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评个别殡葬企业违规收费:“白事”不应有“黑幕”

北居/“中国市场监管报”微信公号
2023-02-15 12:04
舆论场 >
字号

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和道德观念里,一般讲究“逝者为大”。但近年来,五花八门的殡葬乱象却屡屡发生,让人不舒服、不痛快,甚至想骂娘。

超标收取遗体整容费、“自定标准”收取接尸车运输费、不公示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继去年8月被罚后,2023年2月,北京八宝山天元殡仪服务中心因价格违法,再次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100.5万元。

平时的消费,讨价还价很正常。但在亲人亡故的特定时间里,一些收费却被逝者家属默认。为什么?

首先,对于逝者家属而言,突来的变故带来的混乱和不适,是他们被利用的“开端”。亲人离世是一件悲痛的事,活着的人希望能逝者体更面地离开。个别殡葬企业正是利用了这个时间段,拿捏住了逝者家属的心理,说一不二,疯狂开价。“白事”之下的“黑幕”便慢慢滋生,价格哪怕再离谱,也不太会有人去计较。

其次,个别殡葬企业有恃无恐“敲竹杠”。殡葬企业为逝者提供遗体清理、整容等服务,是基本的人性关怀。照章收费,逝者家属于情于理都能接受。但个别殡葬企业在向逝者家属收费时,抓住逝者亲属“悲痛欲绝”“无心顾及其他”“想用金钱弥补些许遗憾”等心理,不明确告知具体费用,明里暗里“敲竹杠”,以“损人”去“利己”。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逝者家属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事实上,监管部门在规范殡葬服务价格方面三令五申,一直强调规范服务、规范收费。可是,个别殡葬企业还是心存侥幸,在提供服务和收取费用时玩“猫腻儿”。个别殡葬企业甚至明知故犯,即便是冒着被罚的风险,也要做“出格事”,赚“昧心钱”。对于此类企业,非从严、从重处罚,治不了它的“痼疾”。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人,都会经历送别人到终点,也必然最终被别人送到终点。尊严和公平,是每个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即使生命不再。在别人的“白事”里拉起“黑幕”,表面上是“钱”闹的,实质上是对法律和规范的践踏,也是对道德和人性的挑战。只不过在这“挑战”中,一些人的“遮羞布”早就被“挑落马下”。

不该存在的,终究不会存在。那“黑幕”,正被撕碎。

    责任编辑:刘雯
    图片编辑:张同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