-02-03 11: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孩子从小就开始自然地认知三个大的领域:一个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领域;一个是自己与物质的关系领域;一个是自己与他们的关系领域。

因此,孩子到了1岁多就可以让他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了。到了2-3岁这个时期,孩子除了具体探索自己与物质的关系,还开始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开始注意建立友情这件事。

注意某一个人跟自己关系很好,注意人和人之间有一种感情在联结,这种感觉让孩子非常着迷,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在意谁跟自己玩,谁不跟自己玩;谁是自己的朋友,谁不是自己的朋友,并为此产生很多的快乐和烦恼。

无论如何,快乐和烦恼都会为孩子带来对于友谊的热爱和追求 ,为日后练习进入群体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对友谊的追求,使他们开始了经营友谊的练习,这对于人类这种为他人提供服务才能获得生存机会的动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发展内容。

如果在群体中,有一个孩子没有进入群体,但他有一个朋友,他也会成长起社会性能力。

如果这个孩子在群体之外一个朋友都没有,成为了被群体忽视的人,他将来一定会在人际关系方面和社会性能力方面的出现问题,造成生存困难,这时成人就需要想办法帮助这个孩子。

怎样帮助孩子进去群体

可以先请性格跟他相似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待孩子有了一定的合作基础后再请性格不同的小朋友加入。请小朋友到自己家里来,是因为孩子在自己的家里,会感觉到气势壮一点,容易主动接纳别人。等到孩子习惯了与人交往之后,再带他到小朋友家去串门,而且这件事情一旦开始,就要持续下去。

要注意的是,等你的孩子跟这个做客的小朋友成为好朋友之后,可以再邀请第三个小朋友加入,增加复杂度,培养他的多向社会能力。

据我们观察,在孩子有意识地追求友情的早期,一般都会自发地使用物质去交换,在这段时间内 ,孩子会千方百计在家寻找他所要追求的那个孩子可能喜欢的物品,然后带到幼儿园去送给那个孩子,而且几乎每天都这样。

有的父母为孩子有这样的行为而感觉到不舒服,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巴结别人,其实这种巴结对孩子没有什么不利,这是孩子发现物质可以交换来非物质的友谊,并且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的开始,是一件好事。慢慢地,孩子就不再用物质交换友谊,会联系用情感交换友谊。

有的孩子天生就不愿意跟别的孩子交往,成人在给他介绍朋友的过程中会很艰难,在孩子把事物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时期,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多因素的环境让孩子选择,这些因素之间要有自然的逻辑联系。

例如,为孩子提供了砖,就要为他提供可以找到的土和水,以及和泥的铲子,并为孩子演示怎样去使用这些工具。孩子可能不会按照你演示的方式去做,但是他会将工具使用的方法用到自己的创造之中去。

2、如果你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你提供的群体环境,就要各种年龄、各种性格、各种体魄的孩子都有,不要为了怕孩子被欺负,只找年龄、性格、体魄都跟你孩子一样的,否则反而会为你孩子的发展设置障碍。

3、在孩子因为对自己和这个世界不满而大发脾气时,父母最好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影响和孩子一起发脾气。

因为发脾气是有具体原因的,等孩子发完脾气再和孩子一起来讨论令孩子不满的事情实际上是怎么的就行了。

例如:孩子问你一棵大树为什么能长得比人高?他正因为自己没有长得和树一样高而大发脾气时,如果你在他发完脾气后却给他讲一堆有关植物的科学,从树木的年轮到树干中的虫子,又从虫子讲到啄木鸟,这样孩子的苦恼可能就更多了。

他有可能接下来再一次因为没有啄木鸟而大发脾气,或者因为你不能把树据开让他看一看年轮而大发脾气......这对孩子来说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对于他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件比较可惜的事情。

4、孩子在情感发展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抱怨和不良情绪,当孩子在你面前抱怨别人不跟他玩,或者别人打了他的时候,你首先要与老师沟通看看情况是否真实,然后想尽办法把那个“敌人”请回家来,使他成为孩子的朋友。

孩子这样说是因为他有可能太注意别人的行为,由于自己的愿望不能达成而产生了抱怨。在亲人面前这样的抱怨会使他感觉到能够获得帮助,这时你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大雷霆或者为那个假象的敌人而生气。

