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猝不及防的密集“金句”和精准吐槽的“老友记”

2023-02-08 12: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READING

《我在岛屿读书》近日完结,节目组在海南分界洲岛打造了一家面朝大海的“分界书屋”,邀请作家余华、苏童、西川、旅行博主房琪作为常驻主理人,程永新、叶兆言、祝勇、欧阳江河、黄蓓佳、肖全等一众文艺界好友作为嘉宾一一来访。围绕这间书屋,白天他们阅读、会客、交谈,夜里他们轮流值班,用日记记录刚过去的这一天。他们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聊文坛往事、谈阅读、写作与生活的意义。

小编整理了节目中这些文坛老友们相聚时的部分聊天记录,这些“金句”或真诚或诙谐或有趣,我们也得以一窥那些“藏在文字背后的影子”。

“岛屿书屋用浪漫的气质和朴素的容貌迎接所有人,请坐下来,请休息一会,请阅读一会儿。”

苏 童

作家,是藏在文字背后的影子。

在一间书屋重逢,像笔会的老友,去感受一片孤绝美丽的风景。

阅读的好处是让你有一个内心生活,内心生活是需要引导的,阅读是识字以后的潜意识动作。

阅读,实际上,也不可能存在任何羞耻感。好比读琼瑶等言情小说,可能召唤人往前走五米,但如果读托尔斯泰等经典作家作品,那么读者可能就会前进五十米甚至更多。

经典作品的光辉,不会被岁月磨灭,只会随着时间,焕发出更大的光辉。

你能拒绝经典一次,不能拒绝它第二次。

有时候想要读书,确实需要邀请自己一下。

作家和读者之间有一张看不见的契约。

最好的小说、散文都会给你一种突袭感。

我感受到铁生的体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背着他,是背着一个文学圣洁的灵魂。

西 川

别人说你读懂了,你被打开了,而我最早是被一些不懂的东西打开的。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限的,阅读使你跨越这些你看不见的边界,进入到另一个对话范围中。

只要一离开码头,就开始体会到一个字“涌”。

海浪打在石头上,形成一次相见,形成下一次相见,就是没完没了地,重复一次相遇。

第一次见到大海的人,有各种各样奇怪的感觉。在海边,每一块石头都是大地的尽头。

“庸人”的那一面把我给留住了。

余 华

与其说被老朋友召唤来的,不如说被文学、被阅读召唤来的。

阅读让我知道自己是谁,让我知道我的内心还是很宽广的,因为我可以接纳各种各样的我所没有经历过的经历,我所没有产生过的情感。前提是,这本书跟你相遇。

因为我很爱史铁生。他总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他就是这样一个真诚的人,即使遭遇了很多挫折,他总是赞美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

现在,有的编辑,只知道谁有名,不知道谁写的好,这是个大问题。

我真正发现鲁迅是35岁了。

如果你想要了解鲁迅的情绪最好去读《野草》;如果你想要了解鲁迅的思想,那就读他的杂文。杂文是用来“吵架”的,鲁迅是跟一个时代“吵架”,一个没落的、腐朽的时代。

巴金的长寿,让我们这一代作家有足够的时间自由成长。

所有的文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真实。

我的学生们都挺喜欢我的,我看得出来。我和我的学生相处模式就是朋友间的那种模式,他们是发自肺腑的,我对他们都是以诚相待,平等相待。好像还没发现哪个讨厌我。(笑)

金庸看得快,因为一旦开始谈恋爱,我就跳过,因为我要看开打嘛。古龙我就没那么喜欢,因为他喜欢写“下毒”,不打。

我是不断遭遇退稿,反而磨炼了我心理上的坚强。

程 永 新:

编辑最重要的工作是欣赏。

从文学角度来说,路遥是个苦行僧,他是用真情感来写作,燃烧自己的生命化成了小说中的文字。

巴老是一颗大树,他理解文学的精神。

刘慈欣的《三体》,它的结构,它的构思,人与宇宙的关系,科技与文明的关系,是特别特别厉害的。建议大家都要看,喜欢不喜欢不重要,关键是这本书,有点颠覆了我们对科学、对文明的一些基本看法,它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宇宙观。

