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普惠保险:“普惠”力度再提升

2023-02-11 20: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作者|祝辉「中国保险学会」

提要:

当前,普惠保险存在服务广度、深度不够、创新不足三大问题。

面对机遇与挑战,各保险企业只能向科技要效益。

依托新科技,通过经营模式、设计模式的优化,才能真正解决当前普惠保险所存在的服务广度、深度不够和创新不足的难题。

2022年12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加强了普惠保险的顶层设计,加速了普惠保险的触角延伸。

总体来看,在政策利好的支持下,普惠保险将按下发展的“快进键”,并将进一步提升“普”与“惠”的力度。

那么,在《征求意见稿》中,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对保险公司来说,将迎来哪些发展机会?

明确边界 划定范围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速推进共同富裕的步伐,媒体加强宣传力度,普惠金融、普惠保险等带“普惠”字眼的词汇逐渐走进民众的视野。但究竟什么是普惠金融,什么又是普惠保险,大家却概念模糊。在民众印象中,能和普惠保险概念联系起来的,就是近两年逐渐火起来的同样带“惠”字的普惠保、惠民保等短期健康险产品。

诚然,随着近两年普惠保、惠民保等短期健康险产品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热卖,“高保额、低保费、政府背书、不限既往病史、不限参保人群”等通俗易懂的宣传关键词,让广大民众快速、直接、形象地了解到了“普惠保”这款产品,也让广大民众认识到“原来商业保险我也买得起”,从而为民众熟悉商业保险概念、改善商业保险理念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其也为民众初步认知普惠保险打开了一扇门。

但相对于普惠保产品,普惠保险的概念则更为宽泛。与其说普惠保险是一种保险产品,不如说其是一个保险理念。这一理念作为一个支柱,与其他金融行业一起撑起普惠金融这一平台,再由普惠金融这一平台,与其他政治、经济、环保、社会平台一起,撑起共同富裕这一大厦。而且,此次《征求意见稿》也开篇明义地指出了:“普惠保险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意义。”

回到问题的开始,究竟什么是普惠保险呢?根据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的定义,普惠保险是针对保险市场上被排斥或被服务不足的人群的所有保险产品服务。IAIS的定义相对还是比较抽象,但指出了普惠保险触角的可及性和商业可持续性。而此次《征求意见稿》则进一步从保险顶层设计和保险监管的角度,用列举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普惠保险概念的边界:普惠保险包括普惠性质的保险和专属普惠保险两种保障形式。普惠性质的保险主要包括长护险、大病险、城市定制医疗保险(即普惠保、惠民保)、税优健康险、农业保险、专属商业养老险、出口信用保险等,以及保费或保额相对较低的意外险、健康险、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等产品与服务。专属普惠保险主要是指针对社会保险保障不足、商业保险覆盖的空白领域,面向特定风险群体或特定人群而开发的普惠保险产品和服务。

这一概念边界的明确,不但让保险业内人士确定了自身在普惠保险领域发展的范围,也让业外人士了解到,普惠保险不仅包括医疗险(普惠保),还包括养老险、农业险、出口信用保险等。这就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扩大了普惠保险的范围,明晰了普惠保险的种类。此为《征求意见稿》的第一大亮点。

指出问题 指明方向

明确了概念边界,那么接下来普惠保险应该如何高质量发展呢?此次《征求意见稿》从问题入手,指明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征求意见稿》指出,当前普惠保险存在服务广度、深度不够、创新不足三大问题。诚然,这三大问题不仅是目前普惠保险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整个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三大问题,《征求意见稿》指明五大发展方向,即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改善特定风险群体保险服务,提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主体的抗风险能力,积极参与重点领域的风险保障,鼓励发展专属普惠保险产品等。

围绕五大方向,《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普惠保险重点支持的群体,即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两大城乡低收入群体,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群、特殊职业从业者、新市民等七类特定风险群体,同时,普惠保险还应提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类市场高风险主体的风险保障。而这些群体也是目前被商业保险排斥或服务不足的群体。

总的来看,《征求意见稿》指明的五大发展方向,最终的发展目的也就是通过创新普惠保险,强化运用商业保险的力量,将商业保险的触角延伸至这些群体,提高这些群体的风险保障能力,从而推动整个国家实现共同富裕。此为《征求意见稿》的第二大亮点。

