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钢琴诗人肖邦的罗曼史

2023-02-15 13: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我已经找到了我的梦中情人,六个月来我忠诚地爱着她,但没有跟她说过一句话。

——肖邦

在钢琴诗人肖邦的一生中,有三位给予他爱情与灵感的女性,其中一位便是让肖邦魂牵梦萦的暗恋对象——康斯坦奇娅·格瓦德科夫斯卡。1829年,19岁的肖邦对她一见钟情。在《肖邦:生平与时代》中,作者艾伦·沃克详细的描绘了一个青涩的少年肖邦,不知如何向心仪的姑娘康斯坦奇娅表白,而选择将这段暗恋写入乐谱的爱情故事。今天,在这个关于爱、浪漫以及鲜花的节日里,我们就来看一看肖邦的罗曼史,也试着回忆起曾经闪闪发光的暗恋瞬间吧。

华沙对于肖邦来说已经没有可发展的空间了,显然如果肖邦想要在欧洲成名,就必须到海外谋求发展,获得一流大师的指导。肖邦一直在学习外语,他会说波兰语及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也在进步。米柯瓦伊也为这次旅行准备好了资金。但为什么肖邦总是犹豫不决、一再拖延呢?从他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着出发日期,行程一直处于不确定的状态,甚至有时只是因为一个闪念就又修改了日期。真相就是,这个年轻人恋爱了。

我们无法确定肖邦第一次见到年轻的歌唱家康斯坦奇娅·格瓦德科夫斯卡具体是在什么时候,但可能是在1829年的早春。当时卡洛·索利瓦安排他华沙音乐学院的几位得意门生举办了一系列演唱会,肖邦也观看了这几场演出。与大多数文献中说法不同的是,康斯坦奇娅的父亲并非皇家城堡领主,而是华沙老城中一栋公寓楼的管理员。她有着出色的女中音,立志要在歌剧舞台上有所成就。4月21日,她举办了自己的音乐会,肖邦先是被她的声音吸引,接着为她的女性魅力所折服。但由于极其不自信,肖邦不敢坦露自己的心迹,几个月来他一直默默地爱慕着康斯坦奇娅。

肖邦在安东尼·拉齐维乌亲王沙龙里演奏;亨里克·谢米拉兹基绘制的油画(1887年)

康斯坦奇娅是个很有魅力的人,身边总是围绕着各种仰慕者。肖邦没有与其他仰慕者竞争的经验,于是掩藏了自己的感情,默默忍受着煎熬。当时的华沙是个小城,这两位年轻人多半也在那一季的年度晚会和社交活动上注意到了彼此。当时肖邦已经是华沙的名人,康斯坦奇娅也了解他在乐坛的地位。但由于两人没有任何留存至今的书信,我们无法确定康斯坦奇娅是否知道肖邦对她的感情,更无法知晓她是否做出了回应。但肖邦的感情是强烈的,他正处于青春萌动的阶段。

一个周日的早上,在所有音乐生都必须参加的教堂礼拜上,肖邦不经意地发现康斯坦奇娅瞥了他一眼,他吓了一跳,大脑一片空白地走出教堂,跌跌撞撞地走上了人行道。在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下,他碰见了帕里斯医生(一位家庭医生),只能搪塞说刚才有一只狗从他的两腿间跑了过去,导致他失去了平衡。“有时我真是疯疯癫癫的,想起来太糟糕了。”肖邦评论道。还有一次,他在晚会上演奏施波尔的钢琴五重奏时,被一位很像康斯坦奇娅的年轻女士吸引了注意力,无法将目光从她身上移开。那天晚上,肖邦感觉自己的心被永远地征服了。关于肖邦对康斯坦奇娅的痴迷,最确凿的证据就是他在1829年10月3日写给挚友蒂图斯·沃伊切霍夫斯基的自白书。这封信构成了故事的重要部分,其中的内容经常被学者引用——

我已经找到了我的意中人,也许这是件不幸的事,六个月来我忠诚地爱着她,虽然没有跟她说过一句我对她的情感;我总是梦见她,她是我协奏曲柔板乐章的灵感,也是今早我寄给你的这首短小圆舞曲的灵感。除你以外,没人知道其中的含义。请注意标着“X”的那个乐段。我要是能弹给你听该多好,亲爱的蒂图斯!在这个三声中部(trio)里,低音的旋律必须要突出,直到第五小节中的高音降E出现。但是我何必多此一举告诉你呢,你自己就能体会出来。