叶 兆 言

大家都在写小说,我也稀里糊涂开始写小说。

对于写作者来说,先锋是一种姿态。真正的作家是孤独的,因为写作是独立的。

我们这批人,其实有点荣辱共存。事实上,苏童火了,多少能带动点我。(大笑)

世界文学名著有一个必要前提,不畅销就不能叫世界文学名著。

没有一本世界文学名著是不畅销的,只是早或晚。

商业价值和文学价值是可以共存的,这不是两个对立的东西。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可以像香肠、火腿一样卖。所有好的文学作品都有非常好的商业价值,包括《四大名著》。

文学是浑成的。我特别喜欢公园,不喜欢私家花园,私家意为占有。我喜欢文学像公园,是丰富的、复杂的、多样的、“乱七八糟”的,是大家可以共赏的。

祝 勇

故宫里历史的秘密是挖掘不尽的。历史的真实不亚于虚构。

看展也是一种阅读,是一种感受文化、了解历史、增长见闻的重要渠道。我们经常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得加一句:看一万个展览。

老 友 间 打 趣

小编:这一部分简直是余华和苏童两位作家专场,比谁的书厚,比谁在《收获》上发表的作品多,比谁帅,比学生……反正就是总要比一比的。

余华:我准备在《收获》一年发六个短篇,程永新说没有这规矩,我又说创建一个规矩嘛。待遇比你可高多了。

苏童:那还是我开创的呀。

余华:如果我不把《许三观卖血记》写成长篇,我就能一年在《收获》发六个短篇,那肯定更有开创性了。所以才没有破苏童的记录。

西川:你简直就是个“获霸”。

余华:苏童在视频上比现实中要年轻一些。

苏童:读者写信批评我的《离婚指南》。

余华:这个书应当批评。

余华:马原就是喜欢折腾。

苏童:什么叫折腾,马原是为了艺术。

苏童:我现在余华的作品,都不看的,扔一边儿去。

叶兆言:那我特别谦虚,《黄雀记》《文城》一出,我都买了。

余华:年轻的时候,都是找大师攀比,哪会跟你比。

苏童:那难免,我有时候也要跟你攀比一下的。我就特别羡慕余华写出了《活着》这样一部奇迹般的小说。但年龄大了,唯一的默默期待是奇迹发生在自己身上。也许《活着》第二呢,对不对?没准卖得比《活着》还好。

余华:校庆电影,我和莫言去演了一下。

苏童:什么叫“演”了一下,叫“参与”了一下。你用词准确一点。

余华:你确实用词不错。

苏童:等着余华做烤串,我们基本都饿晕。

叶兆言:他动作挺熟练呀。

西川:搞得他好像不光做过牙医,好像还卖过羊肉串。

余华:我当年写过一部侦探小说,一部武侠小说。

苏童:武侠小说是个短篇,你不要讲“一部”,讲“一篇”。量词,建议你慎用。

余华:我觉得你散文写得好。

苏童:别,我们不是互“吹”,也要看时机。下次合适的时候你再“吹”我的散文。

欧阳江河:苏童每活一天,就浪费自己的“帅”一天。

苏童:你把我的人生,变得这么悲观、黑暗。

余华:苏童是个乐观主义者,每天早上醒来:哇,我怎么又帅了一天。

余华:我感觉我们不是来钓鱼,是来喂鱼的。

苏童:估计像圣地亚哥那几十天一样,每天空手而归。

余华:你别说,我们真变成圣地亚哥了。

房琪:钓鱼钓得怎么样啊?

苏童:别提了,非常努力,弄断了一根鱼竿,一共钓了三条鱼,一条半是师傅帮我们钓上来的。还有一个人什么都没钓到。我不说他的名字。(摇了摇头)

一条都没钓到的余华:呵呵呵呵呵呵。

原标题:《《我在岛屿读书》:猝不及防的密集“金句”和精准吐槽的“老友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