5、如果你的孩子被好朋友抛弃了,他会很痛苦,这时你只需要同情他的痛苦就可以了,经历了痛苦之后,他会不顾一切地想办法再去获得一个新的朋友。

在这个时候千万别愤然的把你的孩子领回家去,别让他离开群体,建立友谊的基础就是在这种痛苦中成长起的。

6、如果遇到群体持续欺负你的孩子 ,你一定要去干预。

怎样帮助孩子发展情感生活

大多数孩子由于从小没有兄弟姐妹耳鬓厮磨,从小面对的是比自己大几十岁的成人,即便是家里很注意孩子与其他孩子接触的机会,也不能天天月月生活在一起,所以,与同龄孩子相处的情感经验上获得的很不够。

孩子从小到大很少有一直发生冲突和打架闹矛盾的机会,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也会被拉回到各自的家里。

绝对没有在冲突打完架之后还必须在同一桌吃饭,在同一张床睡觉的机会,所以现在的孩子们刚进入群体的时候都无法处理这样的复杂情感。

到了3岁,当有朋友、有了友谊之后,就会出现喜喜悲悲的复杂情感,孩子第一次尝到了丢失友谊的伤心和失落,那种痛苦是孩子不曾经历过的。

这会造成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或者每天早上去幼儿园时要求妈妈陪伴他,或者在妈妈离开时会像新入园那样大哭大闹,还会出现晚上做恶梦、尿床、吃手指头、触摸身体等退化现象,这都是孩子用来缓解自己痛苦和忧伤的方法。

当家长看到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必担心,这种痛苦不是来自外界的暴力,当痛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孩子会自发地去摆脱痛苦,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奋战,孩子会获得比以前更大的喜悦。

随着多次丢失友情和获得友情,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就不会再为丢失友情而感到那么痛苦了,而且再一次丢失友情造成的痛苦时,孩子自己也会很快地扭转。

在孩子能够明确表述有人打他、有人不跟他玩、他不喜欢***时,说明孩子开始注意他人,并跟他人有了一定的心理链接。

这种时候,家长一定要去幼儿园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状态,如果确定没有人欺负孩子,那就是孩子在友谊建构时期,内心感到烦恼所进行的倾诉,这时家长可以邀请那个小朋友和他的家长到家里来玩。

如果孩子出现了退化现象,比如尿床,父母千万不要着急,也不必给孩子进行其他方面的检查,只是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小时候也会尿床 ,但过一段时间就不尿了。不要为了鼓励孩子而说尿床是对的。

如果孩子做恶梦,只要孩子没有醒来,就不必打扰他,只轻轻地轻抚他的后背,将恶梦赶走即可。

在三年的成长过程中 ,成人再精心,也会有一些事情唤醒孩子的不良注意。

如:在购买东西的时候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什么东西是允许孩子自己去买的,什么东西是不允许孩子去买的,成人对一些东西随意的爱好 ,或者严重的排斥都会引起孩子的注意。

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吃垃圾食品,却每次都在孩子面前提起垃圾食品不能吃之类的话,反而会使孩子注意到垃圾食品。

孩子偶尔吃到一次之后,就会被它迷住,而成人在这方面又过于担心,严重警告孩子只准吃一次,或者一周吃一次,这样的严肃态度和特别的重复强调,会造成孩子对这些禁止食物的心理需求更加强烈。

这时孩子就开始在获得更多享受机会与被禁止之间进行较量。

如果在孩子的生活中被控制的事情不止一项,那么孩子与成人较量的机会就会很多,孩子产生不良情绪的机会也会更多,加上这样的不良情绪是由自己深爱的人作为敌对方引起的,对孩子会造成长久深远的伤害。

这类情况,除了一家人都远离不健康的食品,或远离对孩子没有意义的、有危害的玩具,光盘之外,没有其他更好办法。

在远离这些对孩子有害的事件时,必须为孩子开发出更多有意义的项目去愉悦孩子的精神。

如果孩子对哪项事物产生了心理的需求,家长能做的事有以下:

1、像戒毒一样地完全戒掉(可能性不大,也不好操作);

2、过度满足孩子这方面的需求,并造成厌烦;

3、家长可不断地在孩子面前强化自己对此类事件的不良感受,并使孩子也能够寻找到那种不良的感觉,慢慢孩子就会受家长影响,不再喜欢那项事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