后世对康斯坦奇娅是心怀感激的,肖邦以她为灵感创作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中的小广板(Larghetto)。这一乐章有着肖邦作品中最优美的旋律。它的表现力达到了如此高度,以至于起装饰作用的华彩经过句和装饰音与其原本要装饰的旋律融为了一体。如果这种水准的音乐确实是单相思的产物,那么我们只能惊叹于肖邦居然在他的青年时期就能够将情感升华并创作出如此深刻的作品。这部作品标志着肖邦彻底告别了此前作品中标志性的、较为肤浅的“华丽风格”。不仅如此,小广板乐章也称得上肖邦对声乐的致敬。

在1830年6月5日的信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肖邦已经和康斯坦奇娅足够熟悉,开始帮她发展事业了。这件事的起因也颇为有趣。当时俄国沙皇和贵族再次来到波兰首都参加波兰议会,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亨丽埃塔·桑塔格(Henrietta Sontag)也来到华沙,为王公贵族们举行了十一场音乐会。这位24岁的歌唱家当时已经享誉欧洲。

康斯坦奇娅·格瓦德科夫斯卡;佚名铅笔画像,创作于肖邦离开华沙之后十年左右

在拉齐维乌的介绍下,肖邦结识了桑塔格。肖邦被桑塔格的魅力所吸引,与她相处时也感到十分舒服,于是向她咨询如何才能让康斯坦奇娅的歌唱事业打开局面。我们猜测在肖邦(通过索利瓦)的安排下,桑塔格为康斯坦奇娅进行了试音。肖邦告诉我们6月初他旁听了这次试音。到达桑塔格的房间后,肖邦发现现场除了桑塔格,还有卡洛·索利瓦和他的两位得意门生:康斯坦奇娅和安娜·沃乌库夫(Anna Wołków)。两人演唱了一首索利瓦的二重唱,“但桑塔格小姐说她们的声音太紧张了”。她说:“虽然她们接受了良好的训练,但必须改变发声方式,否则两年内就会走到职业生涯的尽头。她说沃乌库夫有着很好的天赋,也能唱出不错的效果,但‘声音太过尖锐’。她邀请她们经常过来,以便尽可能向她们展示自己的发声方法。”显然,桑塔格很愿意帮这两位姑娘准备她们在国家剧院的首演,此时距首演只有一个多月了。

7月10日,肖邦踏上了300多公里的旅程前往波图任,并在蒂图斯·沃伊切霍夫斯基家的乡间宅邸住了近两周。当肖邦听说康斯坦奇娅7月24日就要在国家剧院首度登台亮相,演唱帕埃尔(Paër)的歌剧《阿涅塞》(Agnese)时,他马上结束了波图任的假期,匆忙赶回了华沙。“格瓦德科夫斯卡的演唱堪称完美,”他写信告诉蒂图斯,“她在歌剧舞台上比在音乐厅里的表现更出色。”为了展示康斯坦奇娅的特殊天赋,索利瓦专门为她写了一首咏叹调,放在了歌剧的第二幕。“效果非常好,”肖邦写道,“我知道效果会很好,但没想到会这么好。”

转眼已是8月中旬,但肖邦仍未确定何时启程。由于他的家人都去热拉佐瓦沃拉短期度假了,于是肖邦决定去那里与他们会合。据我们所知,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到出生地。在如此轻松的环境下,肖邦原本可以将康斯坦奇娅的事情倾诉给家人,但他没有这么做。有人认为是肖邦极强的自尊心阻碍了他,也许的确如此——这种自尊心以他人的赞美为养分,而且正如卢梭所说,通常我们只有在即将失去它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

转眼9月来了又去,肖邦还没有启程。他写信对蒂图斯说:“我还没走。我没有勇气定一个日子。”但随后他就确定了日期,宣布将在“告别音乐会”后几天的10月16日离开华沙。他买了一个旅行箱,打包了一套新衣服,订了几块有他名字首字母的镶边手帕,校正装订了一些乐谱手稿,包括几首还未出版的练习曲和协奏曲。但他依然拖延着时间。出发日期被修改为10月20日,但到了这一天他还是没走。直到10月底,他才买了一张11月2日离开华沙的车票。