另外,在产品开发方面,《征求意见稿》也进一步明确,保险公司创新开发的专属普惠保险的费率水平应低于普通保险产品的费率水平;保险企业在申请专属普惠保险产品审批或备案时,还须提供该类保险的业务方案,对产品设计、保障对象、定价、投保方式、预期效果和风控等举措进行详细说明。同时,支持保险公司积极参与重点领域的风险保障,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稳步扩大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宗商品保险覆盖面,鼓励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提高小农户投保率,创新发展收入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保险公司通过保险服务积极参与应对公共安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研究开发疫苗接种等相关保险产品。

公利并存 普惠双方

需要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不但指明了概念边界、指出了问题症结、指明了发展方向,还划定了时间节点,即到2025年,不但要基本建立普惠保险政策制度、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保障范围和覆盖面不断扩大,还要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备,产品体系更加丰富,人均保障水平得到持续提升,服务的满意度和便捷性有效改善。这意味着,要用3年时间建成更加完备的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体系。可以说,留给保险人的建设时间似乎不多了。

其实,要在短短3年内扩大保障范围和覆盖面的同时,还要丰富产品体系、提升人均保障水平、改善服务满意度,那就要充分激发普惠保险另一主体——保险公司的动力、活力、潜力,否则顶层设计将长期处于“蓝图”规划阶段。

毕竟,与社会保障、政府救助保障不同,商业保险公司的灵魂是“商”字。通过各地热卖的普惠保、惠民保就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在“赔本赚吆喝”,并未找到公益与利益的公利并存点,长此以往,保险公司热情将减退。这也是目前普惠保险遇到的最大挑战。

为此,《征求意见稿》也给出了激励机制:坚持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相结合。例如,激发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形成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保险长效发展机制;鼓励各级政府加大对普惠保险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力度,推动普惠保险“扩面提质”;完善普惠保险制度规则和基础设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普惠保险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使商业公(益)利(益)并存,普惠双方(保险企业方和投保群体方),同时,还能为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此次制定《征求意见稿》,足见国家对普惠保险的重视程度。这对于包括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在内的保险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方面,能增加保险企业的客户群体,从而增加保险企业收益。以惠民保为例,截至2022年12月,“惠民保”已有1.23亿人次参保,保费超过130亿元,覆盖29个省级行政区。这充分说明,广大民众对商业保险并不排斥,群众排斥的只是高保费、低保额、理赔难的商业保险。

挑战方面,新增的这些客户群体正是国家非常重视的群体,不能有半点马虎。

具体来说,首先,应优化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开展普惠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明确普惠保险业务的牵头部门,同时还应建立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保险公司在兼顾商业盈利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普惠保险的普及,让民众对商业保险的印象有所改观。

其次,保险公司应优化现有的产品设计模式。正如《征求意见稿》指出的那样:大力开发适合老年人群需要和支付能力的意外保险和健康保险产品,探索扩大对既往症和慢性病老年人群给予合理保障,着力满足高龄老年人保险保障需求;积极开发适应残疾人风险特征和保险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加大对妇女“两癌”、儿童先天性疾病、罕见病等的保险保障;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市民群体,开展相应的雇主责任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针对军人、警察、消防、应急救援、医护人员等特殊职业风险人群,创新风险保障模式,开发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

最后,保险公司应充分利用新科技。不可否认,与保险公司过去高利润的产品相比,普惠保险是一类薄利产品。面对普惠保险的机遇与挑战,保险公司若沿用以前的人海战术,显然是行不通的,最后只能“赔本赚吆喝”。因此,面对机遇与挑战,各保险企业只能向科技要效益。

一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提高保险企业的产品设计能力和风控水平;二是利用大数据,针对不同投保群体,采取差异化的措施,设计多样化的产品,设计合理的保费以吸引投资者参与;三是提升保险公司精算师计算产品收益率和产品定价的能力;四是提高保险企业承保时的风险识别能力和理赔反欺诈能力,帮助保险业进行精准营销;五是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保险公司支付索赔的自动化,从而降低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管理成本;六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大数据分析能力,优化保险企业内部运作,提高保险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七是通过虚拟客服和聊天机器人,实现日常任务流程自动化。

总体上,依托新科技,通过经营模式、设计模式的优化,才能真正解决当前普惠保险所存在的服务广度、深度不够和创新不足的难题,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从而助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刘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