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曹德旺,在美国打了一场翻身仗

2023-02-16 13: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4年过去了,福耀的美国工厂怎么样了?

帅真商业视界(ID:ailishi777)出品

2019年,一部名为《美国工厂》的纪录片横空出世。

片名虽为《美国工厂》,却把镜头聚焦在了一群中国工人身上。在同一家工厂里上班的中美两国的工人,因文化的不同,爆发了一系列的冲突。

美国工人在工厂连续亏损的情况下,要求涨薪。被拒后,一小批美国工人招呼都没打一声,便离开的工厂。

中国工人成了救火队员,四处填补美国同事留下的大坑。

面对镜头,一位中国工人迷茫地说:“美国人一周休息两天,每天工作8小时,这么轻松的条件,为什么还做不好工作?”

老板曹德旺强硬地表示:“如果美国工厂无法盈利,我宁愿损失十个亿也要把工厂关掉。”

如今,4年过去了,福耀的美国工厂怎么样了?

01

与多数人想象的不同,即使在遭遇疫情的情况下,福耀的美国工厂依旧保持着持续性盈利,全年利润近5亿元。

据美国工厂CEO刘道川透露:“得益于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繁荣,工厂拿到了不少新订单。”

初创的新能源车企受制于规模限制,给的订单往往很小。大部分供应商不愿为他们专门定做玻璃,而美国福耀愿意在短时间内,提供定制化产品,受到中小新能源车企的青睐。

目前,福耀的美国工厂生产的玻璃,已占领了全美25%的市场。老工厂24小时生产,也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

去年6月,曹德旺决定追加3亿美元的投资,在老工厂的北面建一座新工厂。

美国当地政府闻讯后,大喜过望,立刻给曹德旺送上了一份为期12年的免税大礼。唯一的交换条件是,福耀需承诺解决就业,在新厂建成后多雇佣500名工人。

一位自2016年便在福耀上班的黑人大妈回忆说:刚来福耀上班时,自己心里落差很大,感觉工资给的太低了,辛辛苦苦干一年才挣3万美元,很多同事做了一个月就跑了。

但随着工厂实现盈利,福耀每年都给工人加薪,去年自己赚了6万美元,感到非常满足。

曹德旺曾劝告美国工人:不要指望工会给你们加薪,工会只会搞垮工厂,工厂盈利了自然会与你们分享红利。

据统计,美国福耀2500名工人的平均薪资,已从2016年的3万美元涨至2022年的5万美元。曹德旺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CEO刘道川骄傲地表示:“如果夫妻两个人都在福耀工作,他们一年能挣10万美元,可以在当地过上相当体面的生活。”

有了成功的案例,美国多地争相邀请曹德旺前去投资,不但建厂的土地不要钱,还给予各种减税、补贴政策。

多方考察后,福耀又在南卡罗莱纳州投资了1600万美元扎下了第三座工厂。

02

2015年,福耀在美国建厂的消息曝光后,引来诸多媒体的关注。有人怀疑曹德旺投资是假,跑路是真。

怀疑论者举例说:在中国聘用一名工人月薪仅4、5000元,美国的工资是中国的5-8倍。生产玻璃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美国那么高的工资,福耀铁定亏。

曹德旺回应说:“美国天然气的价格是中国的20%,电费和运输费是中国的50%,土地接近白送,这些省下的开支,足以抵消人工成本。”

事实证明,曹德旺是对的。美国不但油电水气比中国便宜,当地政府每年还给福耀减税、发补贴。

唯一阻碍福耀赚钱的因素是美国工人的态度。曹德旺感慨说:我不怕多给美国工人发钱,就怕他们不服管。

有次午休前,有批玻璃正在炉子里烧。汽车玻璃对时间非常敏感,早几秒、晚几秒出炉,玻璃都会报废,必须精确到秒。

而美国工人一看吃午饭的时间到了,呼啦啦一起跑了,没人管炉子里的玻璃了。导致几百片玻璃全部报废。

美国工人还不以为然,认为到时间了就该吃饭。

类似的事情,在美国福耀发生的非常多。CEO刘道川解决的方式是开除屡教不改的刺头;表彰痛改前非的员工。

美国工人很吃这一套,他们喜欢鼓励,讨厌批评。原先的中国主管,只知道用中国的管理方式,怒骂犯错的员工,自然适得其反,越管越乱。

解决了工人的管理问题,美国福耀迅速进入盈利阶段,从2018年的2000万净利,一路飙升到2022年的5个亿。

03

2022年,国内多数企业叫苦的情况下,福耀交出了一份完美的财报:净利润达47亿-50亿元,同比2021年增加了15亿-18亿元,净利润增长幅度达50%。

这一成绩得益于福耀国际化的布局。

福耀除了在国内拥有16个分公司外,同时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11个发达国家新建了工厂,国内、国外的收入接近五五开,海外工厂复工得早,抵消了疫情对生产的影响。

更为难得的是,自1993年上市以来,福耀累计盈利超400亿元,并向股东派发了220亿红利。

对股东如此大方的企业,在A股中凤毛麟角。曹德旺坦言:作为企业家,一定要讲公道,对大股东、小股东要一视同仁,分红是股东的权益。

福耀二次发行H股时,有人劝他多发点股票:“反正是股民的钱不要白不要。”

曹德旺不以为然,坚持把增发规模控制在了十几亿的规模,他解释说:“发行H股是为了去美国建厂,十几亿够花了。股票是给企业筹集发展资金的渠道,不是企业家个人敛财的渠道,不要耍小聪明。”

然而,在现实商业环境中,我们见过太多爱耍小聪明的企业家。上市公司赚了钱不分红,借口要拿利润去投资其他公司,扩张市场份额。

结果发现,新投的公司是老板亲戚开的,利润转了一圈,流进了老板私人的腰包。

曹德旺“不要耍小聪明”的劝告值得我们反思。

END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