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 ,报道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人工合成淀粉新进展

2023-02-06 13: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月6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人工合成淀粉引发生物制造业革命》。

水+二氧化碳+电=淀粉?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被中国科学家实现。2021年9月,我国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令国际科学界大为惊叹。新年伊始,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工业生物所”)了解到,这项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在基础研究继续深入的同时,人工合成淀粉的吨级中试装置已经建成,工程化测试正在紧锣密鼓展开。

淀粉不仅是粮食的主要成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造纸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业、胶黏剂生产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在实验室中“制造”淀粉一直是科学家的梦想——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而是人工合成淀粉,不仅极大节约土地、水等自然资源,还将推动生物经济的到来,为应对人口持续增长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然而,由于人类至今没能窥破光合作用的全部奥秘,几十年来,“制造”淀粉的努力一直难有突破。直到中国科学家独辟蹊径,找到一条“无中生有”的技术路线。

“完全模拟自然是不现实的,也不经济。自然光合作用只能利用低能量密度的太阳能,理论能量转化效率只有2%。我们的研究就是想探索出一条新的技术路线。”中科院工业生物所所长马延和研究员说。

为此,中科院工业生物所联合大连化学物理所研究团队,全新设计了科研路径。简单地说,就是分解水产生的氢气作为还原力,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甲醇分子;然后以甲醇为碳骨架和能源载体,进一步通过酶催化的反应,合成生物大分子葡萄糖,最后进行聚合产生淀粉。

“按我国玉米淀粉平均亩产量计算,依目前技术参数,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淀粉产量,而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马延和说。

这项成果一经问世,就震惊了国际学术界。德国科学院院士曼弗雷德·雷兹、美国工程院院士延斯·尼尔森、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等专家均给出了极高评价。日本神户大学副校长近藤昭彦说:“这项研究成果将对下一代生物制造和农业发展带来变革性影响。”

“基础研究的突破并不是科研终点,能否落地转化至为关键。”马延和说,“通过工程测试,制造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要收回、能量输入要减少,还要探索多条技术路线。我们希望建立工业化示范装置,尽早让实验室成果走进工厂。”

来源|光明日报

市科协召开年度工作汇报交流会市科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精神●  传递关怀当好桥梁纽带 新春走访情系科技人才——天津市科协领导走访慰问院士专家

●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陆为民同志出席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并在河西代表团审议中发言

● 天津市科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研究贯彻落实措施

原标题:《《光明日报》头版头条 ,报道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人工合成淀粉新进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