肖邦的房间和钢琴

与此同时,肖邦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10月11日在国家剧院举行的“告别音乐会”上。他邀请格瓦德科夫斯卡和沃乌库夫在音乐会上献唱,请索利瓦担任指挥。音乐会后的第二天,肖邦热情洋溢地向蒂图斯描述了这场演出。他说“告别音乐会”远远超出了他的期望。现场座无虚席,观众掌声热烈,安娜·沃乌库夫“如同穿着蓝衣的天使”,她的演唱也非常迷人。康斯坦奇娅身着一袭白裙,头发上戴着玫瑰花,“衣服衬得肤色极美”。索利瓦将罗西尼《湖上少女》中的咏叹调降了一个调,好让乐曲更适合康斯坦奇娅的嗓音。在“我讨厌一切”(tuto detesto)这几个字上她流畅地转到低音B,以至于“杰林斯基说这一个音值千金”。我们猜测也许就是在这场音乐会以及前期的排练中,康斯坦奇娅和肖邦第一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首名为《哦,我为你流了多少眼泪》(O quante lagrime per te versai)的咏叹调在音乐会上的出现可能只是个巧合,但我们不禁猜测其背后的深意。

演出成功之后,康斯坦奇娅和肖邦交换了戒指,但没有证据表明这样的交换代表着订婚。肖邦还请他的朋友、在大学里学医的扬·马图辛斯基帮忙,在他出国期间向康斯坦奇娅转交他的信件,马图辛斯基也同意了。两人的书信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个安排足以证明两人的关系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如果肖邦后来回到了华沙,再续前缘也不是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10月25日,“告别音乐会”两周后,康斯坦奇娅在肖邦的纪念册中写下的深情祝语就印证了这一点,这段话很可能是她在克拉辛斯基宫的肖邦家写下的。

你的命运如此多舛

但这也是一笔财富。

如今你即将远行,请铭记

波兰人民爱你。K.G.

在第2、3页之后康斯坦奇娅又加了几句,抒发了她的爱国之情:“在国外你也许会获得更多赞美与嘉奖,但他们不会比波兰人更爱你。”然而康斯坦奇娅没有机会看到,在肖邦离开波兰、她本人也结婚之后,肖邦用铅笔加上了一句:“哦他们会的!”

康斯坦奇娅后来怎么样了呢?1832年1月31日,她嫁给了约瑟夫·格拉博夫斯基(Józef Grabowski),约瑟夫家境优渥,在华沙拥有一栋宏伟宅邸——泰珀宫(Tepper Palace)。他曾在圣彼得堡的波兰公使馆工作,起义爆发后不久便回到了华沙。康斯坦奇娅的母亲看中了他,由于肖邦也已经出国,她很快就定下了婚约。婚礼后大约两年,伊莎贝拉因哥哥失去“遥不可及的爱人”安慰他时写道:“我跟你一样惊讶,她竟如此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显然那间宫殿对她的吸引力更大。”婚礼之后,约瑟夫在彼得库夫地区的拉杜奇村(Raducz)附近买下了一个庄园,和他年轻的新娘过上了乡间生活。康斯坦奇娅如愿以偿告别舞台,全身心投入家庭,最终生了五个孩子。她从学生时期起就受到黄斑病变的困扰,后来眼疾恶化,即便到波兹南和巴黎看了最好的眼科医生,最终她还是失明了。她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疾病的痛苦。老年之后,当别人将卡拉索夫斯基写的肖邦传读给她听时,她表示十分惊讶,完全不知道青年时期的肖邦曾对自己有过这种感情,但她不后悔。“我不确定肖邦是否能像我真诚的约瑟夫那样成为一个好丈夫,”她说,“他是性情中人,充满幻想,不够可靠。”在1889年12月去世之前,她烧掉了所有肖邦的信件和纪念品,将许多秘密带进了坟墓。

推荐阅读

人物档案馆丛书 005

★ 英语世界一个多世纪以来最全面的肖邦传记

★ 一部纠正性的传记,驱散许多关于肖邦的神话和传说,还原真实的肖邦

★ 语言流畅生动,无艰深晦涩的学术笔调

★ 《华盛顿邮报》: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肖邦传记作品

肖邦:生平与时代

作者:[英]艾伦·沃克(Alan Walker)

译者:胡韵迪

ISBN:978-7-5201-9122-7

2022年3月出版 / 158.00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恩

内容简介

基于长达十年的研究和来自华沙、巴黎、伦敦、纽约和华盛顿特区档案馆的大量一手资料,艾伦·沃克的重要著作《肖邦:生平与时代》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对这位伟大的波兰作曲家论述得最为全面的英语著作。这是一部去伪存真的传记,旨在澄清长期以来围绕肖邦的诸多错误说法与传闻。

本书对作曲家戏剧性的一生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特别关注了肖邦在波兰的童年和青年时期以及他和乔治·桑共同度过的九年感情生活。沃克在这本权威传记中以前所未见的清晰笔触对肖邦及其音乐进行了解读,使这位19世纪最为神秘、最受人们喜爱、最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形象跃然纸上。

原标题:《钢琴诗人肖邦的罗曼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